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 親子天下Baby6期 作者:張則凡 圖片來源:黃建賓 爸媽也會有情緒、也會有失控的時候,若此時對孩子做出過度懲罰,對孩子的影響是什麼?家長該如何好好管理自己的情緒? Q:先生任軍職長期不在家,而我本身沒耐心,情緒起伏大,會將公司問題帶回家,所以面對小朋友時超沒耐性,我知道問題多半來自於自己,但不知如何改變現狀? A:在面對未來的經濟問題時,許多夫妻不得不選擇分開兩地的相處模式,對於多數時間必須獨自教養孩子的職場媽媽來說,心理負擔更加沉重.在此提供四個方向給媽媽參考: 1.思考工作與家庭的平衡:平日下班後先給自己適當的喘息時間,再去接孩子,這樣與孩子互動時會有較佳的品質.若是媽媽發現「工作想孩子,在家想工作」的頻率很高,可問問自己究竟是否要找回做為一個母親最單純的喜樂. 2.與先生討論共同生活的可能:夫妻因愛而結合,是彼此人生中最重要的夥伴.倘若妻子無法從現在的婚姻關係中得到肯定、包容與「滿足」,會維繫得相當辛苦.建議雙方針對目前「遠距離」的問題做討論,除了凝聚親子情感,更需撥出「談戀愛」時間,維持親密關係.倘若分隔兩地已逐漸影響夫妻間的信任感與安全感,兩人最好能坐下來討論共同生活的可能性與計畫. 3向其他家人尋求協助:如果與長輩相處和睦,公婆也願意分擔教養重擔,是一件極其幸運的事;如果因不合而漸生嫌隙,可能使媽媽精神更加緊繃.建議媽媽與先生討論如何改善,或是尋求娘家親人的協助.當媽媽受到最實際的幫忙時,較能迅速補充耗盡的能量. 4製造生活的小確幸:照顧好自己是最重要的事,因此重新認識自己、重塑信心是此階段的功課.找到有歸屬感的同儕團體,可讓媽媽不再孤單;保留時間給自己的興趣,譬如做瑜伽、聽音樂、閱讀、慢跑等,都可以累積小確幸而成大幸福. 如果調整了生活節奏依然無濟於事,需求助於心理專業人員,透過心理治療轉換思考模式,重新定位,或許哪個環節小小轉個彎,就能讓內在力量得到釋放,嶄露身心自由後的芬芳.(邱寶慧遊藝小園心理治療所藝術治療師) Q:前陣子接連發生兩起母親把孩子「丟包」在路旁的新聞事件,雖然過一會兒母親就把孩子接走了,但我還是想請問專家,這種做法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 A:許多父母在管教遇到重大挫折時,以威脅切斷照顧關係做為手段,藉此讓孩子心生恐懼,願意遵從父母的管教.例如:在孩子哭鬧時,父母作勢要離開,把孩子單獨留在原處;警告孩子如果再不聽話,爸媽就不要你了、要把你送給別人;或像新聞中將孩子丟包趕下車等.這一類切斷關係的管教方式,可能會有以下的負向影響: 1.孩子被訓練成無視父母的指示:這一類切斷照顧關係的警告很少能夠真的執行,父母的期待是希望達成管教效果後,再收回說出的話,重新與孩子建立關係.一開始孩子或許會因為恐懼而配合父母,但孩子很快就會發現,父母威脅的事情根本不會發生,心想:「父母即使真的把我丟下車,沒多久就停下來接我上車了!」父母若常使用這類警告與通牒,其實就是在逐步訓練孩子:不用太認真看待父母的意見與要求. 2.孩子無法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當孩子犯錯時,父母要針對的應該是孩子的錯誤行為,希望孩子能夠加以改進;而不是全盤的否定孩子個人.揚言要切斷關係的教養手段,會給孩子錯誤的認知:「父母之所以接受我,是因為我有好的表現;若是我犯錯或是表現不佳,將會被父母捨棄,因為我是沒有價值的.」這種對於照顧關係的不安,將造成孩子生活中廣泛的負向影響,例如:孩子可能恐懼犯錯而不敢嘗試與冒險,造成人際上的退縮或學習上的困難;也可能為了確認自己與父母的關係是否仍舊穩定,而有更多討好、倚賴、攻擊、搗蛋等試探的行為.若父母在孩子有上述負向行為時,持續使用切斷關係的策略,將會形成惡性循環. 事實上,父母多數是在極度的生氣、難過與失望的情緒下,才會威脅孩子要切斷照顧關係;在孩子難受的同時,其實父母心裡也是很受傷的.要如何避免繼續使用這類的管教策略?除了了解這樣的行為可能對孩子造成的負向影響外,更重要的是,父母也需要多覺察自己的情緒感受,平時給予自己一些自我照顧.唯有如此,父母才能在孩子又出現脫序行為時,保持冷靜、安穩的態度,給予孩子合適的教養.(黃柏嘉旭立心理諮商中心心理師) ﹝完整內容請見<親子天下>網站﹞※本文由親子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快樂媽媽這樣教養孩子,輕鬆帶>> 李坤珊<帶你長大>,讓孩子在愛和信任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