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好幾個小時逛完婦幼用品展,國建和純希累到癱坐在路邊的椅子上,一邊搥腳一邊談論著看到的各種用品,其實今天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幫快滿一歲的欣妤尋找適合她的玩具.各家攤位上擺滿了色彩鮮艷的各種玩具,有的有燈光、音效、有的標榜無毒,甚至有玩具是以各個年齡層來區分.純希把各家的宣傳單看過一遍,然後拿起手機計算了一番,想給欣妤採購適合的玩具,每個月都得支出個幾萬塊,而這些玩具過了適用年齡看來就不適合了,也不知道該怎麼處理?為了孩子的未來,真的要花那麼多錢買玩具嗎?請爸爸、媽媽回想自己的小時候,那時的玩具是什麼?是為了發展嗎?還是純粹為了「娛樂」?而且一片鬥卡、一張貼紙就可以讓我們高興個老半天,曾幾何時玩具非得和發展、成長綁在一塊兒?的確,每個玩具操作時對於寶寶的各項能力會有幫助,但是爸媽的經驗通常是孩子不按照該有的「玩法」來操作玩具,明明是要配對的形狀板,寶寶卻是把各種形狀疊高高;明明是訓練精細動作的穿線板,寶寶卻把繩子拿起來亂甩,這些「不按牌理出牌」的玩法其實對孩子仍有幫助,只是與原來想要給孩子的訓練不相同而已!為什麼孩子總是不照著玩具該有的玩法來玩呢?其實玩具該怎麼玩都是大人(玩具廠商)自己的規定,只有寶寶的大腦才真正了解怎麼玩玩具對自己有幫助,這就是在感覺統合理論中所提到的「內驅力」,大腦知道個體缺乏那些與發展相關的刺激或技巧,便藉由遊戲來獲得這些能力,因此寶寶會找出適合他的玩法,同時也得到樂趣,即使您覺得孩子的玩法太「天馬行空」,那也是創意的訓練啊!因此玩具不該設定在說明書中的玩法,而是要根據孩子的需求改變!當然這對於一般爸媽是件困難事,其實只要跟著孩子一起玩,我們也能找出那些玩具玩法可以對孩子有幫助!或者爸媽會問,有沒有什麼玩具可以讓孩子從小玩到大,可以隨著年齡改變玩法,還可以玩出意義?當然有!這玩具就是「球」,然而球有大有小、材質也有不同,該怎麼選擇呢?寶寶的成長過程中,您該準備四種球:一、塑膠小球,也就是一般球池裡的球.這類的球直徑大約6~7公分,對於一歲前的寶寶來說,可以練習手指的張握動作,對於手指肌肉力量會有幫助,寶寶到了八個月大可以開始練習把球放入桶子中,過了一歲就可以練習把球丟高高、丟遠遠了!將一堆小球放擺放在地上,上頭鋪上棉被,讓寶寶在上面翻滾、走動,這除了有速度感的「前庭覺」外,觸覺與本體覺也都刺激到了,更重要的是訓練了寶寶平衡與動作控制的技巧,對於將來反應速度是有幫助的!一歲後的寶寶最喜歡的就是丟東西了,與其丟有稜有角的玩具,不如教他丟球,別以為孩子就是亂丟,丟球的過程是訓練手臂力量的最好機會,而丟完球後要求孩子跑去撿球可以刺激前庭覺,寶寶在遊戲中要看著球、尋找球,這對於專注力也有提升效果!二、充氣球,也就是可以充氣調整彈性的球,像是海灘球或是大龍球.這類的球直徑大約20公分以上,對於還不會坐的寶寶,我們可以拿來當成躲貓貓的道具,等到寶寶會坐了,可以開始教寶寶向前推球.不論是躲貓貓或是推球,寶寶的視覺要注視著球的左右、遠近移動,對於眼球的控制與遠近對焦有訓練效果,也可以增進視覺空間感.而滾球更是寶寶學習丟接球的開始,臨床發現很多孩子害怕接球,原因在於無法判斷球的速度,因此必須重回到滾球方式來改善視知覺的判斷能力.一歲後的寶寶除了丟接球外,更可以抱著球走路來提升本體覺訓練雙腳的控制,爸媽也可以讓寶寶坐在大球上,不論往四方搖晃、上下彈跳,都是前庭刺激的好遊戲,還可以讓寶寶趴在地上,大龍球在身上滾動,這是很棒的觸覺整合活動!三、非圓形球,常見的有橢圓形的球或是像是花生形狀的「花生球」,這種球的特色是無法任意往四方滾動,通常只能前後滾,因此常用來訓練手腳的力量,對於六、七個月準備爬行的寶寶,可以讓他趴在球上,媽媽輕輕把球向前滾,讓寶寶雙手撐地訓練手的力量;也可往後滾,讓寶寶膝蓋著地練習雙腿力量,等到寶寶爬了一段時間,要準備站起來了,橢圓球可以提供寶寶支撐,讓寶寶練習一邊滾球,一邊用膝蓋著地走路.等到了一歲後,花生球的非球狀,讓寶寶在把球丟出後無法預測球的反彈方向,在追逐球的過程中,獲得了非常足夠的前庭刺激.四、觸覺球,也就是在球的表面上有著一根一根的棘,這類的球通常拿來做為觸覺刺激按摩使用,像是把球在寶寶手臂等部位滾動,可以達到觸覺刺激的效果.等到寶寶八、九個月喜歡撿地上細小的物品時期,可以利用觸覺球來訓練精細動作,我們可以將橡皮筋纏繞在觸覺球上,再讓寶寶把橡皮筋摳出來,除了精細動作與小肌肉力量外,對於專注力的持續度也有幫助!有一類像是大龍球的觸覺球,同時可以提供觸覺刺激又具有充氣球的功能,但是使用時要注意寶寶的表現,有些觸覺較為敏感的寶寶接觸到這種球特別容易哭鬧,必須小心使用! 任何的玩具,只要寶寶玩出樂趣就是有幫助的玩具,如果幫寶寶買了玩具,寶寶卻不玩或是亂玩,爸爸媽媽別緊張,這只是寶寶認識玩具的方式之一,必須給寶寶時間適應,以後寶寶在面對新玩具時才能夠在最短時間內玩出好發展! 張旭鎧職能治療師現任百能腦科學研究中心首席教練、適健復健科診所副院長、台灣兒童潛能發展 協會秘書長、台北市青少年暨兒童、關懷福利協會秘書長、中華民國先天及代謝疾 病關懷之友協會監事.本文來自張旭鎧職能治療師部落格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