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續上完好幾堂“判斷問題所有權”的課,發現不少父母都有以下類似的困擾: 孩子拖拖拉拉不趕快寫功課,這樣就沒時間練琴而要洗澡睡覺了(不然又會因為練琴,拖晚了孩子盥洗及上床的時間).但因為孩子學琴也有蠻長一段時間,若不好好練習,之前父母的“投資”豈不白費?因此判斷問題所有權屬於父母的,那麼是否就可以據此催他趕快寫功課?!只是顯文老師一直強調寫功課是孩子的事,父母真的就不能催他趕快寫功課嗎?但是後續影響到孩子練琴(或是洗澡、就寢的時間),特別是浪費了父母付出去的學琴費用,怎麼辦?! 父母如果想要一次就解決孩子所有的問題:寫功課、練琴、洗澡、睡覺···那麼當然只有從孩子放學一回到家,就開始盯他要照表操課的完成每項父母排定的作息時間,這樣的話,任何教養的技巧和方法都不管用,只有拿出父母的權威——用力的打、罵、逼···才可能令到孩子就範. 事實上,以上述案例為例,至少就包含了三個問題:寫功課、練琴、就寢,而每一個問題都必須分開來判斷問題所有權屬於誰,才能一一釐清親子間的界限與權責,並用對方法來處理,例如: (1)寫功課,從來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只有當寫功課影響到上床就寢的時間(晚睡導致孩子睡眠不足,因損及孩子健康,問題所有權就是父母的),問題所有權才變成是親子的.此時父母要和孩子一起討論出一個合理的“結束寫功課”的時間,等到時間一到,父母就來收功課,才能確保孩子有充裕的時間做睡前準備並準時就寢.(詳細的處理方法請參看<孩子為什麼會這樣>P147) (2)練琴(或其他才藝),則要看是父母“要求”孩子去學、還是孩子“拜託”父母讓他學.當孩子表現出意興闌珊不想學的狀態,前者的問題所有權屬於孩子,此時父母可以協助他找出學習上的瓶頸,鼓勵他再試試看,若孩子堅持不想學,父母也只能尊重.但如果是後者,問題所有權就是父母的,父母可以要求孩子改善這樣的學習態度,不然就請他把當期學費還給父母而不要再學了(合理的行為結果)!(請參看<孩子為什麼會這樣>P198案例5和P204案例6) (3)就寢問題,因為相關孩子的健康,問題所有權是父母的,只是決定何時去睡覺也是每個人的權力,因此問題所有權是親子.所以父母和孩子也應該一起討論出一個合理的上床及關燈就寢的時間,並由父母監督孩子確實執行.(請參看<孩子為什麼會這樣>P73P86)我經常請父母想一想:孩子放學回家到上床就寢這段時間,到底有多少事情是父母可以插手去管的?其實只有一個上床就寢,因為相關孩子的健康,問題所有權才屬於父母,其他則除非(1)實質影響到父母或他人(2)對孩子或他人有危險性(3)損及孩子健康,有任何一項狀況成立才是父母可管的問題,否則都應該讓孩子自己選擇及決定,從中“汲取經驗、記取教訓”而主動學會調整自己的行為和作息. 所以父母切莫因焦慮而想太多、想太遠,以至於把幾個問題攪成一個,那當然就很難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處理了. 李顯文老師輔仁大學企業管理系畢業,17年諮商輔導經驗,歷任:吉隆坡關懷輔導中心、怡保心燈輔導中心諮商協助員,現任「高效能父母學(父母效能系統訓練)」資深領員.本文來自李顯文老師部落格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