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台灣肝癌每年約有上萬名新確診的肝癌個案,其中又以45歲以上、具備勞動生產力的族群佔多數.而肝癌因早期症狀不明顯,直到腫瘤較大才可能出現腹脹、腹痛、黃疸等症狀,等到確診肝癌時已有約三成患者為不適合手術治療的晚期〔1〕,且疾病惡化速度快〔2〕.臺大醫院癌症微創中心黃凱文主任指出,根據最新的癌症登記報告,110年新增的罹病數中45歲以上男性近七成〔1〕.可見對於勞動階級的威脅之大,罹病後可能嚴重他們的生活與生計.晚期肝癌新藥藏自費風險,健保申請成功率不到五成針對早期肝癌,一般會先評估進行手術治療.黃凱文醫師說明,中晚期肝癌除了使用手術局部治療外,若病人的狀況許可,還可進行全身性藥物治療,包括標靶藥物、免疫藥物等.晚期肝癌的健保用藥中,目前有一線藥物三種藥物,病人只要符合相關條件,醫師便會協助申請使用,其中有一項是新通過的標靶加免疫藥物的免疫治療組合〔3〕.然而最新的藥物並不一定對病患就是最好的藥物.黃凱文醫師提醒:「目前健保規定三種藥物中只能擇一給付,倘若治療效果不明顯想改用其他藥物,接下來病人有可能要自費使用.」而新藥標靶加免疫的治療組合,相對於另外兩款藥物,健保給付條件較嚴格,如果半年內腫瘤沒有持續縮小,健保便不再給付〔4〕.若要自費繼續使用,經濟負擔就相當沉重.「就我個人的經驗而言,第一次申請新藥大約只有四成晚期病人可以滿足健保給付條件,而後續第二、三次申請中,目前僅有一半病人能夠續用新藥.」對於健保續用狀況,黃凱文醫師如此分享.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穩定用藥維持生活品質健保通過新藥後,肝癌治療選擇增,黃凱文醫師指出,標靶加免疫的治療組合與口服標靶藥物的反應率、治療成效相近,不過標靶加免疫的治療組合採用針劑注射,病人需要每三週回診接受治療;而口服標靶藥,只要在家服藥每日一到兩次,病人無需每月來回跑醫院,回診次數相對少很多,對生活及工作影響也較小.現階段晚期肝癌的治療,標靶藥物與免疫藥物都能發揮治療成效.在這些治療選項中並沒有絕對較好的選擇,重點在於適不適合.黃凱文醫師說明,醫師都會與家屬、病人詳細討論.綜合考量,每個人的健康狀況、家庭環境、經濟考量後,共同決策選擇合適的藥物.由於肝癌早期沒有症狀,具有危險因子的民眾一定要定期追蹤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能夠達到較佳的預後.黃凱文醫師提醒,B型肝炎或C型肝炎帶原者應該及早接受治療,現在已有成效卓越的抗病毒藥物,能夠避免肝臟持續發炎,降低罹癌風險.若確診中晚期肝癌,請不要灰心.黃凱文醫師說,肝癌的治療藥物持續在進步,治療選擇也越來越多.病人只要和醫療團隊密切配合,按部就班接受治療,便有機會達到長期存活!筆記重點整理一、肝癌初期大多沒有症狀,在台灣,新增的肝癌個案中約三成肝癌患者在確定診斷時便是中晚期肝癌,不適合接受手術治療.肝癌的危險因子有很多,包括病毒性肝炎(如B型肝炎、C型肝炎)、肝硬化、脂肪肝、體重過重、酒精性肝炎、抽菸、黃麴毒素、家族病史等.二、針對早期肝癌,一般會先評估進行手術或消融治療.而中晚期肝癌,除了使用手術局部治療外,若病人的狀況許可,還可進行全身性藥物治療,包括標靶藥物、免疫藥物等.三、標靶加免疫的治療組合與口服標靶藥物的反應率、治療成效相近,不過標靶加免疫的治療組合採用針劑注射,病人需要每三周回診接受治療,而口服標靶藥,只要在家服藥每日一到兩次,有助減少回診次數,對生活與工作的影響較小.四、新藥的健保給付條件相對較嚴苛,如果半年內腫瘤沒有持續縮小,健保便不再給付,患者需要自費使用藥物.五、現階段晚期肝癌的治療,標靶藥物與免疫藥物都能發揮治療成效.在這些治療選項中並沒有絕對較好的選擇,重點在於適合患者個人的狀況.參考資料:1.衛生福利部 110年癌症登記報告https://www.hpa.gov.tw/Pages/List.aspx?nodeid=2692.Nathani,P.,Gopal,P.,Rich,N.,Yopp,A.,Yokoo,T.,John,B.,Marrero,J.,Parikh,N.,&Singal,A.G.(2021).Hepatocellularcarcinomatumourvolumedoublingtime: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Gut,70(2),401–407.https://doi.org/10.1136/gutjnl-2020-3210403.衛生福利部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藥品部分第62次會議紀錄https://www.nhi.gov.tw/Content_List.aspx?n=AFD5DE12E1427B85&topn=5FE8C9FEAE863B464.衛生福利部藥品給付規定https://www.nhi.gov.tw/Content_List.aspx?n=E70D4F1BD029DC37&topn=3FC7D09599D25979※本文由照護線上授權使用,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