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論是在討論區、論壇、讀者來信中甚至是朋友,看過我的乖巧兩歲育兒文章(網址)之後大家都不約而同地好奇一件事情這麼叛逆又難搞的兩歲,我到底是怎麼教育出聽話的孩子?大家都很想知道,我到底是怎麼「處罰」不聽話的孩子 家中有難搞的兩歲兒,每一個媽媽都是醞釀著火氣又累又挫折的好幾次想發火尤其是遇到講不聽、挑釁、情緒化的狀況好幾度媽媽不是想要翻桌就是想要巴頭 我不是聖賢,我和大家一樣都是平凡的母親家庭主婦打掃煮飯阿姨司機其實在育兒的過程中,我在孩子身上學習到的事遠比任何的育兒書還要多 會讓我開始思考是不是要體罰,當然也和身處在美國有關係西方國家的孩子沒有天生就比較聽話但是這些父母不需要仰賴體罰,也可以教出優秀的孩子這讓我花了非常多的時間來思考人家是怎麼辦到的?當然,或許也會有人認為「不教孩子會養出驕縱的小孩」不過我們家只是"不打"孩子,不是"不教"孩子不打和不教完全是兩回事若是父母不花時間教育孩子,那麼不論打不打都有可能養出壞孩子反之,若是父母願意花時間去傾聽孩子的聲音,我相信不打孩子能夠帶給家庭的快樂與和諧,是最值得的投資! 在Robbie還沒出生之前,我和先生就達成共識我們要經營一個「零體罰家庭」 從小我是一個接受傳統東方教育長大的孩子體罰已經是家常便飯被父母打、老師打,打手心、打屁股、、、都是常常發生的事情當然久而久之也養成抗壓性十足的個性沒什麼挫折是過不去的 而Robbie把拔則是一個道地西方家庭長大的小孩從小沒有被父母打過取而代之的只是不斷的正面鼓舞激勵他下一次做得更好的決心所以他對人性充滿信任,正面並且保持樂觀的心態 兩種方法看似各有優缺點,為什麼我們如此堅持不施行體罰呢?沒有體罰的狀況,我們家又是透過什麼方式來「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呢?若是一定要體罰的家庭,又需要注意什麼原則呢?接下來就讓我來囉唆一下吧 讓我們先來談談體罰的優點:1.短時間之內可以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嚇阻孩子持續不聽規勸的行為2.嚴父出孝子,棒下出孝兒,用打的方式可以讓孩子守規矩,趁早奠定良好品格的基礎,否則將會更難教.3.體罰能夠很明確、很直接地讓孩子知道犯錯的嚴重性4.尤其是父母當中有黑臉與白臉的時候,負責打孩子的那個人只要出聲喝止,孩子會瞬間變得很聽話 那麼,體罰的缺點呢?西方國家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包含心理學界、醫界、教育界,一致認為體罰僅會帶給小孩負面影響,包含:1.孩子有樣學樣:體罰的行為在家庭當中製造出許多暴力現象,大家都同意身教比言教重要,也知道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所以打孩子的同時就等於教育他們:毆打比你弱小的對象是被允許的行為、透過暴力可以達到你想要的目的.2.性格轉變:更具侵略性、攻擊性,甚至是長大之後對朋友、配偶施暴或是犯罪的比率較高.3.傷害親子關係:在幼兒時期經常受到體罰,表面上對父母順從,長大後可能對父母懷著仇恨,更甚影響到再下一代研究結果顯示,大部分會對孩子施行體罰的家長,從小幾乎都有被體罰的經驗.反之,沒有被體罰過的家長,自然也不會考慮使用體罰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並且他們的孩子教育出來得成果相當好.體罰大多數都伴隨著父母失控的負面情緒發洩,並非在一個理性與體諒的狀態,對父母與孩子皆是兩敗俱傷的處境4.內心留下陰影,造成永久的創傷:而很多成年人回想自己童年被體罰時都心有餘悸.甚至有些個案,在有能力時就離家出走.我自己就到現在還記得小時候被媽媽打的情節、畫面和原因5.其他造成兒童各種心理不健康的問題,包含焦慮、憂鬱、甚至藥物與酒精的濫用.焦慮症聽起來很籠統,通常反映在行為上就是所謂的OCD(強迫症),很多朋友在面對大考、比賽或是重大提案壓力時,會出現抓頭皮、繞頭髮、咬指甲、拔髮尾、、、等等的反應.很多小朋友即便是沒有課業壓力,但是當心情出現焦慮的狀況就會開始咬指甲,甚至是用頭去撞牆壁,這些行為都是警訊.(我經常看到媽媽們在論壇裡面詢問該如何制止小孩子咬指甲,其實「制止」是一件治標不治本的做法,一定要找到源頭瞭解小朋友為什麼出現情緒焦慮的現象,當然不一定是體罰,有時候在學校遇到挫折、面對新環境、害怕某一位小朋友、甚至是父母感情失和、、、都是原因之一) 資料參考:(1)加拿大Manitoba大學教授Dr.JoanDurrant曾經領先在許多醫學期刊上面發表20年來研究體罰對兒童產生的影響(JoanDurrantandRonEnsom.Physicalpunishmentofchildren:lessonsfrom20yearsofresearch.CMAJ,2012)(2)美國知名研究員ElizabethGershoffon於2013年發表20年來針對體罰對孩童造成的影響: ReportonPhysicalPunishmentintheUnitedStates:WhatResearchTellsUsAboutItsEffectsOnChildren. 我知道講完這一長串缺點,很多父母會高聲反駁但是我們小時候也是被打出來的,我們也沒有變壞啊?!我們都會認為我自己從小也是被打過來的,但是我現在不僅沒有學壞,而且還表現優異.這個說法邏輯並不通,因為今日我們的成就並不是體罰所帶來的,是父母用心栽培加上學習環境種種條件下的總和,只能說體罰是父母老師的手段之一,並不代表沒有體罰我們就不會有今天的成就,而且說不定沒有體罰會讓我們在情緒管理上更健康更成熟. 曾經看到一篇網路上的文章,針對東西方是否施行體罰的民族特性有一個很寫實的描述:約束、控管越多的民族(多半是亞洲人),通常在開會或選舉的時候都非常有秩序,大部份的人默不作聲,對於代表權威的管理者多半附和與同意(因為我們骨子裡已經養成害怕權威的個性),但是會議結束之後充滿了私底下的筆戰、謾罵與攻擊 反之,西方人開會的時候,會議中總是七嘴八舌,每個人都很有意見、都很有想法與貢獻,即便是會議上對權威有所抗議或是彼此意見不合,但是出了會議室卻能夠對事不對人的成熟處理 當然這樣的結果,除了體罰之外包含整體教育環境、文化背景全部都息息相關不能代表「體罰」就等於「害怕權威」不過在整個東方人教育小孩的環境,包含家庭、包含學校基本上都還是隱含著「父母為天」、「老師為大」的概念在父母師長的角色,和小孩之間有明顯的尊卑、從屬關係並不是平行的(例如朋友)這也是為什麼臺灣長大的我,曾經也認為小孩不乖就要打因為我是媽媽,他是小孩,他不乖我當然有權力可以教訓他 ================================= 教兒子也可以不用棍子大部份的親子部落客,粉紅色泡泡般的夢幻生活好像總是井井有條、窗明几淨又和樂融融但這對我實在太不公平了,因為大家都是女兒啊!(羨慕)他們可以漂漂亮亮、開開心心的穿搭、逢年過節亮麗登場的表演作秀,一切都是如此美好........很無奈我家是兒子,所以我想由我來分享「教兒子也可以不用棍子」應該比較有說服力(笑) 看完了這麼多國際的研究與期刊,我們就來聊聊為什麼我個人不支持體罰: 2歲以下的孩子很多事情都還不懂,說到底孩子其實並不瞭解父母打他的原因,他只知道不敢再繼續,但是心中還是充滿問號 而2歲以上的孩子其實能夠聽懂父母超過90%以上的指令,也有能力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他堅持不聽話,打他只是讓他害怕.想辦法趁父母沒有注意的時候再做,卻沒有辦法根本去解決這個問題. 會讓父母決定要打小孩,不外乎三個原因1.小孩從事危險的行為2.小孩漠視大人的命令,講不聽3.小孩情緒失控,哭鬧不休 (看看!我家的Robbie也是一個歡逼八的臭小孩,跟大家都一樣啊~~) 先來探討「危險」這檔事 孩子想要觸摸滾燙的烤箱、把玩具的小零件放到嘴巴、攀爬到窗台上、過馬路橫衝直撞不願意牽手,這一類都是極為危險的舉動別說2歲以下的孩子不懂,就連2歲以上的孩子都未必理解後果在溝通危險這件事情,其實就是把自己當作「壞掉的錄音帶」不斷的不斷的重複,當孩子試圖從事這些危險舉動時父母需要嚴肅(但是不帶有情緒)的再三告誡「不可以」有必要時甚至可以緊緊抓住他的手臂(甚至有一點疼痛感),盯著他的眼睛確定他有把注意力放在你身上再開始警告他 不需要浪費太多時間去告訴他「後果」會怎樣(2歲以下的孩子聽不懂,2歲以上可以適時教育)就跟小時候在飯桌上,父母一直說吃蘿蔔對眼睛好、吃菠菜會長肌肉,這些結果並不是我們一吃下去就會立刻發生所以根本毫無感覺,只是覺得父母一直重複這些事情很無趣,並不會想要乖乖吃同理,告訴他會被車子撞、會摔到樓下、會噎到窒息、這些對孩子毫無幫助,更甚者,他們反而會好奇撞到、噎到、摔下樓會是什麼感覺. 至於孩子為什麼總是「講不聽」呢? 用過馬路為例子,很多父母告訴我「巧虎」真的是太管用了巧虎說收玩具就收玩具、巧虎說打招呼就打招呼巧虎說過馬路要牽手,只要父母搬出巧虎小朋友就會乖乖遵守我提到巧虎並不是鼓勵大家看電視而是讓各位爸爸媽媽反思,為什麼巧虎說、比爸爸媽媽說還管用? 巧虎的魔力不是在於它的兒歌有多麽好聽,或是它的卡通有多麼可愛.對孩子來說巧虎管用的地方在於「正面的情緒」「不斷重複同一件事」=「快樂的洗腦」就這麼簡單 當父母用打的、用罵的,暴力的方式去制止孩子,只會讓孩子更抗拒聽父母的話,沒有辦法有效的讓他們學習到這件事情不應該做.每個爸爸媽媽都可以練習「巧虎上身」,非暴力的方式與良善而持續的溝通,才是最適合和兒童相處的模式.很多父母會認為,因為自己的孩子特別頑劣、特別固執,真的嘗試了各種方法都不管用,只好打他.但是換個角度想,為什麼孩子執意要做會讓父母生氣的事情呢?是不是父母除了「管教」與「養育」之外,忽略了「陪伴」、「傾聽」與「關懷」?所以他們必須透過重複錯誤的行為來獲取父母的關注力?了解孩子叛逆背後的原因,遠比體罰要來得管用多了! 最後就是大家最常遇到的,孩子情緒失控「哭鬧不休」 小孩亂發脾氣哭鬧、亂丟東西是因為他們還不懂怎麼處理自己的情緒遇上挫折又不開心的時候只能用哭鬧與憤怒來面對別說孩子,就連大人經常也都面臨「情緒管理」的課題這是一個我們終生都需要練習的事情小孩子也是一樣,需要給他們時間與空間去練習、去舒緩身為家長的我們,遇到小孩不吃飯或是頑皮的時候都數度忍不住想要發脾氣,那又有什麼資格要求小孩不能有情緒呢?當我們落淚的時候,還要被長輩公婆、甚至是老公指指點點罵說「有什麼好哭的!家都被你哭衰了」身為一個大人我都很難接受了更何況是小孩,難道哭、發洩情緒就「應該」要挨打嗎? 許多家長認為小孩子任性大哭或是發脾氣,就是一種壞習慣就要仰賴「棍子」來讓他止住哭泣我們覺得好像不哭了,就解決了現下的問題,但是這個壓抑情緒的痛苦可能會跟著小孩子很長一段時間,甚至導致前面所提到的焦慮症狀. 只要是人,就應該被允許有自己宣洩情緒的空間小孩一直哭必定有原因,我覺得父母應該要細心觀察並傾聽孩子遇到什麼挫折,或者是天生就是比較敏感脆弱哭泣或憤怒的時候,孩子需要的是「自己練習冷靜下來」我們可以在旁邊不發一語的陪伴,讓他哭完了、氣完了主動談一談為什麼如此生氣難過通常當他知道爸爸媽媽並不會因此討厭他,孩子會很樂意分享他的感覺,父母在清楚狀況之後也更能對症下藥機會教育未來發生類似的狀況,他會清楚的學習到「哭泣/憤怒對事情沒有幫助」,比體罰更有用.===============================體罰之外的「處罰」 當媽媽有時候非常挑戰自己的耐心但我只要想到現在都還記得小時候父母體罰的畫面與過程,我就會希望同樣的經驗不要重複在自己的小孩身上體罰是透過「害怕」的手段阻止孩子犯錯,但並不是基於「愛」的角度在思考.孩子並沒有辦法從體罰的過程中發自內心主動去改善他們的行為、無法學習自律,他們只是因為害怕被打而不得不暫時遵守規定,因此長大之後有了更多主見,就更難接受管束. 體罰不只是皮肉痛,還有心理上面的「大欺小」不平衡的心理,以及「丟臉」的羞辱感.雖然短時間內看起來達成效果,但卻有可能造成孩子長時間的心理負擔,嚴重的話甚至有可能造成人格偏差不過不體罰並不完全等於「愛的教育」我們只是把體罰的時間用來瞭解孩子的心理狀況並且對症下藥並不是縱容孩子、或是不理會我們的家規還是非常嚴格的Robbie每天必須分擔家務(2歲的他已經會將碗盤歸位、烘乾衣服)每天下課回家要自己脫鞋脫襪,並且分別把鞋子襪子收好吃完飯、吃完點心也必須自己把杯盤收拾到水槽更不用說每天上床睡覺前一定要把玩具都收好通常他不聽話的時候,我們家也是有各種五花八門的「處罰」方案,例如:沒有收拾玩具,我會真的把玩具丟掉(或是送給其他小孩)沒有收拾碗盤,下一餐他只能用髒兮兮的碗盤吃飯講不聽的時候,可以罰坐或罰站情緒失控的時候我會請他進自己的房間反省、冷靜5分鐘嚴格說起來,我不認為這些是真正的處罰但是就是藉由「承擔後果」以及「換一個空間去冷靜」幫助他們從錯誤中學習P.S我曾經看過一本書(以愛為後盾的K.I.C.K.教養法),作者處罰孩子的方式是帶孩子到澡缸,從頭上澆一杯冷水下去.我當時一直覺得很不以為然(光是想到要吹乾頭髮還要換衣服就覺得豈不是累到媽媽?哈哈),但我想這代表每個家庭都可以有自己一套糾正小孩的方式,沒有對或錯,只要這個方式對你的家庭管用,就是好方法.=============================== 萬一一定得體罰的時候,請記得「三不一要」 不過無論怎麼體罰,父母都應該避免盛怒之下進行體罰,體罰的目的是為了教育孩子,並不是宣洩自己的情緒,若是要體罰應該在父母自己沒有情緒的狀況,並且好好說明自己為什麼要動手.如果真的一定要動手,請父母一定要記得四個重要的原則:1.不要用「手」.可以選一個炒菜用的木杓、湯匙目的不是拿來當「武器」,所以痛不痛不是重點千萬不要像我的小學老師一樣拿藤條、橡皮水管等「刑具」選擇一個「家法」,有助於讓孩子知道「搬出家法」的時機就要注意自己的行為,讓他們能夠提前被提醒繼續胡鬧的後果若是沒有一個具體的體罰象徵,只是高舉雙手作勢要打,孩子有時候並不會被明確的提醒,或是更甚者孩子會懼怕父母的手,所以每當父母無意識的舉起手,孩子就會被緊張的情緒籠照.2.不要帶著情緒.通常體罰經常出現在「父母自己都沒辦法控制憤怒」的狀況下進行,若是連父母的情緒管理都有問題,又要如何說服小孩不能哭鬧?父母憤怒的狀況經常會演變為越打越狠,當作是一種情緒發洩,打完之後又心疼又後悔,孩子又痛又傷心,對雙方都是兩敗俱傷的局面.所以真的要打孩子,請在父母自己也能夠冷靜下來的時機不要憤怒、不要咆哮、不要崩潰用適當的力道來體罰目的是要讓孩子從「疼痛」中學習錯誤,而不是「害怕」3.不要在公開場合.隨著孩子年齡漸長,體罰有時候帶給他們的不只是皮肉痛而是當著其他人的面被羞辱的痛苦不論這些人是親戚朋友還是路人甲在打孩子前先問問自己,如果是我,別說是打但難道會願意在公開場合被老公抱怨嗎?設身處地為孩子的尊嚴留一點餘地也為自己在外面保持一些形象不要讓自己成為一個當街修理小孩的潑婦啊!(在歐美國家,當眾打小孩是可以被檢舉控訴家庭暴力的)4.要立刻解釋原因打孩子無非是想要孩子從過程當中學習到錯誤所以千萬不要打完了、父母舒坦了卻沒有好好告訴他為什麼要打他大家想想連續劇裡面的家長打小孩口中就是不斷的重複「叫你不要這樣你還這樣」、「你為什麼不聽話」、「你下次再這樣我就要繼續打」這下好了,小孩只知道「下次不能再犯錯」但是他仍然不知道為什麼這個行為是「錯的」所以打歸打,父母還是要平心靜氣讓他知道:我很愛你,但是我不喜歡你的行為因為你做了什麼事情,會造成什麼後果所以我必須要給你一點處罰,幫助你記得下次不要再這樣不過我的經驗是,通常父母可以平心靜氣的說完這麼一大串、搬出家法、找到隱密的地方,通常你應該已經不會想要打孩子了 哈哈哈這是我們家的育兒經驗若是你有不同的看法,或是遇到哪些甘苦歡迎一起交流討論喔^^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媽咪朋友們加入羅比麻的粉絲專頁我們一起聊聊天^^ Charlene2xIII=RobbieIV羅比媽の育兒與實驗廚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