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一家人到餐廳用餐,席間Mark嚷著想大便,於是媽媽趕緊帶他去廁所.可能這天的便便先生硬了些,以致Mark頻哀號說屁股好痛,媽媽只能安慰勸他忍耐一下,但Mark越說越生氣,走回座位還更大哭大鬧,媽媽立刻又帶著他去餐廳外頭"哭個夠",待Mark冷靜後才返回座位. 事後媽媽問我這樣的"哭個夠"處理方式對嗎?我認為媽媽把孩子帶到餐廳外面是很好的做法,不僅能避免孩子為了取得其他人的同情而變本加厲,也能讓媽媽不受他人干擾冷靜處理孩子的情緒.由於4歲的Mark能清楚理解與表達自己生氣的原因,我建議媽媽下回遇到同樣狀況時可採取以下做法:1.當孩子大哭大鬧時,先帶孩子離開現場,找一個安靜的角落空間(如房間、餐廳外、百貨公司樓梯間等).2.同理孩子的情緒:"我知道你因為...所以很生氣!".3.引導孩子做選擇:"你可以選擇繼續大哭變成生氣噴火龍、讓媽咪更生氣地罵你,或是媽咪親親抱抱呼呼,我們一起回去把飯吃完?"4.無論孩子的選擇為何,盡可能耐心陪伴到孩子的情緒強度降低. 最後我推薦Mark媽媽去找一本關於情緒的繪本"家有生氣小恐龍".整本書是以小男孩的第一人稱來描述,其中有許多讓孩子很有共鳴的句子:每次只要媽媽說"不行!"我就會開始生氣..........為什麼媽媽老是說這個不行那個不行!...只要媽媽說不行,我感覺我身體裡有一股生氣的力量開始變大,我的臉開始脹紅,好像一團火要噴出來... 我變成一隻會搞破壞的噴火龍!我會噴出一些很壞的話...爸爸媽媽也開始對我生氣,不過這招對我沒用,因為恐龍本來就聽不懂人話啊! 透過小男孩的第一人稱敘述,孩子很能理解原來這就是自己"生氣"的感覺,這樣的感覺鐵定不好受,最後只有大哭才能澆熄噴火龍的怒火,這不正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過程?一旦孩子清楚情緒的歷程,爸爸媽媽方能在孩子的情緒爆發前引導孩子練習選擇變成噴火龍、還是變回小男孩/小女孩,如此正是情緒教育中大家最重視的情緒控制能力.最後,不管大人與孩子有多麼生氣、噴了多少火,事後別忘了跟孩子親親抱抱說聲我愛你,因為,無論孩子生氣的原因為何,孩子最在乎的只有"爸爸媽媽愛我嗎?". 延伸閱讀孩子只在乎一件事:媽媽你愛我嗎?徐老師的男宿育兒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