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飲食上打造專屬你的健康寶寶體是由元素「打造」的,除了碳、氫、氧、氮等有機元素,其餘都屬於礦物質. 少鹽、多菜,心血管保健康鹽,曾被譽為「百味之王」.但是,自從國內外研究發現,高鈉飲食可損害心血管健康後,鹽的「王位」被動搖了.健康的飲食理念提倡「口輕」,特別是寶寶,從他上桌吃飯開始,就要養成「口輕」的口味.因為,一個人的口味是在兒時形成的,一旦習慣了「口重」,以後吃少鹽的食物就會覺着沒味兒而難以下咽.「口重」,鈉攝入過多,會促使人體排出鉀.高鈉、低鉀,輕則使人倦怠,打不起精神來;重則影響心血管的健康.在給寶寶配膳的時候,除了棄咸求淡,還要讓孩子多吃蔬菜,不能光吃肉.在動物性食品中,鉀與鈉的比例大約是5:1;而在植物性食品中,鉀與鈉的比例,大約是100:1,可見,蔬菜是人體獲取鉀的主要來源.每100克食物含鉀、鈉的毫克數食物瘦豬肉雞南瓜扁豆蠶豆馬鈴薯鉀305251763439391342鈉57563322234027 零食不設防,攝入鈉過量儘管人們在一日三餐中,注意了「棄鹹求淡」,但如果對孩子吃的零食不加選擇,也可能讓寶寶從零食中吃進不少鹽,舉兩個例子:1、果脯比新鮮水果鹹得多每100克食物中,鈉的毫克數如下:蘋果16,蘋果脯128;桃57,桃脯243;西瓜24,西瓜脯529.看來,還是讓寶寶多吃水果,少吃果脯為好.2、嗑瓜子也會嗑進不少鹽有些炒貨,如炒瓜子、炒花生仁中,含有不少鹽.每100克食物中,含鈉的毫克數如下:炒葵瓜子1322;炒花生仁455.給孩子吃零食,是為了補充正餐營養的不足,而不是為了解讒、解悶兒.孩子吃什麼,父母要有所選擇. 胃口好,食物「雜」,不用擔心「鋅」缺乏舌頭能嘗味兒,靠的是味覺感受器——味蕾.味蕾中有味細胞,味細胞末端的纖毛從味蕾中央的味孔伸出,分辨滋味.味蕾的生長,不可缺少「味覺素」,這是一種含鋅的蛋白質.膳食中如果缺鋅,也就缺少了「味覺素」,味蕾將萎縮,味孔將封閉,即使美味佳肴,也味同嚼蠟了.寶寶胃口好,吃么么香,就證明不缺「味覺素」,也就不缺鋅.另外,食物「雜」,不挑食,不偏食,也不容易缺鋅.下面這個表中,列出了一些含鋅豐富的食物.單位:鋅(mg/100g)生蚝(7120)、海蠣肉(4705)、小麥胚粉(2340)、山核桃(1259)、沙雞(1060)、牡蠣(939)、口蘑(904)、香菇(857)、蚌肉(850)、烏梅(765)、芝麻(613)、豬肝(578)、牛肉(405)、鯉魚(208)另外,標準粉含鋅164(mg/100g),富強粉(俗稱「白麵粉」)含鋅097(mg/100g).看來,只要寶寶吃的主食別太偏「白麵粉」;副食經常吃些菌藻類、牛肉、魚、豬肝、豆類;再給芝麻醬多派些用場;偶爾再吃些鮮貝類,寶寶所需要的鋅也就夠用了.如果您實在擔心寶寶缺鋅,最好去查血鋅.查發鋅的誤差較大.醫院檢查孩子是否缺乏鋅元素,可以通過檢查孩子的血液(血鋅)或頭髮(發鋅)測得數據,發鋅雖然檢測方便,但誤差較大. 補碘,並非「一個都不能少」碘被譽為「智力元素」,是因為碘與大腦的發育息息相關.人的一生都不可缺碘,而孕期、嬰兒期、幼兒期又是關鍵時期.如果把攝入碘比喻為往「神經銀行」裏投資,那麼收穫最豐的投資方法是:第一筆,孕期存入,以保證胎兒腦的成形步入正軌;第二筆,嬰兒期存入,以保證腦細胞的數目最終達標;第三筆,幼兒期存入,以保證複雜的神經網絡的形成.但是,碘與孩子的智力不存在「水漲船高」的關係,並非補碘越多越聰明.膳食中使用含碘的食鹽,再吃些海帶、紫菜、魚、蝦、貝類,就可以滿足寶寶長身體、長智力所需要的碘.至於是否需要服用碘油膠丸、碘酸鉀片等藥劑,需要做尿碘化驗後由醫生決定,切不可濫用碘葯.另外,我國幅員廣闊,個別地區為「水源性高碘地區」,不能再補碘.因此,補碘並非「一個都不能少」. 一日三餐得到鈣,晒晒太陽留住鈣 補鈣無須多,要靠小餐桌.每日鈣的適宜攝入量是:1~4歲:600毫克;4~7歲:800毫克.以3歲的寶寶為例,一日膳食中有這些鈣就差不多了:食物數量含鈣量牛奶250毫升260毫克豆腐50克82毫克小酥魚100克79毫克綠葉菜150克162毫克總計583毫克牛奶、大豆和小酥魚,人們也稱「補鈣三珍」,餐桌上經常出現這幾種食物,就能基本滿足孩子一日的鈣需要量了.補鈣無須多,要防「穿腸過」.不少父母一味給孩子補鈣,卻不注意鈣的吸收.要想留住鈣,人體不可缺少維生素D,而曬太陽可以使皮膚裏的7-脫氫膽固醇轉變為維生素D.適當讓寶寶接受陽光的沐浴,寶寶才會越長越結實.另外,需要提醒父母的是,如果給孩子補充過多的鈣,反而會導致孩子體內鐵、鋅流失多,因為鈣與鐵、鋅之間存在着相互制約的關係.何營養素的攝入,都應該適量,否則補了這個,缺了那個,會越來越陷入「補」的怪圈兒. ﹝SuperBa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