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奕如 採訪諮詢/周怡宏小兒科診所院長周怡宏醫師 攝影‧化妝髮型/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演出/媽咪蔡宜穎‧bobo王晨妍 破解傳統迷思 Q1寶寶不喝水,就讓他喝葡萄糖水? 傳統社會中,不少媽咪碰到孩子不願意喝水,第一個反應就是餵寶寶喝下甜甜的葡萄糖水,藉此提升孩子喝水的意願.國內的資深育兒專家-周怡宏小兒科診所院長周怡宏醫師表示,雖然父母的目的是希望寶寶能適時補充體內水分,防止口渴、脫水等情形發生,但是在這個看似善意的出發點背後,爸爸媽媽卻忽略了「該如何讓寶寶喝白開水,而不是喝下糖水」的問題,畢竟葡萄糖水的熱量比白開水高,喝多了也會使寶寶增加不必要的體重.其次,市售葡萄糖水的產品內容好壞,也令人質疑.周怡宏醫師指出:「某些市售的葡萄糖水成分,究竟是純粹含有葡萄糖,還是參雜維生素或其他不明物質,消費者不得而知,尤其來路不明的廠牌更令人擔憂,爸爸媽媽不應為了哄寶寶喝水,就購買葡萄糖水給他喝,以免對寶寶的身體造成負擔.」 Q2食物要先嚼爛再給寶寶吃? 為了讓寶寶吞嚥更順利,有些家長會先把食物嚼爛再餵食寶寶,甚至有一部分的家長相信,成人體內的抗體也能因此進入寶寶的體內,提升免疫力,但這種做法恐怕會使寶寶的口腔受到細菌感染.周怡宏醫師表示,成人口腔有許多細菌,在嚼食物的過程中,口腔內的細菌容易附著在食物上,進入寶寶的口腔內,雖然其中也含有對人體有益的菌種,但如果寶寶抵抗力較弱時,這些細菌就會造成感染,更遑論用這種方法來提升孩子的免疫力了. Q3用布尿布比用紙尿布好? 一般大眾對於布尿布及紙尿布的印象大概都是「布尿布比較不傷害寶寶肌膚、紙尿布用過即丟,便利性高」;不過,周怡宏醫師表示,這兩種類型的尿布,無所謂好或壞,基本上是取決於家長的個人選擇.他指出,依照目前的流行趨勢,紙尿布比較受到爸媽們的青睞,雖然使用布尿布的確較為環保,但因為現代媽咪的工作時間較長,使用紙尿褲不但能省去許多洗滌時間,且許多大型廠牌的紙尿褲不斷推陳出新,針對材質、透氣性、隔離措施、尿濕顯示設計等功能,已比以前的紙尿褲品質提升不少. Q4寶寶睡前要喝多一點奶才比較好睡? 以往有許多長輩在孩子睡覺之前,會多餵一點母奶,藉此幫助寶寶早點入睡或是讓他能戒掉夜奶,根據此次調查結果,我們發現有將近半數的填表者,也認為應該在寶寶睡前增加餵奶量.不過,周怡宏醫師表示,不管白天或夜晚,都應維持固定比例的奶量,雖然傳統社會的家長會認為孩子「吃得飽才睡得好」,但就醫師的觀點來看,其實是錯誤的觀念,因為寶寶的消化道已經習慣處理固定的奶量,如果刻意在睡前增加分量,除了會造成腸胃負擔,睡覺時身體也不能完全放鬆,反而會讓寶寶睡得不好. Q5寶寶的衣服穿越多越好? 為了怕抵抗力較弱的寶寶著涼,每當天氣轉變,父母都會紛紛為寶寶穿上層層保暖的冬衣.不過,寶寶的新陳代謝比成人好,加上汗腺尚未成熟發展,以至於比成人還怕熱,因此當寶寶待在室內時,不應隨著外面的天氣變化來為他增添衣物. 此外,冬天時容易因為末梢血管收縮,導致人體血液循環功能不佳,很多父母發現寶寶的手腳冰冷,便認為寶寶怕冷,為他戴上手套,但周怡宏醫師指出,有時候並不是寶寶怕冷,而是因為環境低溫才導致他的手腳變冷,如果測量寶寶的中樞體溫(耳溫或肛溫)為攝氏36.5度~37.5度之間,就算不用特別戴手套,帶著他做一點活動,通常都能促進血液循環,手腳冰冷的狀況也會隨之改善. Q6寶寶發燒的時候要喝運動飲料? 相信你一定聽長輩說過「發燒要喝運動飲料,以補充電解質」,從古至今,這個做法沒來由地受到歡迎,更令人訝異的是,至今仍有不少人會深信這個看似能夠防止體內脫水的方法.周怡宏醫師指出,為了避免寶寶發燒時脫水,目前市面上的確有專為嬰幼兒設計的「嬰幼兒葡萄糖電解質水溶液」,種類並不多,卻能達到防止脫水的效果;一般常見的運動飲料,雖然經常會標榜含有電解質,但含糖成分頗高,電解質的比例也常常不符合標準,就算成人在發燒時加水稀釋飲用,也是不恰當的做法,更遑論是否適合拿給寶寶飲用. Q7副食品一定要現做現吃才新鮮? 周怡宏醫師表示,從寶寶4、5個月大開始,父母可以讓他多感受不同食物的味道,刺激他的味覺發展,進而培養早期的飲食記憶,讓他往後能成為一個不挑食的孩子,因此,讓副食品保持新鮮的其中一個重要目的,即是讓他對該食物建立鮮明的印象,如果經過幾小時或幾天的冷凍,味道多少都會改變,寶寶便無法在第一時間探索食物的天然香氣.不過,由於現代媽咪大多工作繁忙,通常都會事先做好副食品,分批放入冷凍庫,請白天時間的照顧者協助解凍並餵食寶寶,雖然不至於立刻變質,但味道總是不比現做來的鮮美. Q8寶寶哭了不能立刻抱起來哄? 以前的父母會說「寶寶哭了要立刻抱起來哄,否則以後會很難帶」,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周怡宏醫師表示,當孩子哭的時候,父母必須適時安撫,才能賦予寶寶安全感,但如果一聽到寶寶的哭聲,爸爸媽媽就隨傳隨到,並抱著他直到他心情平復為止,可能會寵出他的驕縱個性.他認為:「所謂安撫,其實有很多方法與表現形式,並非只有抱著孩子哄他,才稱為安撫. ※原文刊載於2014年4月號<媽媽寶寶雜誌>.※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