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小孩子小時候真的都很可愛,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不管是睡著了,還是醒著的,不管是甜美的笑容,還是掛著淚珠的模樣,他們的小臉龐就是如此顯露著天真和無邪,總是讓做父母的我們,覺得一切的付出和辛苦都值得.社會上也有許多人愛養寵物,取名字,叫暱稱,給寵物吃好的,住好的,還要帶去美容、按摩,在家窩在名貴的沙發上,出門抱在溫暖的懷裡,搔搔癢、摸摸頭,抱抱、親親,一切充滿了感情,寵物生病時,主人還會心急難過,這可愛的寵物和家人沒兩樣.這些寵物通常體型都不會改變太多,養了幾年,還是那麼嬌小,所以永遠可愛,永遠得寵.但是我們的孩子卻是一天一天的不斷長大,他有可愛的時期,有好煩人的階段,有聽話乖巧的日子,更有叛逆狂飆的年齡,而且更實際的,他們會長大,遲早會離開我們,會展開他們自己的人生,不再依賴我們養他.我們以前的鄰居因為朋友家的母狗生了一窩,就送了他們一隻小狗.他們用心的對待,餵牠吃,逗牠玩,生活中多了一個伴,而且充滿了樂趣.小狗真的很可愛,逢人就撒嬌,連我們也喜歡逗一逗牠.當然牠就是在主人的呵護下,過著幸福的日子.我們看了心生羨慕,真想也去弄隻小狗回來養,但是考慮自己沒有太多的時間和多餘的體力,就放棄了這念頭.沒想到好景不常,這小狗並不是迷你品種的寵物狗,所以很正常的隨著時間就越長越大,牠體型變大,食量變大,而且活動量越來越大,原來家裡的客廳根本不夠牠使用,總是狂吠吵著要出門,總是亂竄急著要跑步.鄰居非常傷腦筋,他們發現所有的樂趣都沒了,只剩下負擔和壓力,覺得養狗好辛苦,好麻煩.最後,他們開始找人認養,要將那時陪伴他們的小可愛送人,因為牠一點都不可愛了.可是一直找不到人接手,所以鄰居已經想將這大狗帶到山上棄養,他覺得這是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還好正在頭痛時,他有朋友搬到鄉下去住,想要養隻狗來看家,大狗就這樣被送到鄉下去了,這是個好結局,也是個好教訓.寵物是不應該長大的,長大了就不再是寵物,而是個問題.以前的人家境貧苦無法受太多的學校教育,所以很多孩子小學畢業,十來歲就出外學一技之長,就業謀生,成熟的特別早.後來,實施九年國教,其實就多讀了三年書而已,十五歲國中畢業,遠離家鄉找工作的青少年,比比皆是.現今社會之中,有非常多成功的中小企業家,當年都是如此年少就獨自離家,進入社會,開拓人生.如今,我們的社會繁榮了,經濟條件比以前好了許多,家庭有能力過好的生活,作父母的因此用心的教養孩子,想法、做法和以前大不同.這原本是社會的一種進步,是一件好事,值得稱讚.但是只是用心沒有方法,只有寵愛沒有正確的觀念,感覺就像是在養寵物.其實,所有的父母自己都是從小孩長大成人,也就是說都走過成長這一段,但卻有許多父母忘記這樣的事實,把孩子當寵物養,希望他們一直保持可愛的模樣,不要長大,不要離開.所以他們寵愛著小孩,全力的照顧孩子,讓孩子依賴,不讓孩子學習自立,這樣就可以多擁有孩子一段時間.這是一個嚴肅的問題,有能力的父母和家庭,應該孩子會養的比較好,但是如果觀念錯了,反而更糟糕,所受到的傷害會更大.原因是父母只希望孩子可愛,只希望能多享受照顧孩子的樂趣,因此,卻無形的剝奪了孩子的學習機會,孩子的身體會隨著時間年齡長大,能力卻沒有跟著成長,心智也沒有隨著成熟.他真的成了寵物,成了依賴父母的啃老族.在路上,我看過十幾歲的孩子,他的媽媽還在幫他擦汗、穿衣,一旁的我想著:這到底是這孩子的幸福,還是他媽媽的快樂?我也曾經看過國中放學,父母來接孩子,竟然有人幫孩子揹書包,像個書僮似的,侍候著孩子,而這接過書包揹著的父母,好像在享受著甚麼特別的樂趣?旁觀的我發現,這些父母並沒有認真思考過,只是用感覺在養孩子,純粹在享受著感覺.怕孩子冷,怕孩子餓,卻忘了孩子到底已經幾歲了,他是不是自己沒有能力處理這些問題?你是不是要一輩子都照顧著他?擔心孩子出門,擔心孩子受傷,整天提心吊膽,自己過的不安心,卻忘記孩子已經年紀不小了,他真的一直那麼幼稚無能嗎?你是不是要時時都這樣子緊張兮兮?作父母的希望孩子乖,不要孩子有想法,不要孩子有意見,越聽話越好,越順從越好,因為這樣比較好養.但是,有沒有想過這樣「乖」的孩子也要成為一個大人,將來的時候一個沒有想法的他,在社會上要怎麼立足?怎麼生存?他有甚麼競爭力?是的,寵物沒有想法,沒有意見,越乖越可愛,百依百順不要長大,最讓人歡喜疼愛.但是如果你希望孩子他有能力,將來他有著美好的前途,那這樣養寵物的方式是不可能教養出有能力的孩子,作父母的應該清楚,不讓孩子長大,孩子當然就依賴性重,當然就軟弱無能.既然作父母的把孩子當寵物養,讓他習慣被照顧,失去了獨立的能力,那代表作父母的你可能必須養他一輩子,必須心甘情願的養著「啃老族」,而且還要擔心將來自己太老了,沒有力氣照顧他.還是你是屬於另一種主人,幾年之後因為「寵物孩子」長大了,不可愛了,這原本甜蜜的負擔,只剩下負擔,不再有甜蜜,你累了,不想負擔了,也想著帶他到山上去棄養? 校長爸爸黃登漢自由作家桃園縣教育電子報親職教育專欄寫作 公共電視「爸媽冏很大」親職教育專家 超視「請你跟我這樣過」親職教育專家本文來自校長爸爸黃登漢部落格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