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嚴永龍身為專業饕客,搜羅美食不分晝夜,尤其是在夜生活多姿多彩的香港,更不可錯過名譽亞洲的港式糖水!在香港的大街小巷裡,不難看到俗稱「糖水舖」的港式甜品店,許多香港人會在晚上聚餐後,再到甜品店續攤,享用各式各樣的美味糖水,來自各地的旅客亦趨之若鶩.面對五花八門的港式糖水,看得人眼花繚亂,款式太多是否使你無從挑選?就讓<食力>帶你進入糖水的繽紛世界,細數港式糖水8大經典口味!糖水悠久歷史、始於嶺南因氣候濕熱而盛行糖水起源於飲食文化豐富多元的嶺南地區,在中國北方則稱為「甜湯」,糖水歷史源遠流長,在中國各地域又發展出不同面貌,相傳古代中國的王公貴族會在宴飲後吃點糖水,幫助消化,及至清代,後宮佳麗也有食用糖水的習慣,當時「酸梅湯」風靡皇宮,深受乾隆皇帝的喜愛,這種傳統甜湯更一直流傳下來.糖水就是帶甜味的羹湯,採用的食材不一而足,因而衍生的種類繁多,在粵港澳等地相當盛行,由於中醫認為糖具祛濕功效,而廣東一帶氣候炎熱潮濕,以前的珠三角地區又盛產甘蔗,有充足的糖資源,廣東居民便製作糖水,除了調養身體,亦可滿足口腹之慾.到了民國時年,糖水的發展更為蓬勃,特別是在繁華的廣洲,由最初的糖水攤檔,到後來成行成市的甜品店,當代業者不斷推出新的糖水款式,逐步擴闊糖水的口味地圖.香港的飲食文化與廣東一脈相承,加上兩地人民往來頻繁,甜品店也慢慢在香港落地生根,成為香港餐飲體系的重要部份.食療功效視乎糖水種類甜品店必備基本款「二沙三糊」每款糖水都有獨特的食療效果,所以要依照個人體質、時令,選擇合適的糖水,比如春夏之際要吃綠豆沙消暑,正值秋冬則來碗杏仁糊保暖.糖水文化博大精深,來到香港以後,經過不停改良以及創新,又變成獨樹一幟的港式糖水.想要瞭解港式糖水,必先認識其中的基本款式,也就是合稱「二沙三糊」的綠豆沙、紅豆沙、芝麻糊、杏仁糊和合桃糊.紅豆沙是港式糖水中的基本款,除了甜品店,有些酒樓(粵菜餐廳)會在宴會尾聲提供紅豆沙作為飯後甜品.綠豆沙與紅豆沙的製法大致相同,都是先浸泡豆類,在煲煮後加糖調味,前者或會添加鮮奶以強化風味,有助消暑解渴,後者則可加點陳皮,能夠去水腫及補充鐵質.至於「三糊」,基本製作原理皆是將堅果類研磨成粉末,加水過篩使口感更順滑,有些人更會添加少量穀物提升飽足感,最後用溫水或熱水沖開.無論是芝麻糊、杏仁糊還是合桃糊,也很適合在冬天食用,溫暖身體.「二沙三糊」幾乎是每家港式甜品店必有的基本糖水,由於做法簡單,不少香港家庭亦會自製享用.番薯與腐竹同是糖水經典香港業者首創楊枝甘露另外有兩種甜羹不在「二沙三糊」之列,但同樣是港式糖水的不敗經典,那就是香港人耳熟能詳的番薯糖水與腐竹糖水.番薯自明代引入中國以來,一直是華南地區最常見的農作物之一,其裁種難度低,深受基層人民的喜愛.製作番薯糖水會加入片糖,其甜味十分濃烈,過往都是採用華南番薯,但現在有些業者選擇日本進口的紫心番薯,所以番薯糖水可呈紫色或紫黃混色,不只限於傳統的黃色;腐竹糖水除了核心食材腐竹(豆腐皮),還有幾種佐料變化,煲煮期間能加入白果、薏米和雞蛋等,增添美味之餘,又能提高營養價值.番薯糖水是最常見的港式糖水之一,不僅是港式糖水店的基本甜品,一般的香港家庭也會自製食用.若論港式糖水中最有香港特色的款式,該是誕生於上世紀80年代的楊枝甘露.據傳是香港利宛酒家(粵菜餐廳)所創,製作原料包括沙田柚、芒果、西谷米、鮮奶油和糖水,吃起來充滿果香,極其清甜爽滑.楊枝甘露不僅是香港人的熱選糖水,有冰品商家更推出楊枝甘露口味的冰棒,在香港亦有發售含楊枝甘露夾心的月餅.糖水貫穿香港老中青世代甜品店體現在地生活文化港式糖水之於外地旅客,或許是不得不品嚐的道地美食,但對香港人而言,這是貫穿老中青世代的生活文化.人到中年,與三五知己大快朵頤後,明明吃得很撐,還是忍不住跑到甜品店吃碗糖水,延續難得的相聚時光;熱戀中的年輕男女吃過晚飯,仍意猶未盡,糖水便能為美好的約會畫上甜蜜的休止符.凡此種種,均是糖水文化在港人生活中的體現,彷彿有股無形的魔力,在這繁忙的都市裡,隱隱連結著每一個人.審稿編輯:林玉婷延伸閱讀▶ 香港零售、網購及餐飲行業管制超嚴!沒牌一定抄!▶ 來一碗「黯然銷魂飯」!一次看懂港式燒臘的經典菜色▶ 要搶才吃得到!正宗港式飲茶的「震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