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 Webonly 作者:李岳霞 「伊波拉」對多數的台灣人來說,是一種很可怕,但是,很遙遠的一個病毒.最近,隨著媒體的報導,愈來愈多人感受到「伊波拉」逼近身邊的威脅.的確,「伊波拉病毒」是今年的熱門關鍵字,美國最新<TIME>雜誌,更以「遏止伊波拉」疫情為封面故事. 你也擔心「伊波拉」會傳到台灣嗎?從父母角度,關於伊波拉,以下六件事情,你不能不知道……「伊波拉」對多數的台灣人來說,是一種很可怕,但是,很遙遠的一個病毒.最近,隨著媒體的報導,愈來愈多人感受到「伊波拉」逼近身邊的威脅.的確,「伊波拉病毒」是今年的熱門關鍵字,美國最新<TIME>雜誌,更以「遏止伊波拉」疫情為封面故事. 從父母的角度,有哪些關於伊波拉的知識你該知道呢? 一、小孩感染率比大人低根據<紐約時報>網站「請問專家」(AskWell)的健康宣傳短片,小孩感染伊波拉病毒的機率其實比成人低,就算感染了,也比成人容易活下來. 二、在疫區,成人女性感染率最高根據過去爆發疫情地區的資料統計,最常受到感染的反而是成人女性,因為相較於男性,更多女性在醫院當護士,更多女性承擔家裡照顧病人的責任,更多女性負責葬禮清洗整理屍體的工作. 三、五歲以上小孩感染,死亡率比大人低兩成小孩中,受感染的對象通常是五歲以下的學步兒,因為他們跟母親經常有親密的接觸.年紀較大的孩子和青少年若感染伊波拉病毒,死亡機率降低約兩成,但醫生還不清楚原因. 四、維持身體足夠水分是預防關鍵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對東非烏干達2000~2001年的伊波拉疫情研究,發現最重要的預防,就是要幫助孩童維持體內足夠的水分,因為孩子的體型比較小,一旦感染病毒有嘔吐、腹瀉的現象,會比大人更快脫水死亡. 五、伊波拉是什麼?伊波拉是種長得像一條線的線狀病毒,1976年第一次爆發於非洲剛果的伊波拉河附近,因而得名.去年底因為西非幾內亞的一名兩歲小孩受到感染死亡,家人也陸續染病死亡.由於當地有親吻、擁抱屍體的習俗,增加染病機率;民眾資訊不足,又不願把病患送到醫院救治,而是留在家中,造成西非四個國家大規模傳染. 最令人擔心的是伊波拉有五到九成的致死率.伊波拉病毒可透過患者的體液(血液、唾液、精液)在人和動物之間相互傳染.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定義,潛伏期約為8~10天,一旦出現症狀,就會有傳染力,即便死亡,屍體的病毒仍可感染他人.初期症狀為高燒、倦怠、肌肉痛等,之後患者會嘔吐、腹瀉、皮膚疹、出血等,最後會因多重器官衰竭而死.目前仍無官方認可的有效治療方法,藥物和疫苗都仍在實驗階段. 六、伊波拉可以快篩嗎?根據最新<TIME>雜誌,目前科學家正朝研發更好的快篩發展.由於目前伊波拉病毒篩檢仍在發展階段,準確的結果需要更多帶有病毒的血液樣本,且成本高昂、耗時,只有少數實驗室能做,還無法普及.科學家希望能儘快發展出像糖尿病患者測血糖一樣便利,能在短時間內用一滴血檢測出伊波拉病毒帶原者的快篩工具,廣泛在應用在疫區、機場、海關等,有效抑止病情擴散. ﹝完整內容請見<親子天下>網站﹞※本文由親子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是感冒?還是流感?何時該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