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食糧給孩子補充心理營養對於人來說,除了物質資源的需求外,精神食糧與心理營養同樣不可或缺.孩子的健康成長,心理營養比物質需求更重要.家長都希望把孩子養得健健康康的.可是我們也許不知道,孩子除了身體營養需求外,在不同年齡的階段,還需要不同的心理營養!如果他沒有得到心理營養的滿足會怎麼辦呢,那麼他這一生,大概會要尋尋覓覓,直到他能夠尋滿那個缺失的心理營養為止.首要心理營養——無條件的接納0-3個月,孩子一出生,需要的第一個心理營養叫無條件的接納.剛剛出生的孩子非常脆弱,他不能自己尋找食物.他要等待爸爸媽媽喂他,需要他的父母親幫助他,安慰他,照顧他.孩子他什麼都知道,只不過他不會講話,他有很多需要,但他只會用哭來表達.需要他的父母親能夠無條件的接納他.你不知道以後我會不會孝順,你也看不出來我到底好不好看,你不知道我乖不乖.但是,你沒有條件地來愛我,即是你什麼都不知道!第二個營養:在孩子的世界中,他最重要!第二個心理營養:「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孩子要意識到,在你的生命中,我是最重要的.即使你很忙即使你的身體很不好,可是我很餓,我不舒服,我生病,你都能馬上放下所有的一切,先來滿足我.那麼我會知道,在你的生命中,我是最重要的.對於母親而言,來做這些,不難.因為媽媽在生完孩子以後,會分泌一種叫本體胺的東西.有了本體胺的分泌,母親會為願意為孩子提供一切.從身理上,提供乳汁,從心理上,無條件地愛孩子.在媽媽的眼裡,孩子是最美的,最完美的.沒有任何事情比孩子更重要.可是如果,3個月內,這個媽媽由於某種原因情緒受到轉變,沒有正常分泌本體胺.那麼父親就要承擔起來.看護孩子,照顧孩子,保護妻子.如果孩子在3個月內,在成長的過程中,他的父母經常吵架打架,兩個人的精力都消耗在爭吵裏了,沒辦法照顧孩子.那孩子會去在成長過程中,另外找一個人替代.也就是另外一個重要他人.從這個人身上希望得到沒有條件的接納.希望成為這個人生命裏最重要的人.那麼這個孩子一生中都會這樣去做,直到他找到那個重要他人為止.到了小學,他會去找小學的老師,到中學,他會去找愛人,會很早談戀愛.他會希望有人能那樣對他,能把他看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如果找不到,他就會帶着這個期待長大,帶着這個期待結婚.等到結婚,他也會一天到晚一直詢問,到底在你生命中我排第幾?講了又講,問了又問.我是不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如果我很任性如果我很壞很糟糕,你還會那樣愛我那樣對我嗎?他會一直不斷地去尋找一個答案,這會導致他在人際交往中碰到很多問題,成為他的缺失. 第三個心理營養——安全感從4個月開始,孩子進入另外一個階段.就是孩子想要分離.想辦法成為一個獨立的人.他本來跟媽媽是相連在一起的,剛出生,經歷的是身理上的分離,從母體的分離.從四個月起,他開始走他那條在心理上與母親或者父親剪斷臍帶的另一個過程.如果這個過程沒有做好的話,這個孩子永遠不知道如何獨立.在這個時候,他需要的心理營養是:安全感.這是從4個月一直到3歲一直會做的事情.什麼是安全感,就是他的爸爸和媽媽的關係是穩定的.這裏面,如果母親是穩定的話,那麼這個孩子根本不用擔心,很自然而然地,孩子就會走過這個分離期,很有安全感.從媽媽這裏得到安全感的話,孩子就會分離一點,更有安全感的話,再分離一點.3歲以下的孩子是不知道什麼是「我」的,也不知道「我」是誰.也就沒有我的經歷.這也就是絕大多數孩子,是不會有3歲前的記憶的原因.安全感吸收得越多,越會分離,這是孩子心理上的一個自然的過程,只要我們提供了他心理營養,心理健康,他會一直不斷地試驗,然後他會一直不斷地離開,回來,離開,回來……從整個4個月一直到3歲,一直會做這樣一件事情.如果沒有這個經過的話,這個孩子與他的媽媽會一直處於共生期.他以為他和媽媽是一個人,認為他和媽媽和爸爸是一體的.這是因為他在這個階段,心裏營養不夠,也就是他的安全感不夠,安全感不夠他就沒有辦法分離.他也就不能成為一個獨立自主,以情相系的人.以情相系就是用感情與別人聯繫.如果他沒有,他整個人就會充滿恐懼和害怕在裏面.而這時我們能為孩子做的就是要很注意夫妻之間的關係.你們能給孩子最好的東西,不是物質,孩子那麼小,他不需要那麼多物質,而是父母親相互間良好的關係.父母關係好,他自然很開心,因為孩子的世界就是他的父母.如果父母常吵架,常相互指責,孩子就會害怕,而他不會表達他的害怕時他就會用很多古怪的行為來處理.所以當看到我們的孩子行為古怪時,那表示孩子他不知道如何處理他自己的情緒.所以我們認為,媽媽最好的功能,就是給孩子安全感.你怎麼樣給孩子安全感呢? 第四個心理營養——肯定、讚美、認同當他有這個「我」時,就是4歲-5歲的時候,這時候所需的心理營養是:肯定,讚美,認同.這個部分,爸爸的重要性要大過母親.父親對孩子的讚美,肯定,認同,不管是對兒子還是女兒,它的份量是特別重的,如果父親願意這麼認真孩子說:孩子我很喜歡你,我非常高興你是我的孩子.那這句話,孩子會記得一生,並且開心一輩子.如果爸爸在這個部分願意去欣賞孩子並且用語言和行動表達表現出來,孩子就會充滿自信,真正的自信來源於他自己內心的.他知道自己是個有價值的人.因為他會認為,我爸爸媽媽認為我很好,我爸爸媽媽認為我很可愛.那麼他長大以後,一定是充滿了自信.這個孩子會有這樣一種自我的信心後,他就會有一個新的我,並且會明白,我是誰,我是一個怎樣的人.然後能夠有信心去面對他的人生.去面對他人生中的各種問題,難題.第五個心理營養:榜樣6-7歲的孩子,需要的心理營養是:學習、認知、模範.這個時期,要有一個人能做孩子的模範.這個模範可以幫助他解決:當我碰到問題時,我怎麼辦?如果我心情不好,我怎麼辦?我與別人的意見不同,我怎麼辦?告訴他如何管理他的情緒,如何處理他的生活中的問題,他需要學習,而這份學習來源於一個模範.如果孩子能夠有這些的話:第一他需要人沒有條件地接納他,讓他認為他是最重要的.接下來他需要安全感,使到他能夠獨立,然後需要肯定讚美認同,到了七歲前是學習認知模範.這個,是心理營養最重要的.當然他再長大,他能夠選擇,需要更加多的生活上的一些能力.但是在心理上,他最重要的時期,就是到七歲之前.如果這個孩子給足了他七歲之前的心理營養,他自然就會有生命力去學習,學習新的東西.如果有缺失,他就不能夠有成人目標.他就會一直處於尋找的狀態.讓人家去肯定他,讓人家去稱讚他.他不能在他那個年齡發揮一個人的很好的生命力.總結心理營養,能早開始最好.如果存在缺失的話,先要處理的一定是爸爸媽媽之間的關係,或者是媽媽爸爸與孩子的關係.然後給他稱讚,肯定,告訴他,他很重要.願意聽他說話,出現需求的時候,要滿足他.對於人來說,除了物質資源的需求外,精神食糧與心理營養同樣不可或缺.孩子的健康成長,並不是只要滿足他的物質需要就行的,心理營養比物質需求更重要.因為這是決定一個孩子的長大後是否能夠很好的步入社會.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觀察孩子的行為,及時的給予情感和心理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