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奕如 採訪諮詢/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張龍 演出/bobo意華‧江沐宸‧戴碩頡‧宇帛紘 照片提供/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何謂腺病毒? 病毒由核酸分子(DNA或RNA)和蛋白質構成,型態不像細胞,而是經由一個外殼來包覆住一段DNA或RNA的生命體,且必須寄生在活體內才得以繼續生存;而常見的DNA病毒有B型肝炎病毒、玫瑰疹病毒及本章主角「腺病毒」.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張龍表示,在西元1953年,國外醫師發現可從淋巴組織的腺樣體之中,培養出腺病毒,才會如此命名,一直到目前為止,已經出現50種以上型別的腺病毒,且未來可能還會繼續發現更多腺病毒種類. 高危險群與好發季節 張龍醫師表示,容易受腺病毒感染的族群為6個月大到5歲以前的寶寶,由於在未滿6個月之前,寶寶的身體裡會保有來自母親的抗體,一旦出生半年後,這些抗體會慢慢消失,才容易感染病菌.腺病毒的好發季節為春季和初夏,台灣位處於亞熱帶地區,有時冬季氣溫仍偏高,所以一年四季皆有可能會有腺病毒的流行. 臨床症狀 腺病毒至今已出現將近60種型別,每一種型別會引起不太一樣的症狀,包括發燒、咽喉炎、結膜炎、肺炎、咳嗽、腸胃炎等,但通常會將高燒、咳嗽、流鼻水、扁桃腺發炎及咽喉結膜熱症(PCF,pharyngoconjunctivalfever)歸納為典型症狀. 張龍醫師說明:「腺病毒喜歡寄生在淋巴組織,尤其是鼻腔後方的腺樣體,一旦受到感染,患者的淋巴結及扁桃腺會出現紅腫,影響呼吸道通暢,半夜可能會嚴重鼻塞及咳嗽,甚至引起肺炎、中耳炎等續發性感染.此外,腺病毒也可能感染眼結膜,造成紅眼症,少數患者還會出現出血性膀胱炎,雖然會伴隨血尿,不過通常一天左右就會恢復.」 治療方式 相較於細菌感染可用抗生素治療,腺病毒並無特效藥可醫治,還好腺病毒致死率極低,只要排除罹患其他嚴重疾病(例如腸病毒、流感、泌尿道感染等)的可能性,就可以採取支持性療法,待病情自行康復即可. 罹患腺病毒的寶寶,大概會發燒3~7天,這段時間雖然精神較差,但只要多休息、多喝水,等退燒之後,通常都會恢復活力,如果發燒情形太嚴重,醫師就會給予退燒藥.張龍醫師提醒,若寶寶的體溫稍高,卻還是活蹦亂跳,其實不需一直使用退燒藥或肛門塞劑,否則擔心藥物可能會身體帶來太大負擔. 此外,在寶寶生病這段期間,父母須注意是否出現中耳炎、肺炎、脫水等症狀,尤其喉部淋巴結紅腫將使痰增多,痰變多時也容易造成細菌感染耳咽管,所以中耳炎是較常出現的併發症;若不慎引起這些併發症,醫師就會給予寶寶抗生素治療. 腺病毒仍無相關疫苗 由於腺病毒型別繁多,且有反覆感染的機會,縱使施打疫苗也無法維持長期太久的抵抗力,加上重症案例不多,比起致死率較高的疾病,研發其疫苗的必要性就顯得較低,目前只有專門給予美國新兵的口服疫苗,以避免在訓練營中引起集體感染,尚不建議使用於幼童. 日常預防 腺病毒主要經由飛沫與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染,張龍醫師表示,不管寶寶是否罹患腺病毒,只要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就要主動戴上口罩,平常也須保持良好的手部衛生習慣,儘量不要和其他孩子共同使用玩具,並避免頻繁出入醫療院所;若不慎受到感染,應向幼兒園請假,讓寶寶自行在家隔離兼休養. 此外,新聞報導中偶爾會出現「某地區集體暴發「泳池熱」」等字眼,「泳池熱」其實就是由腺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疾病,傳染途徑則是藉由游泳池中的水,使腺病毒進入到眼結膜及咽喉中,不過,只要游泳池的含氯量足夠且不超標,就能給予寶寶一個安全的游泳環境. ※原文刊載於2015年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