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google 當父母放手給孩子某些自主權,例如,給他零用錢、允許他不用去安親班、准他和朋友一起出遊···“如獲至寶”的孩子往往都會先“揮霍、虛擲”手裡的權力,這並非他天性浪費(錢或時間)、不懂得節制、不自愛···只是因為他是新手,沒有經驗又缺乏練習,才表現的荒腔走板、不能盡如父母之意. 就像是剛拿到駕照的大人,因為新手上路,難免都會做出一些讓駕駛老手看了心驚膽戰的動作,也經常不是擦撞了別人的車,就是弄凹、刮花了自己的,但是旁人並不會因此就叫他別開車了,因為知道不該因噎廢食、相信假以時日他一定會越開越好. 為什麼我們對待大人和孩子,標準可以差這麼多?!願意給大人機會、卻總是不能寬宥孩子?! 父母不能接納孩子“新手的錯誤”,往往是因為覺得自己講過、教過、或是和孩子約法三章,但他卻不能照著做,這就表示孩子不受教、不值得相信,那麼繼續下放這樣的權力給他,只怕他會越來越離譜,為了避免狀況更惡劣,乾脆收回權力又開始專斷起來. 結果讓孩子覺得權力被奪回、自己不被信任,於是心中充滿負面情緒而開始出現對立、挑釁父母的行為,或者因此變得被動、甚至乾脆擺爛——不盯就不做,做錯則全推給父母去負責:關我什麼事?!都是你叫我這麼做的!···使得孩子學不到經驗、培養不出能力,永遠只是個“才起步就跛腳”的菜鳥. 畢竟沒有哪個能力是靠父母講一講,孩子就能明白並可以正確執行的,所以剛拿到自主權的孩子就像剛學會開車的大人一樣,需要的是更多的練習、甚至是犯錯的機會,孩子才能累積經驗及教訓而成為箇中高手. —————————————————————————————————————————— 上面這篇放手給孩子自主權的貼文貼出後,雖然得到許多父母們的認同,卻也有不少父母有這樣的困擾:給孩子自主權也有一段時間,但他卻仍在“揮霍、虛擲”這些權力,看不出有成為“箇中高手”的可能,怎麼辦? 其實父母給孩子自主權,並非什麼都不做的任由孩子“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畢竟在孩子“新手變高手”的過程中,“揮霍、虛擲”一定會有、“混亂、錯誤”也在所難免,如何讓孩子從中理出頭緒,學會量力而為並劃出行為的界限——就算我喜歡、還是不可以,父母有應該要做的、也有千萬別做的事,也就是要依據“問題所有權”來處理孩子的行為,例如: (1)孩子要用零用錢買一個父母覺得沒意義的東西. 只要孩子執行自主權的行為,沒有實質影響到父母或他人、沒有危險性,也就是當問題所有權屬於孩子(零用錢是孩子的,他可以自行決定如何消費、使用),父母就只要放手並讓孩子經驗自然的行為結果(衝動、錯誤的消費行為)即可. 父母千萬不要事前批評:「買這個根本就是浪費錢嘛!」、事中警告:「你買了一定會後悔的!到時候,可別怪我沒警告過你!」、事後嘲笑:「活該!現在知道浪費錢、後悔了吧?!」···結果就是,孩子完全感受不到是自己咎由自取,反而死不認錯的學不到絲毫教訓,甚至對於父母所給的建議都不理性的反對到底.(可參看<高效能父母學>P285教養應用題60) (2)孩子和朋友出遊,卻涉足一些未成年不應該去的場所,或者總是逾時未歸、父母又聯絡不上他. 當孩子行使自主權的行為具有危險性(出入不適當場所)、或是實質影響到父母或他人(逾時未歸又聯絡不上,使得父母坐立難安),則問題所有權屬於父母,父母應該提供理的行為結果,讓孩子藉由承擔責任來學習約束行為:「因為你(未成年卻)和朋友跑去網咖/和朋友玩到很晚才回家又不接電話,所以你下個週末要呆在家裡(剝奪孩子一次與朋友出遊的機會,做為行為結果的承擔),不能再和朋友出去玩了!」(可參看<高效能父母學>P288教養應用題61). 父母不要只是罵了孩子一頓,卻沒有讓他承擔自己行為的後果,或者乾脆完全剝奪孩子這項權力,讓他失去學習約束行為的機會,且因權力被拿回而對父母心生不滿,特別是父母千萬不要“光說不練”——到了下個週末,根本忘了此事,以至於沒去監督孩子是否承擔行為的責任而確實呆在家裡. (3)最重要的是,父母在孩子能夠好好執行自主權時,應該立即讚賞、肯定他,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可以做到、也能做好,協助他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那麼孩子就會對自己的表現有所要求,因為希望別人也和自己一樣,覺得他是個很不錯的孩子. 所以父母給予孩子自主權後,還要提供孩子機會和選擇,讓他透過經驗及承擔行為的結果,來主動規範並修正自己不適當的行為.同時父母也藉由指出孩子做到、做好的地方,建立他的自信心和榮譽感,這樣孩子在行使自主權時就會(1)考慮行為的後果(2)顧及自我的形象,而不會坐擁權力卻肆意妄為了. 李顯文老師輔仁大學企業管理系畢業,17年諮商輔導經驗,歷任:吉隆坡關懷輔導中心、怡保心燈輔導中心諮商協助員,現任「高效能父母學(父母效能系統訓練)」資深領員.本文來自李顯文老師部落格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