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食力提供)撰文=王福闓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UNFAO)的調查發現,大約世界上14%的農產品因為外觀不夠漂亮,外觀具有缺陷,也就是我們說的「醜食」,在出售前就被棄置,未被從產地收穫,也可能在供應鏈中被移除,無法進入末端零售通路或加工過程.而醜食的標準其實很主觀,例如顏色不夠漂亮的玉米、外觀造型奇形怪狀的地瓜、甚至是因為不使用農藥而有蟲跡的水梨.因外觀不佳被淘汰的食物營養價值不會變但其實醜食若是以基本的營養成分,或可食用性是沒有問題的,消費者若是願意購買也可能以較划算的價格取得,也能夠降低糧食浪費.其實國內的超市也開不定期的針對醜食進行促銷,國外也有針對改變消費者對醜食認知的公益計劃,降低外觀的主觀認知因素影響購買,也溝通外型與營養成分沒有一定的影響.消費者會在意的醜食,大致包含外觀尺寸太大、太小、扭曲、顏色特殊、疤痕斑點及其他瑕疵.不過我們也要先釐清,確實很多的消費者購買像是水果或是生鮮的目的,是因為要送禮及招待客人,另外對於不同國家的商業貿易,也會因為外觀而有價格的差異.因此有清楚的食物等級分類,以及對於外觀賣像不錯的食材,有更好的品牌行銷與定價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不當食物外貿協會食農教育從小做起醜食主要分成兩個階段可能被浪費,第一個是在產地的時候,由於外觀或尺寸不符合採購需求的標準,可食用而且營養成分都一致的食材,有一定比例無法正常銷售甚至棄置,也有的時候因為過剩而沒有利潤,所以即便是可食用而且正常的食材,也可能因此就地掩埋或被丟棄.這時若是我們有更多對於醜食的去化做法,當遇到生產過剩時也可以有更好的應對策略.第二個則是農貿市場,其商業模式也是以影響醜食利用的原因,畢竟對於採購的中間商說,一致而且標準的食材,能夠更容易賣出好的價格並獲利,而除去不合標準的醜食是必要的流程.這時我們就必須要鼓勵更多的末端採購者,願意在農貿市場收購醜食,包含後續以再加工的形式來銷售,或是有願意訴求醜食價值的餐飲及零售業者,賦與醜食更多的商機.而從另一個層面來說,食農教育對於消費者的影響,就更要從小做起,通常大人比較會對形狀異常的蔬菜水果,表現出不喜歡或甚至是厭惡的感覺,所以我們在菜市場經常會聽到,攤販說這個比較不漂亮所以便宜賣,或是消費者以外觀的條件來殺價.在家中時長輩也會說,這個水果比較漂亮所以珍貴,讓小朋友感覺有所比較.運用獨特性找出賣點發揮醜食殘餘價值這時回歸人性,既然食品形狀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願,這時若在醜食的獨特性上來著手,應用特殊性來找到賣點,例如將特別小的蘋果塑造可愛的形象,並針對胃口較小的消費者設計合適文案;或是有特別形狀的胡蘿蔔結合外包裝的圖案,擬人化並賦與有趣的故事,都能提升醜食的價值.另外若是因為接近保質期或運輸過程受損的醜食,除了折價優惠外也可以與零售端合作,在可食用範圍內進行加工做成像是水果拼盤,若是肉類及蔬菜則可以與附近餐廳合作,做成餐盒提供給有意願購買的消費者,並強調食材的安全性,也能讓醜食的殘餘價值盡量利用.正面看待每項食物不變的美味才是重點對於消費者者來說,購買商品時會有理性與感性的考量,價格是選擇醜食的重要考量,而對於醜食若是被賦予了新的價值與故事,因此購買則是感性的選擇.所以當社會上看待醜食的角度更為正面時,在操作行銷溝通時也才能更有機會被接受.如果家長因為買了醜食,而小朋友在學校就被教育過這是正面的為時,就會讓這樣的購買行為能夠持續.同樣當餐廳訴求使用醜食來料理,而品牌的支持者不但肯定,而且願意因此繼續上門,那也才能讓這樣的商業模式維持下去.因此用創新的方式,引發消費者對於醜食的興趣與關注,再透過有計畫且系統性的塑造醜食的正面形象.當我們因為好奇心採購醜食,並從中有所獲得與認同時,就能逐漸影響包含產地、農貿市場、零售通路及餐飲業者.所以我認為「從眾行為」與「月暈效應」,是幫助醜食的兩大溝通應用方式,也能讓醜食議題獲得更多關注.既然社會大眾一定程度受到KOL、網紅及明星的影響,推動這些人更多的食用並開箱醜食,例如邀請明星到產地享用造型特殊的醜水果,證明風味和口感都很不錯;或是請料理型KOL應用醜食創意料理,在跟通路合作開放消費者直接試吃,都能達到影響消費者的未來購買決策.至少我自己看到造型特殊的醜食時,有機會想買來品嘗及料理,不但有趣而且還能讓自己感受到,食材的價值有充分的發揮,內心還有些小激動!﹝本文獲王福闓授權刊登,原文標題:<創造”醜食”的新價值>﹞﹝本文為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媒體立場﹞審稿編輯:林玉婷延伸閱讀▶腐蔬果不等於醜蔬果!光是切除腐敗處可不夠▶明明還可以吃,卻因過期而遭丟棄!歐洲科學家開發「嗅覺晶片」來對抗食物浪費▶該怎麼減少食物浪費?食品業的點「食」成金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