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Fooding台灣好食材編輯‧圖片來源<好吃3期> 許多人吃蝦會過敏,但其實跟蝦子的新鮮度,以及養蝦、賣蝦過程投入的「不明添加物」有關係!趕快照專家的方法試試看,或許就能安心享用鮮美的蝦蟹料理了. 吃蝦過敏?新鮮度、用藥都可能是元凶! 許多人都有「吃蝦過敏」的經驗,宜蘭大學動物科技系講師李意娟指出,有些人確實是對蝦子體內的蛋白質過敏,但部分民眾其實是對養蝦或賣蝦過程投入的「不明添加物」過敏,讓蝦子背了黑鍋. <新鮮度、用藥都可能是元凶> 李意娟說,蝦子肌肉中的「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已知是造成人們對甲殼類水產品引發不適反應的主要過敏原,「但是如果蝦子夠新鮮,其實民眾並不見得會過敏.」 「原肌球蛋白」是較顯微的蛋白,蝦子死亡後,體內的酵素會把此蛋白分解出來,如果新鮮健康的活蝦直接烹煮,蝦肉入胃後被人體消化酵素隨機分解,通常不會有過敏的狀況.她指出,少數業者不當使用動物藥物,才是導致人們不適或過敏的元兇. 由於養殖環境惡化,一般白蝦的育成率大約只有兩三成,早期常施用多種抗生素或抗菌劑,以求提高蝦存活率,再加上補撈運輸、販賣過程中,為求賣相好、賣價佳,各家業者「獨門配方」盡出.因此,對海鮮過敏者,除須篩檢「蝦蛋白」過敏原,可能得回頭檢視餐桌上的蝦子,是否被加了不明添加物. 螃蟹造成過敏的過敏原與蝦子相同,都是「原肌球蛋白」,因此,會對蝦子過敏的人,很有可能同時也會對螃蟹過敏,而這種會對類似食物同時產生過敏的現象,又稱為「交叉反應」. <過敏日記比對過敏原> 書田診所皮膚科醫師鄭惠文表示,多數蕁麻疹患者,會對帶殼海鮮(蝦、蟹、貝類)、花生、牛奶等食物過敏,甚至也有少數人會對咖啡因過敏,她提醒患者應寫「過敏日記」,記下進食內容與發作時間,比對找出可能的「過敏原」,或填寫自我檢測表,當成就醫治療時的依據,減少日後接觸與發作機會.一旦吃了易誘發蕁麻疹的食物,皮膚出現不明原因紅疹、搔癢,應及早就醫治療. 從產地到餐桌,台灣最大食材食譜社群平台http://fooding.com.tw/ 嚴選在地好食材提供試吃、分享食譜、推薦優質台灣好食材.本文來自台灣好食材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