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dManso Flickr 批評、恐嚇,只會讓孩子更自卑 ◎暴風雨中的寧靜——﹝瀑布心理效應﹞ 無意間說的一句話,卻讓別人十分「不開心」,有「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意味,這個現象在心理學上稱為「瀑布心理效應」.即發出訊息的人,心裡比較平靜,但當發出的訊息被別人接受後,卻引起他人不平靜的心理,進而導致態度行為的變化.這種心理現象,就像大自然中的瀑布一樣,表面風平浪靜,實則暗潮洶湧. 有句俗話說:「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明明是無心的一句話,卻在無意間傷害了別人.所以,溝通時,一定要謹言慎行,拿捏自己說話的分寸.同樣的道理,為了開啟與孩子的溝通管道,避免發生衝突,與孩子溝通時,也要注意說話的分寸.否則,孩子看似沒反應,或許早已遍體鱗傷,只是做父母的不自覺罷了.儘管人們對「家庭暴力」深惡痛絕,但是,許多父母卻在無意中,對孩子施予「語言暴力」.這種隱性暴力對孩子的影響,遠比「肢體暴力」還嚴重. 7歲的思羽幫金魚換水時,不小心把魚缸摔破了.他的爸爸一把揪住兒子,氣呼呼地說:「下次你再摔破魚缸,我就打碎你的頭!」孩子嚇得大哭不止. 思羽8歲時,有一次偷拿家裡的錢,買喜歡的零食吃.爸爸發現後大罵:「這還得了!你要是這樣偷下去,遲早要被警察抓進監獄!」上了小學的思羽,有一次數學考試成績不理想,他的爸爸不是想辦法引導孩子思考,而是跟孩子說:「你看看樓上的小明,人家就能考90幾分,你才考60分!你是怎麼讀的?只想要玩,根本不是讀書的料,簡直無藥可救了!」 不威脅、不比較,讓孩子在健康的環境下成長 生活中,不少父母教育子女時,常會說出這樣的話:「你這麼愛玩,哪裡是讀書的料!」、「你真是無藥可救!」、「別人家的孩子樣樣都很優秀,你怎麼什麼都不會!」、「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當父母對孩子的行為無法理解時,甚至會說:「你是傻瓜嗎?」、「你長大不會有出息的!」「看你這個樣子,不成器的東西!」也許,正在氣頭上的父母只是為了出氣,但是,不經意說出的批評,卻可能引起孩子心中的巨大波瀾,就如大自然的瀑布一樣,表面平靜,卻暗潮洶湧. 現代家庭中常發生的「語言暴力」,主要分成下列幾種: 1.恐嚇:經常用言語恐嚇孩子,容易使其產生緊張、焦慮、抑鬱、敏感、恐懼等心理反應,嚴重者還可能會造成孩子的智力低下、發育不良,出現神經衰弱、偏執、強迫等症狀. 2.比較:不少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過高,以至於孩子只要考試成績不夠好,或是沒有達到要求時,就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的孩子做比較.經常會不顧孩子感受,脫口說出:「你瞧瞧××,就算沒當幹部,也比你這個班長優秀!」類似這樣的「訓斥」,在現代家庭中可謂比比皆是. 也許,父母堅信這類的話,是在「激發」孩子的鬥志,其實,不但會抹殺孩子的自信,還會使他們養成自卑、壓抑的性格.甚至,有些父母批評孩子時,會故意把孩子的錯誤放大,故意誇大事實,以為這樣可以加深孩子對所犯下錯誤的印象.其實,這樣做更容易使孩子產生畏懼,為撒謊、吵架、欺騙等行為種下禍根. 由此看來,父母對孩子施行這種「無形暴力」所帶來的危害,確實不容小覷.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孩子遲早有一天會成為一個自卑、無能、無目標且無眼界的驚弓之鳥. ◎給父母的建議 「言教」是讓孩子更好,不是傷害他「言語暴力」容易對孩子造成影響,父母又該如何不用「話」傷害孩子呢? 1.孩子是獨立個體,不是你的私有物雖然孩子的生命來自父母,但是,請不要認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物品」.在這種想法的影響下,很容易對孩子施予虐待和暴力. 2.教養孩子需要時間,更需要愛 孩子年紀越小,就越無拘無束,也會很難理解父母的「道理」,動不動就用哭鬧來反抗.這種情況下,父母也很容易由無奈變為焦躁,為了解決問題,只好嚴厲責備、甚至動手打孩子.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付出許多代價,需花費時間和精力,也是對於父母耐心的考驗. 3.教孩子前,先管好自己的情緒 有些父母對孩子的管教經常不一致,心情好時就對孩子疼愛有加,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一旦心情不好,工作或生活上遇到挫折,就拿孩子出氣,讓孩子無所適從. 總之,父母應該控制自我的情緒與行為,以對孩子的愛為基礎,常反省自己,將心比心、為孩子著想,以真心來愛他,而不是用「暴力語言」對待孩子. 不一樣的孩子心理學:60招教養讀心術,輕鬆教出好孩子 作者:王佳 13億父母都在問:「為什麼我的孩子,這麼難教?」第一本寫給父母的「兒童心理學」讓你先懂孩子,再懂教! 本文來自采實文化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