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輩子做過「最大膽的決定」,應該就是離開工作十年的職場,當一個全職媽媽、家庭主婦吧! 還記得離開職場前的生活,每天早上起床,總是胸悶得喘不過氣,經過一整天在公司的拼鬥,晚上七點、甚至更晚,匆匆下班,帶著跑百米的速度去接兩個孩子,小魚兒、小蝦米永遠是等待到最後、最晚被接走的孩子,兩兄弟相依,等媽媽接他們回家. 回家以後,買外食或弄個速食料理,催促孩子快快吃完,吃完飯已經八點,洗澡、看功課,已經快九點,讓孩子準備上床睡覺,生活就是不停地趕、趕、趕.......孩子睡了,我也精疲力盡,沒有力氣閱讀、充電,能量消耗殆盡,心靈漸漸枯竭. 對家庭而言,我和先生分配好「攻、守」的位置,先生的工作屬於開創位置,我的工作相對穩定,可做為家裡的後盾,多年來都有此共識.然而,人生往往很難照規劃的路走!先生有機會到香港發展,事業邁向國際版圖,我也剛好升職,接受更大的挑戰,就在兩人工作都更有發展的時候,生活的天秤卻開始搖擺. 照顧孩子的重任,隨著先生前往海外頓失替手,即使先生能每週返台,但緊繃的情緒,仍缺少能即時抒發的窗口,每天上班、下班、工作、家庭,只能用忙、盲、茫來形容.希望多些時間陪孩子,又希望在工作上全力以赴,在時間、體力有限、先生不在身邊的情況下,很難做到.我開始對自己失去信心,覺得工作、家庭無法兼顧,像兩頭燒的蠟燭,對生活充滿無力感. 之後,工作的推力和孩子龐大的吸力,把我帶回家中.離職之後,有許多適應的過程,主要是心態上的調整.少了名片上光鮮的頭銜,我是誰?少了經濟自主能力,會不會失去價值,矮了一截?生活圈會不會太小,挶限視野?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未來再就業是否還有機會?許多問題困擾著我,並非把工作放了,一切就沒有問題,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少奶奶生活. 我有自覺,擔心變成黃臉婆,就開始減肥,即使出門買個菜、接個小孩,也會稍做打扮;擔心生活圈太小,就加入學校的志工、家長委員會,拓展人際關係......等,但我發現,自己還是在乎別人的看法和評價. 突然想起一部經典日劇「長假」,劇中女主角山口智子送給木村拓哉的一段話. 「倘若有一段時間做什麼都不順,別勉強自己去改變,試著休息一下,什麼都不做,就當做是老天爺給的長假吧!」 是呀!該珍惜這生命中難得的「長假」,既來之則安之.在生命轉彎處,上天關了一扇門,也將開啟另一扇窗.當真的放下心、放下腳步,發現自己逐漸能開啟感官認知,打開心房;開始能單純感受生活,專心扮演好媽媽的角色. 有快樂的媽媽,才能教出快樂、健康的孩子;這句話不是口號. 有幸能和孩子如此貼近,參與他們的成長,重溫一次童年,是何等幸福的事,和孩子的相處,變得如此深刻而美好.當我從忙、盲、茫中跳脫出來後,思考清晰了許多,更深深體驗「陪伴」對孩子的重要性. 陪伴不是和孩子同坐沙發,眼睛盯著電視看,卻沒有交會的話語;陪伴不是回到家,就問「功課做完沒?」、「考試考得怎麼樣?」,聯絡簿簽一簽就責任完了;陪伴也不是孩子關在房裡寫功課,大人在客廳看電視,不時口語催促「功課寫完快去洗澡!」、「洗完澡去睡覺囉!」而自己卻癱在沙發上,動也不動. 「陪伴」不是「人」到「心」未到.一邊上網路,一邊聽孩子說話、一邊看書,一邊簽聯絡簿、一邊看電視,一邊聽孩子練琴......,這不算是「陪伴」,只能算「交差了事」,且「事倍功半」,更是「不良示範」.孩子有樣學樣,一心多用,無法專心;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重視,對自己失去信心.孩子需要父母更多關愛的眼神、溫柔的聆聽、同理的感受和共同面對問題的勇氣,需要父母蹲下身子,和孩子用相同的高度看這個世界. 陪孩子聊天、陪孩子思考、陪孩子閱讀、陪孩子旅行、陪孩子探索生活......,我越來越樂在其中,也深刻地體認「陪伴」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體驗過職業婦女的快樂與壓力,也理解全職媽媽的喜悅與擔憂,無論是哪一種型態,其中都包含了酸甜苦辣鹹,都應該向媽媽致敬. 停下腳步來,和孩子的互動更加鮮明.一直都有書寫的習慣,發現自己可以透過書寫,跟更多父母分享,尤其是和孩子的互動,和這段陪伴孩子的日子. 我很慶幸,在離開職場後,仍有許多機會.命運彷彿自有安排,陸續接寫書稿、專欄......等,讓我跳脫過去服膺公司理念的寫稿範疇,更能掌握文字表達;常在學校說故事給小朋友聽,付出與奉獻中,自己收獲更多.當有機會上廣播、電視節目時,平時的磨練讓我知道自己有潛力可以做得好. 有機會擔任講師時,心中沒有猶豫,努力去爭取,站上講台後,心生喜悅,因為達成了小時候的志願之一──當一名教師.能將過去職場的經驗,透過系統的知識再整理一遍,是很棒的機緣,附加的收穫,就是我也常和孩子討論觀察世界的方式,同時藉由準備課程,豐富了視野和想法. 這路上,無論是遇到貴人或機會,如果不曾放手,不會有此獲得;如果不曾有勇氣放下,這些是我這二十年生涯不可能做到的事.唯有將手中的東西放開,才有空間抓取更多. 我也相信,「機會是給一直在準備的人.」 回歸家庭是人生的中場,而非終場,人生充滿了無限的可能和希望.當然,這其中有一位很大的後盾和推手,就是我先生.他用辛苦的越洋工作,換得一個安穩的家,讓我能夠細心地教養孩子,照顧家庭.這樣的分工,在家庭生活的穩定和品質、以及孩子的學習發展上,看到顯著的成果,也是先生支持我最大的收穫. 人生像一幕幕的風景,有些風景過了就是過了.我很滿意現在的生活,生活中時時存在著幸福與感動,認真地過每一天,努力地陪伴孩子成長,看著他們進步茁壯,那份辛慰難以言喻. 未來仍有很長的路要走,要思考自己和家庭未來的方向.我很難建議,是不是在孩子十二歲以前,最好能陪伴孩子,每個家庭的情況、個性不同,有些人需要工作上的成就感來滿足自己,有人覺得家庭就是一生最大的志業.經濟和另一半的態度等主客觀條件也都不同,需要審慎思考. 只是我選擇了這條路,有得有失,自己要承受. 在孩子的黃金教養時期,有機會陪伴家人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為孩子建立品格態度、生活習慣、學習方法、興趣嗜好,照顧他們的營養與健康;在這過程中,也同時追求並實踐自己夢想.這段時間將是日後生命的養份與能量,值得回味與珍藏. 這本書將這十二年的教養點滴,細細擘畫為這份「教養藍圖」,做為審視與回顧之外,更期待開啟另一扇門窗,和更多的父母連結.誠摯地邀請您,一起在教養的路上成為學伴,讓我們共同努力,教出更棒的大人,也成為更棒的自己. 你可以在書中讀到更多精彩內容喔! 教出好大人作者:鍾安淇(魚蝦媽咪)孩子像一張白紙,父母的想法、方向和態度,自然為孩子的未來拉上經線與緯線.我們所殷殷企盼,並自詡做為父母最大的責任,就是要「教出好大人」呀! 本文來自新手父母授權轉載 顯圖來源:meow0623 Flic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