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後的三年內,是學習力最快、大腦發展最迅速的階段,然而,1歲前的寶寶因為移動能力較不成熟,多屬於被動式學習,本單元將帶著爸爸媽媽認識寶寶的感官發展,並透過遊戲與主動給予刺激的方法,讓家長能夠幫助寶寶在遊戲中輕鬆學習、快樂發展. 0~1歲學習關鍵期 適健復健科診所職能治療師張旭鎧表示,大腦的發展從胎兒時期即充分展現,但部分學者認為可能因為在母體內空間有限,因此大量的大腦發展反而在出生後~1歲間最為明顯,研究發現,寶寶出生後1年,大腦的重量會從出生時的400g增加到1,000g,而神經與神經的連結(突觸),更會在寶寶8個月大時達到巔峰,並在5歲前維持大致的數量,這意謂著,0~1歲是寶寶學習發展的重要時期,因此,即便目前環境給予的刺激都非常足夠,仍建議爸媽在顧及安全的前提下,能儘量不限制寶寶的活動與探索,才能幫助寶寶大腦或動作的順利發展. 五感啟蒙‧順應寶寶的內趨力 當人對於生理或心理的某些需求希望獲得滿足時,會產生「內趨力」,即由內在所產生一股想完成欲望的動力,如:肚子餓想吃東西或對新事物感到好奇等等,因此,對寶寶而言,內趨力促使寶寶想要大量的學習並探索環境,而順應寶寶的內趨力不只滿足他的好奇心,更能幫助他順利發展各項能力、刺激大腦突觸的連結;嬰幼兒的五感啟蒙教育,無論視覺、聽覺、觸覺、嗅覺與味覺,日常生活中其實就能簡單進行. 視覺 生活中,常常帶寶寶出去走走、四處看看,認識新的環境能給予寶寶正向的視覺刺激,建議將寶寶抱在胸前時,別忘了讓寶寶的臉朝外,與家長的目光方向一致,確保寶寶能看到最多的畫面.在家中時,爸媽也能利用不同顏色的絲巾與寶寶遊戲,讓他認識各種顏色與絲巾晃動時的視覺感受;此外,透過移動玩具小車,能訓練寶寶的追視能力,讓寶寶的眼睛更靈活. 出生~3個月 寶寶剛出生時,視力發展還未成熟,此時若想引起他的注意,可嘗試以光影的變化或明顯對比的黑白圖卡來給予刺激,使寶寶因為視覺神經接受到豐富訊息而感到興奮、感覺與環境有所互動.一直到寶寶足月後,寶寶會開始對顏色有反應,此時若父母於嬰兒床上方懸掛色彩繽紛的音樂鈴,不但會吸引寶寶的興趣,小手的揮舞動作也會因此多了起來. 3個月~6個月 當寶寶3個月後,視覺的發展會從平面進展到立體面,寶寶開始對人臉感到興趣,對深邃的五官有更多的好奇,也開始會對著爸爸媽媽微笑,此時父母可藉由誇張的表情動作來與寶寶遊戲,讓他能對於熟悉的人有更多了認識. 6個月~8個月 此時寶寶的視覺發展變得更敏銳,他開始注意到環境中的細小物品,隨著手指動作越來越靈活的發展,寶寶也會憑藉著好奇,開始撿取地上、桌面的微小物品,以練習運用手指頭,同時寶寶認人的能力也大幅提升,對於熟悉的爸爸媽媽會立刻就產生反應. 8個月~1歲前8個月開始,寶寶的視覺與肢體動作發展同時進展,手眼協調讓寶寶抓取物品更精確;10個月後,眼睛的追視能力也開始提升,爸爸媽媽的身影,都能讓寶寶的目光確實跟隨移動. 聽覺 音樂的播放常常能夠吸引寶寶的注意,無論是睡前的搖籃曲或鼓勵學步兒踏步的進行曲,都能給予寶寶多元的聽力刺激,此外,爸爸媽媽多與寶寶說話、模仿不同動物的聲音,都能促進寶寶的口語學習;家長也可以跟寶寶玩將計時器或小鬧鐘藏起來的遊戲,訓練寶寶聽聲辨位的能力. 邊主:疊字吸引寶寶注意 邊內:有研究曾經指出,父母對寶寶使用疊字,無益於語文學習的發展,但張旭鎧職能治療師依臨床經驗發現,疊字的使用能引起寶寶的注意力與學習興趣,且語文能力的培養不會因為疊字的使用而有負面影響. 出生~3個月 聽覺的發展,在孕媽咪懷孕4~5個月後,胎兒即可清楚的接收聲音訊息,一直到出生後,藉由空氣傳達的聲音與藉由羊水傳達的聲音差異,讓寶寶必須重新熟悉,也讓他對各種聲音充滿好奇,此時,建議爸爸媽媽能夠多跟寶寶說話,協助寶寶認識環境,研究也發現,在寶寶3個月前,對於周遭聲音的接收全然開放,且照顧者的音頻、語調也會影響寶寶的性情與神經發展,例如:若爸爸媽媽的聲音高亢而急躁,寶寶受到類似音頻的刺激,也會發展出類似的性情,但若3個月前接觸到的聲音常是低頻、和緩而輕柔的,則寶寶的性情較容易沉穩安定. 3個月~10個月 寶寶3個月後,會開始注意到聲音的來源,且不同的聲音也可能會對寶寶產生不同的安撫效果,例如:寶寶對出生前一直熟悉的音樂感到安心.6個月後,寶寶對於聲音來源的方位更為敏銳,開始會轉頭尋找聲音的出處;7個月開始,寶寶會逐漸辨認出聲音的主人是誰,一直到10個月後,寶寶逐漸想要模仿爸媽的聲音,雖然完全不準確,但卻是他玩聲音的開始,張旭鎧職能治療師提醒爸爸媽媽,因為發音需要練習,寶寶此時開始發現自己擁有可以發聲的構造、發現自己有方法可以與環境互動,因此,家長千萬不要嫌棄寶寶牙牙學語太吵而阻止他,反而應該多多鼓勵寶寶的咿咿呀呀. 觸覺 以大毛巾包裹寶寶,並為寶寶按摩、洗澡時善用洗澡刷或讓寶寶感受不同材質的衣物,都是提供嬰幼兒良好觸覺刺激的方式;張旭鎧職能治療師觀察,有些家長因為擔心寶寶弄髒小手而阻止他觸摸探索,卻忽略此舉可能限制了寶寶應有的發展或造成日後成為觸覺敏感型寶寶的可能,建議爸媽可以隨時準備濕紙巾或小毛巾,在放心讓孩子盡情探索環境後,再將寶寶的小手擦乾淨即可. 解放小手‧幫助觸覺發展 嬌小的新生兒,抱在懷中,感覺是如此的纖細脆弱,許多家長擔心小手抓傷小臉,便會以新生兒手套將寶寶的小手包起來,張旭鎧職能治療師解釋,實際上,寶寶剛出生1~2個月時,手臂肌肉還不會用力,只會運用肩膀的力量在兩旁揮舞,因此不會傷及臉蛋,此時若能讓寶寶的手自由活動、揮舞,反而能讓他有更多機會觸摸不同質地的新事物,對寶寶的觸覺發展其實比較有幫助;而約略到3~4個月,寶寶開始懂得運用手臂前面肌肉時,雙手活動的範圍擴大,除了在身體兩側揮舞小拳頭外,也逐漸能夠移動到身體中線部位,並察覺自己的臉蛋,此時即使有可能刮傷自己的臉蛋,也會很快復原,但卻也因此能多了更多的機會學習碰觸自己、認識自己,此時,爸爸媽媽也能開始讓寶寶觸碰奶瓶,感受並學習如何抓握奶瓶、運用手部肌肉. 0~1歲 觸覺的發展在寶寶足月時,家長可以觀察到寶寶遇到刺激時會有反應,例如:抓他的腳,會有縮腳的反應;六個月後,隨著肌肉發展的成熟,寶寶的力量也許還不夠,但已經會有想主動接觸物品的動作出現,七個月大時,寶寶能夠敏銳的感受肢體被碰觸的地方,當爸媽以手觸碰他時,眼神已經能夠注視被觸摸的部位,並能夠感受自己喜不喜歡這個刺激,一直到12個月大,寶寶對於被觸碰能夠直接反應,例如:當頭被媽媽撫摸,他無需眼神確認,即可直接伸手碰觸媽媽摸頭的手. 嗅覺與味覺 餵食之前,讓寶寶聞一聞,各種不同的水果泥與混合食物(如:青椒餡的水餃)能讓寶寶認識各種食材的口味,爸爸媽媽也可以準備許多小盤子,放上不同的香料與味道粉末(如:糖、食鹽或肉桂粉)跟寶寶玩味道遊戲,刺激寶寶的味覺發展,此外,善用棉花沾上不同的香水或香氛精油放入小瓶子、讓寶寶聞聞每位家庭成員的衣服味道,或多多接近戶外的自然環境、聞聞花香泥土味,都能鼓勵寶寶體驗多元的嗅覺感受. 愉快用餐‧培養味蕾 嗅覺與味覺的應用,在寶寶4~6個月給予副食品時,能明顯的觀察出寶寶的喜好,初生嬰兒雖然也會有個別喜好,但對於各種氣味基本上都呈現開放的態度,因此,寶寶對於各種食物的味蕾,其實都能從小培養,比起食材的味道,建議爸爸媽媽要更重視餵寶寶吃飯時的氣氛,讓他覺得吃飯是愉快的,並讓他嘗試各種不同的食物,就算有不喜歡的食材,也不要強迫寶寶一定要接受,可先鼓勵至少吃一口或以改變食材的形狀(如:泥狀改為液狀),讓寶寶慢慢熟悉. 五感刺激‧適量最好 順應寶寶的發展需求,能啟蒙寶寶的五感、促進寶寶的學習興趣,但寶寶畢竟還小,肌肉發育尚未成熟,爸爸媽媽尤其要注意0歲寶寶的後頸部,遊戲時要特別保護,同時,寶寶的體力有限,若需要休息時,就應該讓寶寶休息,也要留意給予寶寶的刺激不應該太強,以免造成寶寶的壓力,例如:玩氣味瓶遊戲時,味道不要太濃、玩追視遊戲時,玩具車不需要太多,或是絲巾遊戲時,讓寶寶感受顏色與狀態就好,不要要求寶寶記憶或辨認顏色,適量的刺激幫助寶寶發展,但過度的刺激,卻可能造成寶寶的負擔. 快樂學習‧事半功倍 無論是五感啟蒙教育或促進任何發展的學習,張旭鎧職能治療師提醒,在愉悅的氣氛與環境下學習,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有些家長會在寶寶還小時希望他認識散卡、學習文字,但若過程中讓他產生了壓力,反而容易讓他對於學習文字有排斥,因此,最好的方式是順應孩子的探索與好奇,採取機會教育,也許當寶寶無意間拿取「大象」的閃卡時,父母可以帶著寶寶認識模型或圖片中大象的特徵,讓他從認識大象來引起學習興趣,而非單純強迫記憶文字. 環境安全不過度 寶寶因為年紀小,移動能力尚不成熟,居家環境的保護措施雖然重要,但過度的防護卻可能為寶寶帶來更大的傷害,張旭鎧職能治療師說明,因保母新制上路,許多保母的家中因應法規做了許多嚴密防護,無論是牆角、矮櫃或地板都貼上防撞邊條或軟墊,但過於嚴密的防護卻反而讓寶寶對熟悉的環境失去戒心、認為所有環境都同樣安全,以至於回到自己家中,因維持同樣在保母家時的橫衝直撞而受了傷,張旭鎧職能治療師認為,家中環境除了可能危急生命安全的角落、電器或插座需特別防護外,最好的方式是帶著寶寶熟悉家中原有的環境,讓寶寶知道地板硬硬的、桌角尖尖的,和保母家哪裡不一樣,必要時,也能讓寶寶帶上小安全帽,輕輕撞撞地板或牆角,讓他認識原有的環境,並小心在換個環境探索時也能保護自己. 張旭鎧職能治療師 現任百能腦科學研究中心首席教練、適健復健科診所副院長、台灣兒童潛能發展 協會秘書長、台北市青少年暨兒童、關懷福利協會秘書長、中華民國先天及代謝疾 病關懷之友協會監事. 本文來自張旭鎧職能治療師部落格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