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veSpinks Flickr 雖然自古以來我們的成語都是教「嚴父慈母」,但是我認識的所有家庭幾乎都是「慈父嚴母」. 我猜是因為不管媽媽有沒有上班,在夫妻分工的角色上,母親還是負擔著絕大部分的教養責任,至少在食衣住行生活照料上都是媽媽在處理,爸爸通常只在有閒有空有精神的時候才出現陪著孩子玩一下. 而且當媽媽嚴厲地指正孩子似乎永遠改不掉的壞習慣時,爸爸更不敢置喙,因為往往那些壞習慣他自己也有啊! 孩子在青春期之前對媽媽的嘮叨通常沒有太大的意見,麻煩的是到了所謂青春叛逆期之後,這時扮白臉的爸爸就要跳出來擔任緩衝劑了. 我瞭解青春期的孩子壓力很大,在學校就有一大堆令人心煩的事情,功課壓力愈來愈大,每天有新的課程與進度必須傷腦筋,還有永遠寫不完的作業與沒完沒了的測驗,老師常常恐赫考不上好學校人生就沒希望了,同學嘰嘰喳喳誰跟誰好,誰又得罪誰也夠令人心煩了,回到家,媽媽像跳了針的音響,反覆嘮叨那已講了千萬遍的事情,讓人不抓狂也難,. 通常我會讓孩子瞭解媽媽的壓力也很大,因為大人所面對社會的生存競爭以及擔心如何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中照顧這個家庭,這種壓力絕對不會比青少年小,可是大人緊張焦慮卻又沒辦法去唱歌與朋友哈拉或玩線上遊戲來舒解那個壓力,所以不知不覺就會以嘮嘮叨叨來當作舒解壓力的方式了. 我會建議孩子,先花幾天時間偷偷且完整的紀錄一下媽媽每天的嘮叨,並且仔細分析一下內容.如果她嘮叨的內容是你的髮型她有意見,衣服亂丟,被子不摺….等等生活習慣,她長期唸著同樣事情,但是你又不願意改,這表示你們對事情的看法或價值判斷不同,我建議可以找一個彼此心情都不錯的時候,仔細討論一下,各退一步,找到雙方可以接受的最大公約數(比如說家裏的公共空間不亂丟自己的東西,但是自己的房間不管多亂就是個人的選擇,別人要尊重….)我覺得許多時候媽媽之所以會反覆嘮叨一樣的事情,但是孩子真的又有些「壞」習慣總是我行我素,究其原因,是他們不認同媽媽的想法,覺得她「小題大作」,故意挑毛病,有那麼嚴重嗎?可是雖然他們打從心底不服氣,卻又不曾好好與媽媽溝通,找到雙方都認可的方式.總之,在雙方都心平氣和的時候,訂出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生活規範或許是減少家庭親子衝突的好方法. 至於爸爸會遭受到青少年子女白眼相待的通常不是這些生活習慣的問題,而是一不小心就講出人生道理. 雖然常常我提醒自己不要跟孩子講太多道德八股,但是有時候碰到什麼狀況還是會「機會教育」一番,惹得孩子埋怨又在談老掉牙的道德八股,後來我發現,一模一樣的話若出現在日劇主角或影片劇情,孩子卻好感動. 從此之後,我就學會挑適當的影片跟孩子看,看完之後他們該懂就會懂,不再需要我們的耳提面命,父女仨從此和樂融融. 李偉文 專家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著作:「教養可以這麼浪漫」、「閱讀是最浪漫的教養」以及童書繪本「陪鍬形蟲回家」..等書.本文來自李偉文專家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