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24年)國內出現首例本土侵襲性腦脊髓膜炎病例,4歲女童在3月上旬出現咳嗽、鼻塞等呼吸道症狀,後因四肢出現紫斑入住加護病房,入院當日即出現痙攣與意識改變的情形.另外,藝人趙小僑表示,在2022年當時僅3個月大的女兒「典典寶寶」出現低燒、食慾及活動力下降等情形,就醫後醫師擔心疑似腦膜炎,要求入院檢查、抽脊髓液甚至進加護病房觀察.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常務理監事暨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及主治醫師黃玉成提醒,侵襲性腦脊髓膜炎具有「三難」特點:難以防備、難以診斷、難以挽回,家長應提高對疾病的重視並及早預防.侵襲性腦脊隨膜炎(IMD)是什麼?侵襲性腦脊髓膜炎(IMD)是由腦膜炎雙球菌感染導致的疾病.依疾管署資料指出,腦膜炎雙球菌是根據莢膜多醣的化學組成,抗原性目前至少可分為13個血清群(group):A、B、C、D、E、H、I、K、L、W、X、Y及Z,其中6種(A,B,C,W,X,Y)易造成流行(epidemic).黃玉成表示,以B型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較為常見,4歲以下幼兒為侵襲性腦脊髓膜炎高危險群,其中3~6個月大的嬰兒為高峰確診年齡.2大傳染途徑,1歲以下高危險族群黃玉成表示,每10~20人就有1人可能是無症狀鼻咽部帶菌者,無症狀帶原時間可從幾天到數個月,只要腦膜炎雙球菌存在人體鼻腔或咽部分泌物中就可能造成傳染,傳染方式為直接接觸、飛沫傳染(口水、咳嗽、親吻等親密行為),其中家庭密切接觸者的疾病罹患率相比一般人高達500~800倍.容易遭感染的三大高風險群包含0~2歲、2~6歲進入學校團體群聚的幼童及青少年,根據1999年至2015年間澳洲研究指出,侵襲性腦脊髓膜炎確診高峰落在3~6個月免疫系統尚未健全的嬰幼兒群體.不只是兒童及青少年是高風險群,團體群聚的住校生、軍營等等都有可能造成流行性感染.初期症狀似感冒,難以診斷侵襲性腦脊髓膜炎的初期症狀與一般感冒類似,多在瘀斑出現階段才會察覺,因此容易造成延遲就醫、延遲診斷,而且在24小時內就可能從非定特症狀惡化甚至死亡.依病程進程整理可能症狀: 侵襲性腦脊髓膜炎症狀階段表現0~8小時不易診斷1.煩躁不安2.食慾不振3.發燒4.噁心/嘔吐5.咽喉痛6.鼻炎7.全身疼痛8.腿痛(<1歲嬰兒)9.肌肉張力低下(<1歲嬰兒)9~15小時典型腦膜炎雙球菌感症狀1.出血性皮疹2.頸部僵硬或疼痛3.畏光4.假性腦膜炎5.囪門突出(<1歲嬰兒)6.敗血症的早期症狀(手腳冰冷)16~24小時可能致命1.精神錯亂/譫妄2.意識不清3.癲癇4.敗血症休克5.多重器官6.死亡引發敗血症,致死率高達5成黃玉成表示,若侵襲性腦脊髓膜炎未及時治療而合併發生敗血症,致死率高達50%,就算未引發敗血症也有10~15%的病例有致死風險,即使存活下來,有高達二至三成病童會留下嚴重且終身後遺症,包含聽力受損、截肢、較低智商及心理障礙,其中以雙側感音神經性聽力受損最常見,而有逾六成兒童病後會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症狀,有四成母親精神疾病的風險增加.3不3要及早預防台灣今年首例本土侵襲性腦脊髓膜炎病例,目前女童病況穩定已轉入小兒科病房治療中,也針對19位密切接觸者給予抗生素進行預防性投藥.侵襲性腦脊髓膜炎的可怕之處在於初期難以判斷,病程兇猛且變化快速,24小時內就有可能造成死亡.黃玉成提醒民眾提高對疾病的認識並落實3不3要加強預防措施.3不:不觸碰、減少去、遠病人3要:勤洗手、戴口罩、打疫苗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呼籲,兒童群聚機會多,及早預防侵襲性腦脊髓膜炎.除了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與生活,近年來疫苗已引進台灣使用,目前列為自費疫苗,接種後7~10天可產生保護力,效果可持續長達5年,讓孩子接種疫苗預防侵襲性腦脊髓膜炎,減少憾事發生.本文由<良醫健康網>授權,原文<趙小僑愛女咳嗽發燒疑似腦膜炎!醫提醒「侵襲性腦脊髓膜炎」致死率高達50%,學會3不3要及早預防>資料來源: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延伸閱讀:出國前注意「腦膜炎雙球菌疾病」,發燒、嘔吐...易和感冒混淆,死亡率超高!一表看疫苗接種時程「這種發燒」真的會燒壞腦子!「腦膜炎」恐致死...急診兒科醫師教你:從10症狀,判斷是否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