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曉薇 採訪諮詢/國際行為分析師袁巧玲 妝髮‧攝影/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演出/帥氣爸比Tony‧漂亮媽咪LittleFish‧可愛寶寶Gemma 每個寶寶都有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是每個寶寶都會經歷的發展階段,只要與親近或熟悉的人分離時,寶寶就會產生焦慮或不安的情緒.不過由於生長環境、教養方式及平時家長與寶寶的互動練習,每個寶寶的反應仍然會因人而異. 克服分離焦慮8大重點 1.給孩子練習獨處的機會 在寶寶約5至6個月大的時候,就可以開始讓寶寶練習獨處,每天都納入生活的情境中,讓寶寶自然而然的習慣,最後就會覺得是正常的事情. 2.多接觸家人以外的人 現在孩子若不時常練習與他人接觸,恐導致社交能力差,未來和保母、老師或同學無法建立社交關係,所以建議時常帶著孩子和家人以外的人接觸,若常常跟別人在一起,到新環境就比較不會害怕. 3.家長漸進式離開‧孩子做心理準備 父母在每次離開前都該先陪伴寶寶玩,再漸進式地離開孩子,讓孩子知道父母都在附近,離開的時間越來越長,最後即使人消失一陣子沒發出聲音,寶寶仍然知道媽媽會回來;重點在務必和寶寶說「再見」,並說明大約哪一個時間點會回來. 4.建立對陌生環境好感 不要立刻丟給不認識的保母,要讓寶寶有緩衝期,且最好事前先帶孩子去熟悉環境,循序漸進地讓寶寶和他人接觸,甚至可以在保母家等陌生環境,放他熟悉的玩具、車子、棉被或準備好他喜歡的點心,讓他對這個環境有好的情緒連結,認為來這裡就會有好事發生. 5.別讓孩子控制你! 若屏除生理狀態不被滿足的哭鬧不能不理睬之外,其餘沒有緣由,只為了討抱的哭鬧就不能隨時隨地都滿足他,因為嬰幼兒很容易抓到父母的弱點,若只要一哭媽媽就來,等他知道這樣會使家長妥協,以後就用同樣的把戲讓父母屈服. 6.家長心情先放輕鬆 有些寶寶會故意演給家長看,越安慰就哭越大聲,因此主要照顧者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和心態,不要過於擔心及照顧孩子,放手讓孩子去習慣他人,才能夠協助寶寶一同克服分離焦慮,家長應該放輕鬆,不需要過於擔憂. 7.家長一旦離開就別回來 長痛不如短痛,家長一旦離開必須堅定地走,並儘量將說再見的時間縮短,講越長情緒就會拖越長,且不要一看到孩子哭就跑回來,安撫一下後又消失,反而會讓孩子處於不穩定的情緒狀態,因此和孩子說過再見,該離開的時候就要離開. 8.轉移孩子注意力及情緒 若將寶寶帶到保母家或托嬰中心,寶寶哭鬧不停,這時老師或保母們應該先和寶寶解釋媽媽去了哪裡,之後開始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第一次解釋過後,就不要再提及「媽媽」的關鍵字,避免刺痛寶寶的痛處及哭點,這樣就能順利地轉移情緒. ※原文刊載於2015年4月號<媽媽寶寶雜誌>.※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