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孩子克服及杜絕分離焦慮經驗分享~媽媽育兒絕對輕鬆不少哦! 關於分離焦慮這個情形,Vivian並沒有去詢問過專業人士,所以不知道這是不是嬰兒天生就一定會發生的過程,但有聽過一種說法,是說這是孩子天生自我保護的能力,因為和熟人在一起才感到安全,進而產生的無法分開,一分開就哭鬧的行為,這行為被大人稱為分離焦慮. 但是當父母的都知道,時時刻刻被孩子黏緊緊一刻不得閒的感覺有多麼疲累,或許有的爸媽很enjoy,但我不是,所以在懷孕時就在想辦法要怎麼做才能避免,因為我是一個非常需要自己獨立時間空間的媽媽,而且我也很怕吵,個性又沒耐性,為了自己將來要能和女兒好好相處,當個溫柔的母親,我得想辦法去避免那會讓我容易發火的情形! 我最早接觸的書就是百歲醫生的書.後來也查過關於親密育兒的內容,發現親密育兒的方法實在不適合我的個性,百歲方法才是適合我這個家庭的. 在這兒,vivian要勸各位媽媽們,當妳在決定要用什麼方法來帶孩子之前,要考慮的應該是妳自己適合什麼方法,而且要有能力去實踐該種方式,如果妳只是想,但做不到,那就表示妳不適合那樣帶小孩,那只會讓孩子無所適從,大人很累而已.舉例來說,百歲方法強調的是孩子要固定作息,吃和睡和玩樂都要固定,可是如果照顧者自己作息都不固定,常常自己事情多到擔誤孩子吃飯睡覺,妳就不能說孩子訓練不起來,因為只是一張白紙的孩子不會有問題,有問題的一定是大人!還有,所謂的固定作息,不是只有部份固定,而是全部.例如,只有吃飯時間固定,但睡覺時間不固定,那就表示玩樂的時間運動量也不固定,那到了喝奶時間大人如何判斷孩子是不是真的餓了?又或著睏了?所以不論是百歲或是親密育兒,都應該要全心全意全盤接收後,再來修改成適合孩子個性的方法. 這本為什麼法國媽媽可以優雅喝咖啡孩子不哭鬧,我實在是買的太晚,買的時候菲菲都已經一歲了.但是說也奇怪,或許我骨子裡有法國人的靈魂,書裡提到的教育方法竟然與我不謀而合,相似度高達99%,連產後減重的方法都一模一樣.以前總是聽說育兒方法有百歲派及親密派,但我雖然是採用百歲醫生書裡的教法,可是我不喜歡被分類,好像不選親密派,母親與孩子就不親密一樣.但事實上不論哪一類,親子關系都是建立在親密與信任的基礎之上的.現在如果要被分類,我倒是很樂意被說成是法國派~ 但其實百歲,親密,法國不論哪一派的育兒方式,如果仔細思考過,就會發現其中的核心重點都是"安全感"!!只是每派提供給孩子安全感的方法不同. 因為我對親密育兒沒有深入了解所以不討論,而百歲派及法國派可以說是幾乎一樣,有著非常多的共通點,例如都強調固定作息,強調孩子的獨立睡眠,最大的不同在於,百歲派都說"訓練",例如訓練孩子睡過夜,訓練孩子自己入睡,聽起來比較強硬甚至軍事化,而法國派的態度是"教育".教育孩子如何半夜連續睡眠,教育孩子如何自行入睡,因為孩子也要學習尊重大人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百歲派是將小孩當成小孩來訓練,而法國派則是將孩子直接當成可以溝通可以講理的人來教育. 好啦,說了這麼多,怎麼都和文章標題不相關?其實一切都息息相關,因為對新生兒來說,安全感最主要的來源就是固定作息!!隨著寶寶的月齢增加,接觸外界刺激也多了,漸漸有自己的認知和想法,安全感的來源就會更廣,而照顧者要提供的安全感也必須更多樣化! 對於小小孩來說,認知裡並不明白"看不到並不等於失去"的道理,而是覺得看到就是有,沒看到就是沒有了,沒看到媽媽等於媽媽沒有了,這對小小孩來說是多麼可怕的事呀!所以媽媽沒有了就緊張的哭了!那麼應該如何克服這點呢?如果能克服,就表示,媽媽做家事時孩子可以自得其樂的玩,媽媽上化妝室時不會有個小鬼在門口鬼吼鬼叫,媽媽不必等晚上小孩睡了自己才能洗澡吃晚飯,媽媽在廚房煮飯時不會有個小毛頭緊抱住自己的腿等等的一堆好處!VIVIAN覺得最大的好處是不必因為孩子黏TT而自己感到疲倦時不得已開電視分散孩子注意力.從菲菲出生到現在,除非我生病沒有精神陪她玩,其它時間她都沒有看過電視節目,當然未來會漸漸開放啦,總是要看一些很經典的迪士尼卡通,不然以後去迪士尼樂園都不認得卡通人物就沒意思了,或是上幼兒園後,看些電視節目這樣孩子和同學之間也有共同的話題. 菲菲目前一歲二個月,在家裡沒有出現過分離焦慮,除非出門在外才會很黏我,像是去吃BUFFET,我去餐枱拿食物而已就在餐廳哭了.不過這樣比較好,如果在外面還不黏媽媽就換我要緊張了.但是在家裡,她的確沒有出現過什麼分離焦慮的情形.因為從她滿月開始我就持續的在照顧她的日常生活中慢慢的教育她獨處這件事,要學會安然獨處的前提是寶寶的心理狀態是有安全感的! 現在就來實際看看教育菲菲獨處的過程吧!<前言就講了這麼多,但是如果我直接講做法而沒有說原因,教寶寶獨處的成功率就會降低,因為教的人不懂為什麼> 從月子中心回家後,克服了令人抓狂的嬰兒腸絞痛,再來又教會菲菲睡過夜,後來又教她戒哄睡的獨立入睡,在訓練她睡過夜到戒哄睡的過程當中,其實寶寶獨立的性格就開始在一點一點的累積了.克服嬰兒腸絞痛分享文章請點:http://vivian00002000.pixnet.net/blog/post/159944822幫助新生兒睡過夜,戒哄睡,延長睡眠分享文章請點:http://vivian00002000.pixnet.net/blog/post/174130917 菲菲出生第七週開始睡過夜後,加上不再腸絞痛之後,作息開始變的非常規律,當時每隔四小時餵一次奶,每次醒1.5小時,睡2.5小時,醒著的時間裡,如果扣掉喝奶拍嗝後還有多餘的時間,除了陪她玩之外,還會安排獨處時間. 我用的方法就是,在作息規律的前提之下,每日的行程表裡將獨處時間安排進去.但是一開始的獨處時間不能太長,要視寶寶的反應而定,最好從一分鐘開始,慢慢的加到三分鐘,五分鐘之類的. 重點來囉!將寶寶放在安全的地方,通常是嬰兒床上,床上放些遊戲圖卡給寶寶看,然後大人替寶寶摸摸頭,摸摸背,語氣溫柔的告訴寶寶:寶貝,媽咪要離開房間一下,一分鐘之內一定回來,你待在這裡很安全,你可以放心,有事情就發出聲音媽咪會立刻回來!拜拜~~<拜拜很重要,要一邊揮手一邊拜拜,後面再解釋拜拜很重要的原因> 摸頭摸背的用意是稍微將寶寶的注意力集中在大人接下來要講的話上,萬一他正專心的在看圖卡,大人講什麼他根本沒在聽,或許你要說寶寶又聽不懂,但我告訴各位,寶寶或許聽不懂國字,但他能感受到話語的情緒及周遭環境變動,所以同樣的方法重覆幾次之後寶寶就能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了!另外,就是講好多久回來就一定要回來,回到寶寶身邊時一定要和寶寶打招呼摸摸他及讚美說:媽咪回來了!寶貝好棒唷會自己專心的玩! 這件事情,在寶寶還小,不會爬不會坐,不會走的時候感受成效不大,但這時開始教也最容易最輕鬆,等開始會全家爬時,媽媽去哪就跟著爬到哪,到時候再教,就得要花費更大的心力了. <1M12D>當時才六周大的菲菲已經會認人了,看到爸媽靠近會給個開心的笑容,但上圖她笑是因為看圖卡在笑,至於為什麼笑,嬰兒的笑點大人永遠不懂的~自己專心看圖卡的時間就是我安排規劃的"每日獨處時間". <3M23D>經過了二個月,這時正在學翻身的菲菲,在床上自己翻滾.獨處時間就是在每次喝奶拍嗝後,我可以利用獨處時間去洗奶瓶或做其它小雜事,床上圍一圈故事床圍,引導她看著,並且規定自己在答應的時間內要回來,每次離開和回來都要按照之前提到的"告知"和"打招呼及讚美"的動作. <5M>如果前面幾個月都有顧到寶寶的心理狀態安全感,及規劃獨處時間,此時應該早就不知不覺的很適應自己獨處而且早就可以自得其樂了!上圖是菲菲在獨處時間裡,很專心的在玩床圍的拉鋉.我站在她身後拍照她都沒發現. 還只會翻滾的菲菲,將她放在地墊上自由活動,就算獨處時間結束,到了媽媽我要陪她玩的時間,我臨時去上個廁所離開一下也不用擔心她會哭鬧,但是當然離開和回來都要有"告知"及"打招呼"的流程. <6M23D>會爬會坐,醒著的時間也越來越長,所以玩樂時間及獨處時間也要調整加長,當時因為才搬家沒多久,家裡還沒改成適合嬰兒的環境,只好先用圍欄給菲菲一個安全的範圍.這時餵她吃飽飯後,換我吃,而且我吃完還要去洗碗,所以就讓她獨處時間.等我忙完會再進房陪她玩到睡覺時間為止. <8M13D>將房裡的遊戲區移到客廳後,是一個新的小挑戰,因為菲菲要重新適應新的遊戲區,所以頭幾天出現了"不能看不到媽媽"的情形.這時我知道我必須要讓她在新遊戲區裡也能感到有安全感.所以獨處時間一到,我還是將她留在遊戲區自己離開去忙,但是我告知她要離開的話會說的多一點,而且我一直強調"等一下".這時的嬰兒已經開始會想要理解大人說的話,常常會發現我和菲菲說話時,她的神情像是在思考什麼似的.所以當我離開,我會解釋搭配肢體動作表達我要去哪裡,去做什麼,多久回來,請她等一下,然後揮手拜拜.例如:我手上拿著她吃完飯的餐具,站在廚房門口看著她說我要去廚房洗碗,手要指著碗給她看,十分鐘就回來了,妳要等媽媽一下唷!一開始她看我離開會不習慣的想跟,但是又卡在被圍欄圍住,所以我會隔一分鐘就出去讓她看到我,並且重覆說等一下,之後就把時間再拉長三分鐘,五分鐘等等,大約十天,就又恢復成和以前一樣獨處時間可以自得其樂的小小孩了.後來看了法國派那本書(書名太長所以我簡稱法國派),驚訝的發現,原來法國媽媽一直以來都這麼做,這種等一下的方法就是書裡說的"法式停頓".原來我和法國媽媽一樣從孩子出生就真心的覺得寶寶是聽的懂的,可以溝通的對象. <1Y>上圖是我忙完回到客廳,看到菲菲專心的翻著玩具箱偷拍的.這是剛將圍欄拆掉頭二天,將圍欄改成圍住沒有門的電視櫃.這時候獨處時間與媽媽陪玩的時間界線已經不清楚了,頭幾天因為剛開放全家讓她自由,菲菲有點小不習慣,總是我走到哪就跟到哪,但是因為從一開始就教她要獨處,所以當我在廚房忙時,她還是會自己玩,或乾脆坐在廚房門口等我,也不會吵鬧唷!而且也會遵守不能進廚房的規距.因為她習慣媽媽不會每分每秒都和她零距離. <1Y2M>我在廚房準備晚餐,菲菲帶著小兔子坐在門檻上,有時她會吚吚啞啞唱歌,有時會自己跑去客廳玩耍一會兒又再回來坐著,此時我心裡是覺得很SWEET的,以前總是我陪她,現在媽媽我也有被人陪的感覺咧~ 獨處時間就介紹到這裡,獨處時間不論對大人或寶寶來說都是很珍貴的,寶寶可以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用自己的方式觀察這世界不被大人干擾,很多父母都愛當"口白爸媽",總是以為一直和寶寶說話比較好,但其實過與不及都不好的.寶寶也會怕吵啊!他用他自己的小腦袋在感受周遭,可是專注力一直無法持續,這是很可惜的!對大人來說也很重要,因為忙碌時生活中總是要安排一點喘息時光,以我自己為例,獨處時間結束了,如果事情還沒忙完我也會放下手邊的事去陪孩子,但如果事情忙完了獨處時間還沒結束,那我會選擇自己休息一下,去陽台吹海風看一下海景,或用電動按摩機自己舒服一下,等獨處時間結束.而且對我來說最大的好處是,因為規劃了獨處時間,所以在這段時間裡我沒有陪伴孩子也不用因此感到心疼或有罪惡感良心不安,因為我明白每天一點獨處時間對孩子是有正面的幫助的!如果你的孩子作息都很規律,不妨試著將獨處時間安排進去,或許孩子早已俱備自處的能力了! 再來要補充的是安全感的部份,上面說的獨處時間的方法,如果孩子平時就處在不安心的心理狀態,就會比較難教成功.要讓孩子感覺有安全感,就是要讓孩子感受到愛,每個父母都愛自己孩子,但是用的方法常常讓孩子無法感受愛.尤其是東方人,言詞表達,肢體表達都很不善長,但是小孩又是感覺型的生物,大人要直接表達愛,孩子才會直接感覺到.每天時常抱著寶寶又抱又親的說我愛你,每個媽媽都做的到吧?但除了這樣的直接表達,實際的行為也要做到,孩子才不會去質疑大人掛在嘴上說的愛. <題外話一下,之前看電視節目"爸爸去哪兒第一季",有一集,有個橋段是村長要私下問每一位小朋友說說自己心目中的爸爸,村長問到其中一位小孩說:你覺得爸爸愛不愛你?小孩想了一會回答:有時候愛我吧......我看到這一段感到有點心疼,為什麼小孩會覺得大人有時愛他有時不愛他呢?> 其實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如果要從生活中的每件小事說起就太細碎,把握一個重要原則就好.那就是"讓孩子知道而且相信媽媽會在乎及尊重自己的感受".如此一來,孩子對媽媽會有全然的信賴與信任,當然也就安全感滿分,然後要孩子能夠自得其樂的自處就不會是難事.從生活中去在意孩子的感受,他會感覺被尊重,人格特質也不容易變成長大後是個缺乏安全感的人. 就像之前提到的離開和回來都要告知和打招呼是為什麼?因為突然不告而別及突然闖進來,都會令人有感覺上的落差.尤其是不告而別,最會讓小小孩沒安全感,覺得是不是只要自己一不注意大人就會不見?所以告知和打招呼這件事一直到現在菲菲已經一歲多了我都還持續在這麼做. 關於在意且尊重菲菲的感受,舉個小例子:@有在關注菲菲的朋友都知道,童思樂小兔子是她的寶貝,常常去哪都要帶著.每次洗完澡抱回床上,還沒穿衣服就一定要先拿著小兔,但是拿著小兔會讓我幫她穿衣服很不方便,老公幫菲菲穿衣服時,小兔都被他用搶的快速扯下來,再快速穿好衣服,再把小兔還給菲菲,當然菲菲會因為小兔沒有了就哭了啊~後來我看到之後我覺得這樣不好,因為不要讓孩子有"被搶走"或"失去了"的感受,尤其這本來就是她的東西.解決的辦法就是,她一手拿小兔我就先替她穿另一隻手的衣服袖子,然後牽著她空著的手去接過小兔,這樣另外一隻手就又空出來被我穿衣服.就大人變通一下,不會搞的小孩哭又可以顧到感覺,事情還是一樣能順利完成.除非菲菲手上拿的是會有危險的東西,那當然要立刻拿走,但這要怪大人為何沒把不能給孩子拿到的東西收好. 總而言之,一個有安全感的孩子,個性情緒穩定,教養會較容易,與大人之間因為有信賴感,所以也會較願意尊守家裡的規距,菲菲目前還沒有到terrible2的年紀,等她到了那個階段,我會再來分享實況. 再補充前面提到的為何揮手說拜拜很重要.在家裡時,如果我要臨時離開一下,像是去洗手間,我會和菲菲說:媽咪去一下廁所,三分鐘就回來,妳要等一下唷!然後我會看著菲菲揮手說拜拜.其實我不確定當時菲菲是不是真的有聽懂我的意思,但我確定,她看到我揮手聽到我說拜拜就知道媽媽要離開一下.因為每次的離開,不論任何原因都一定會出現"揮手說拜拜"的動作.長時間下來,這個動作對孩子來說就像是一個"暗號"或是"指令".不管我要離開一下的原因是什麼,只要我做出這個指令<揮手說拜拜>菲菲就知道媽媽要離開一下.如果我忘記說拜拜直接離開她就會哭.因為她覺得媽媽怎麼突然不見了~ 之前朋友來家裡找我,當時菲菲八個月大.朋友看到我當時因為要去廚房洗碗而對菲菲揮手拜拜的舉動,朋友當然不知道我這麼做的用意,接著,因為朋友和菲菲玩的很開心,朋友突然想去廁所就起身直接離開,菲菲突然變成哭臉,朋友就又立刻從廁所出來學我的方法對菲菲說:阿姨要去上廁所,馬上回來唷!然後揮手拜拜.結果菲菲立刻恢復正常.所以利用指令,暗號的心理控制,會讓小孩的思考及反應變的有秩序,大人照顧起來也會更順手.這就是我認為"揮手拜拜"很重要的原因.當然每個家庭都可以對寶寶設定不同的指令或暗號來用在不同的事情上,不一定是揮手拜拜,只是訓練獨處的過程用揮手拜拜是很適合的. 另外在法國派那本書裡,一直不斷提到的"教養框架",指的就是在不違背家規的前提之下,孩子可以有無限的自由.而孩子在自由的同時,框架並不是限制感而是安全感.因為孩子會知道這個時間應該要做什麼,在這個地方應該要如何自處,因為生活的節奏是穩定的.就像大人會希望生活安定,例如,每個月收入不一樣會讓生活沒安全感,工作不穩定會對未來沒安全感,情人時常無故失聯也讓愛情沒安全感等等的,大人都在追求穩定這件事,當然小孩也需要.許多作息不規律的孩子,表示生活節奏步調不穩定,表面上或許看不出來,但其實是沒安全感的,孩子會不知道自己現在應該要做什麼,可以做什麼,會依賴大人替他決定,或著是總想要有人陪等等的.就算等孩子大一點情況會改善,但其實這些感受會累積在潛意識裡默默的影響人的一輩子. 這篇文很長,能看到這裡vivian感謝你的耐心,這純粹是我個人的育兒經驗,並未經過任何專業的科學分析,我只是一個對孩子有同理心及努力感受孩子的感受的母親.身邊總是會有對於小孩照書養感到沒必要的人,覺得我只不過是運氣好生到一個好帶的寶寶.汪培珽老師的書"管教啊,管教"裡就提到:沒有天上掉下來的好孩子,再好的孩子,只要放到不對的環境裡一樣會變壞. 而我也藉著教養菲菲的過程,同時讓自己變的更好,重新拾回自己小時候,那個父母只顧溫飽無法顧全孩子內心狀態的年代的小小孩,去撫平自己小時候內心深處的失落.這是當媽媽以來,我個人最大的收獲! 與所有的媽媽共勉之! 閱讀延伸:寶寶如何從奶奶銜接副食品?:http://vivian00002000.pixnet.net/blog/post/176137233寶寶食譜總整理:http://vivian00002000.pixnet.net/blog/category/list/2556174 其它育兒經驗分享:http://vivian00002000.pixnet.net/blog/category/list/2701302 快樂美麗無憂的家庭煮婦-VivianHuang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