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打罵,孩子真得學到了教訓? 文/雙寶阿木有一次,3歲的雙胞胎弟弟搶姊姊的玩具反應快的小女生總是先發制人,直接就動手打弟弟了….媽媽很氣憤說:「你怎麼可以打人?」女兒說:「他搶我玩具!」媽媽更氣憤說:「他搶你玩具,你也不能打人啊!」 「媽媽問你,可以打人嗎?」女兒說:「不可以!」媽媽說:「你說為什麼不可以?」女兒說:「因為你會生氣!」孩子的回答,讓我頓時沉默了……姊姊似乎認為媽媽不在,打弟弟就沒關係!孩子並不是理解到打人會讓對方受傷,只是害怕犯錯時惹你生氣或被處罰!孩子的真話,讓我瞬間頓悟,當爸媽你面目猙獰在辱罵與責打孩子時,孩子就能理解到犯了什麼錯嗎?相反的!孩子當下只感受到爸媽恐怖的表情,只感覺到你打他的皮肉痛,恐懼與疼痛完全淹沒掉孩子的腦袋,孩子是無法好好思考自己犯了什麼錯!就像你可能一輩子都記得爸媽小時候打你的情境與恐懼,卻想不起來是因何事而被打罵了吧! ◎打罵真的是有效的教育?還是大人你情緒的失控?當媽媽的我能理解,孩子的衝動行為常令人抓狂,忍不住就會想打下去.但是請細想,傳統「不打不成器」的觀念,真的是有效的教養方式,還是大人你一時的情緒失控,或是大人你很忙、沒時間去嘗試更有效的方法來教育孩子而已!打罵,讓孩子因恐懼立即停止犯錯,但是下次孩子仍會犯同樣的錯,因為孩子沒有深刻理解「不行」背後的真正原因~打罵,讓孩子對於父母的情緒失控而恐懼,學到是在背地裡做壞事,或者用說謊方式來避免責罰.打罵,讓孩子對於自己的行為無法出自內心的感到羞愧與內咎,因為孩子認為皮肉付出代價,內心就無須感到內疚,孩子行為將會越來越偏差,甚至學大人你習慣用動手來解決衝突! ◎除了禁止,要告知孩子「行為後果」、引導「同理心」 雙寶姊姊打弟弟的事件,即使孩子僅3歲,就必須跟孩子講道理了.3歲孩子的語言理解已有相當程度,更是同理心發展的最佳時機,因此阿木我仍是用了一番話讓他理解,為什不能打人!媽媽說:「我知道弟弟搶玩具不對,你很生氣!但是你看,弟弟被你抓流血了,他痛到哭了~」同理心仍不足的姊姊看了看弟弟,還不認輸也不道歉媽媽說:「如果你被弟弟抓到流血,你是不是也會痛到大哭?」媽媽引出孩子的同理心,姊姊點點頭,開始有點感同身受~媽媽又說:「你還可能因為推得太大力,讓弟弟跌倒摔斷手,那你能負責嗎?」姊姊想了想,露出內疚的表情媽媽又說:「在外頭,你如果這樣打人或推人讓別人受傷,小朋友的媽媽可能會請老師與警察來處理,因為打人是要受罰的!」姊姊終於說出「對不起!弟弟」當然,我也提供幾個方法來幫助姊弟倆解決搶玩具這件事,更嚴肅告誡弟弟,搶別人玩具是不對的,而且下場有可能就是被打或受傷,請他下次用別的方法來解決.孩子會不斷犯錯,無法很快就學到教訓?孩子大腦尚未成熟卻生性好奇,因此容易出現衝動、危險的事情.而大腦需要透過好奇來提供大量的經驗,經過不斷重複練習與修正,最終才學得會做正確的事!這時父母的責任,並非用最速成的打罵方法制止行為而已,更不是老想著「怎樣的處罰才有效」.即使孩子仍會不斷犯錯,我們要不斷在一旁引導孩子思考「做出正確的事」、理解行為可能造成嚴重後果、更引導孩子在情境中「同理別人的處境感受」.透過生活的經驗,漸漸的會讓孩子做出正確的決定,必要時讓孩子承受行為的後果,例如不收收玩具就沒收3天、沒吃飯就取消點心時間、推小朋友會被對方媽媽責罵而丟臉.別讓孩子只因怕被大人責罵而裝乖,背地裡卻做出更危險的行為造成嚴重後果.畢竟,孩子必須理解到這是個世界有規範與秩序的,不是「想怎樣就怎樣」,做出的行為必須是社會可接受的,後果是需要自己來承受,行為若涉及傷害他人,後果也許是他無法承擔的.教育,不能只對孩子說「不可以」,要告知孩子「可以」的方式→這就是社會規範,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理解「不要的原因」→這就是行為的後果,最後引導孩子去「同理」別人的感受→同理心,這才是真正的教育.雙寶阿木按讚破萬好文~跟著雙寶去旅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