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跟家人去餐廳吃飯,隔壁桌也是一家人,一家四口,父母帶著兩個國中年紀的孩子,可能是等著上菜無聊吧,只見父母各自低著頭忙著滑手機,孩子則胡玩亂玩,玩起桌上一切能玩的東西,筷子、湯匙、紙巾,很沒有規矩,又大聲喧嘩,讓人側目,但是他們父母卻是十分淡定,頭也沒抬過.同樣是點完菜,等著上菜,我們家人正聊著天,談生活、談工作、聊球賽、聊娛樂,可以談的事情可多呢,家人之間的交談其實也是彼此的關心,因為可以更加瞭解對方的狀況.所以,我們不解那一家人來餐廳難道只是為了進食,為了吃東西而已?滑手機有那麼重要嗎?手機那端的人有比眼前的家人重要嗎?或著是遊戲比跟家人交談更有趣?這樣的不瞭解,其實是一直在發生.因為看到太多的家庭,曾經有一段美好時光,那都是在孩子幼年時,也就是幼稚園時期,父母願意陪著孩子玩、陪著子說、陪著孩子笑、陪著孩子瘋瘋癲癲的開心遊戲,真是十足的歡樂甜蜜生活.但是,只要孩子一上小學讀書,有了功課和成績的壓力,一切就全部改變了.家庭中孩子所有的事情都以讀書功課為主,旅行少了,遊戲沒了,聊天交談成了浪費時間,運動娛樂也不再重要.明明早就不是科舉的年代,孩子卻仍然必須「苦讀」,因為父母認為這樣才能出人頭地.於是家中的歡樂聲不見了,取代的是不斷的叮嚀和嘮叨,一切都是功課第一,成績至上.大兒子念高中時,班上老師曾經做過一個調查,每天與父母交談的時間,全班竟然沒幾個人超過二十分鐘,原因幾乎都一樣,每一家的父母親開口閉口問的都是功課和成績,所以孩子他們不想與父母聊天,因為沒辦法聊得下去.難道生活當中沒有其他的事情?難道其他的事情都不重要?沒有交談,代表著不瞭解,當然親子之間的感情也因為這樣越來越疏離.其實更重要的是孩子覺得不被關心,不被重視.可是作父母的覺得很冤枉,因為他們一直都在關心孩子,怕他們書念不好,怕他們沒有好前途,每天就是為了孩子而操心.這樣的親子矛盾,讓雙方都覺得很累,也不知道對方為什麼那麼難溝通.這麼寬,這麼深的鴻溝,也被認定就是代溝.可是事實不然,因為最基本的關鍵是親子難得交談幾句,怎麼去溝通,怎麼能瞭解對方?更可怕的是科技的進步,三C產品的發達,讓親子間的距離更加遙遠.有一種忙碌的父母,隨時都保持在上班,隨時都在談生意,即使是和家人吃飯,也還在忙著公司的事情.有一種無聊透頂的父母,總是和朋友在聯絡,總是在發訊息,總是在看影片、玩遊戲,即使是全家人在一起,他把家人當作空氣.這樣的相處,讓科技的進步,變成人與人之間的大退步,三C產品成了家人的隔閡,成了親子的障礙.從小學就因為做功課、寫參考書和測驗卷的時間太長,剝奪了親子相處的時間,父母不以為意,認為這樣是值得的.上國中功課壓力更大,有些孩子因為興趣不合,或學習不順,或人際關係困惑,或有著其他的情緒問題,但是父母親從不關心這些,只在乎考幾分,考不好課後去補習,這比較重要.因此,家人更沒有時間在一起,就別談聊天、溝通了.國中三年一切都只為升高中的考試,而考完高中之後,還有一關「考大學」,所以,高中三年一切都只為了進大學的考試,做為一個學生的生活節奏是單調的,生活內容是黑白的,是不快樂的.可是父母認為這樣都是為了孩子有美好的將來,孩子這樣的犧牲是正確而且值得的.有的孩子沒辦法忍耐,無法接受這樣的安排,這樣的氣氛,所以對抗,所以放棄,變成父母眼中的叛逆份子,讓父母失望,更讓父母傷心,親子關係徹底崩潰決堤,孩子好像生錯了,養錯了.有些孩子夠乖巧、夠聽話,努力向學,早出晚歸,成績優異,當然也考取了理想學校,但是長時間以來的親子疏離,是補不回來的.因為多年來的沒有互動交談,習慣保持距離,習慣各過各的,即使是家人,關係也已經很陌生.有一位朋友,孩子各學科都優秀,也順利考取醫學院,如今是醫師了,但是難得回家.即便是放假,都說平日工作太辛苦,要多休息,要和朋友聯誼,沒有時間可以回家.朋友想著:回來不就是休息嗎?等到孩子偶爾回來了,一家人一起吃飯,一起看電視,大部分時間竟然不知道如何交談,他們已經太久太久沒有聊天,沒有共同話題,也沒有談天的習慣.朋友這時才明白,孩子不愛回家是因為他回到家裡是無法放鬆的,是不愉快的.把親愛的孩子養成陌生人,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情,但是現在有很多父母正在做這件事.更悲慘的是有人把親愛的孩子養成仇人,這簡直難以想像,但是有父母也正在做這樣的事.沒有相處,沒有交談,就沒有瞭解和信任.生下孩子,只有血緣關係,其他的關係要好好的養才會建立,尤其親密的感情更需要花時間經營.好好的養,不是花很多錢,不是吃的有多好,穿的有多好.要知道,所有的愛都需要眼神交會,如果親子難得面對面,難得凝視對方的表情,那靈魂之窗裡怎麼會有對方的存在?所有的愛都需要言語交談,如果親子難得對話,難得凝聽對方的話語,那如何體會對方的想法和心意?沒有眼神的交會和言語的交談,就不會有情感的交流,更不會有心靈的互通,那家人當然就只是住在同一間屋子裡的人而已,關係當然很冷漠、淡薄.看看別人的例子,想想自己的情形,別犯那麼明顯的錯. 校長爸爸黃登漢自由作家桃園縣教育電子報親職教育專欄寫作 公共電視「爸媽冏很大」親職教育專家 超視「請你跟我這樣過」親職教育專家本文來自校長爸爸黃登漢部落格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