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借他人「恐嚇」孩子,壞習慣一樣改不了藉由別人來教育孩子,是一種推卸教養 搭火車時,看到對面坐了一位帶著兩、三歲男孩的媽媽.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第一次搭火車,小男孩興奮不已,穿著鞋子就站到椅子上,想看窗外的景色. 如果是你,會怎麼制止孩子呢?那個母親是這樣處理的: 「那個歐巴桑在看你,不可以這樣!」 你聽到這句話做何感受?我當時驚訝得目瞪口呆,我的周圍全是男性乘客,歐巴桑顯然是在說我!暫時把「私人恩怨」拋到一旁,我認為這位媽媽的說法有兩個問題: 1. 怪罪旁人,把教養責任推卸給不相干的人. 2.有比威脅、恐嚇更好的管教方式. 我們要制止孩子某些行為時,經常會說這些言詞: 「你看!大家都在看你喔!」 「那個叔叔會生氣罵人喔!」 「你再不乖,警察會來抓你喔!」 因為別人在看所以不可以,因為怕挨罵所以要忍耐.然而,藉著別人來教育孩子適當嗎?希望孩子停止不當行為,理由不該是「有人在看」、「會挨罵」,這種做法很可能使孩子誤解: 「如果沒人在看,就可以做同樣的事.」 有次回娘家,和孩子一起洗澡,儂儂和偉偉比我早洗好、換好衣服,我又泡了一下熱水,正要起身穿衣服時,聽見客廳傳來的對話: 「奶奶,可以吃點心嗎?」「不行,等一下就要吃晚飯了.」 奶奶說得好!肚子餓的時候,飯吃起來才會特別香.我暗自比了一個勝利手勢.不料,卻聽到下一句她說: 「現在吃點心,媽媽會生氣吧?」我已經生氣了.「沒錯!媽媽生氣好恐怖!」怒氣爆表. 他們以為我聽不到而肆無忌憚,我忍不住打開浴室的門大叫: 「什麼叫我生氣好恐怖?」「哇!出現了∼」 真氣人!孩子居然把我說得像妖魔鬼怪一樣. 出門前,與孩子事先預習「禮貌行為」 即使想制止孩子的行為,也不能把原因歸咎於別人.真想跟奶奶說「請不要拿我當擋箭牌!」那想叫孩子「不要︙︙」的時候,該怎麼說才好呢? 對孩子而言,第一次的經驗或少有的體驗,部分狀況父母可以事先預料到他的反應.像坐火車穿著鞋子爬到座位上,這是可想而知的行為.因此,事前不妨這麼說: 為了防止「可能發生某些狀況」,先問孩子「搭火車要注意什麼呢?」 父母與小孩事前確認,這是防止意外發生的對策.有些事情可以從失敗中記取教訓,例如「碰到熱水瓶會燙傷、爬到樹上,樹枝會斷」等等,但在公共場合為了避免他人困擾,最好不要放任孩子嘗試錯誤.因此,去醫院、圖書館、超市等場所時,請事前和孩子做好約定.這麼一來,就不容易發生意外狀況.既不需要責備孩子,也不用說別人是可怕的歐巴桑,用陌生人來嚇唬他.你小時候是否也被父母叮嚀過: 「不可以跟著陌生人走.」「跟媽媽好好牽著手喲!」 這也是父母為了防止意外發生,才對我們這麼說.父母可以直接叮囑小孩,或是像漫畫中的媽媽一樣,給孩子時間想一想.務必讓孩子思考看看: 「要注意什麼?」任何人都不喜歡被強迫做某事,但如果是自己主動想起來,就會樂意採取行動.而且,之後再告訴孩子,這麼做「真棒」的理由,這個作戰策略就能奏效.不過,讓孩子思考也要有所限制,尤其是他們的初次體驗,孩子很難想出該注意什麼行為. 教養,從改變說話口氣開始:開啟孩子「正向人生」的31個教養關鍵句作者:若松亞紀譯者:卓惠娟改變一個口氣、一句話,就能讓孩子變得不一樣!開啟孩子的創意開關、勇敢向前的動力.本文來自采實文化授權轉載 超強大資訊懶人包!更多懷孕、育兒知識都在這~還有限時好康資訊喔!iOS請按此➡ http://apple.co/1zEGgXMAndroid請按此➡ http://bit.ly/1zEGI8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