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植物、藥材的氣味驅蚊蟲,古時就有了.(示意圖) 文/Fooding台灣好食材編輯‧圖片來源<家有青草藥超養生> 端午節快到了,氣候逐漸炎熱,蚊蟲也開始肆虐,難怪古人稱農曆五月為「惡月」、「百毒月」.面對蚊蟲大軍,光想就讓人覺得全身癢了起來,最近坊間流傳中藥防蚊包,到底有沒有效果?怎麼用最有效?端午常用的艾草、菖蒲、雄黃酒,古人都怎麼用?或者還有哪些防蚊小撇步?聽聽中醫師怎麼說! 最近網路瘋傳將丁香、艾葉、薄荷等藥材做成藥包後懸掛可以驅蚊,一時之間,各中藥行門庭若市,中醫師吳佩青說,利用植物、藥材的氣味驅蚊,古時就有了,燃燒艾草就是常用的方法,利用中藥包驅蚊,藥材切得愈碎或是磨粉,效果越佳,但氣味濃厚、發散得快,使用時間也變短,一旦油氣揮發殆盡,就沒效了. <艾草、雄黃 氣味濃烈可驅蚊> 台北慈濟醫院中醫師吳佩青指出,大家一定很好奇,古代沒有蚊香、捕蚊燈等器具,如何避免蚊子叮咬?從許多古籍中,可以看出,為了防蚊,古人也是花招百出呢!栽培驅蚊植物是普遍方式,食蟲草、藿香、紫羅蘭、薰衣草、鳳仙花、七里香、夜來香等,都具有防蚊效果,端午節時,人們在門口插艾草,身上塗抹雄黃酒,也有防止蚊子叮咬的作用. 她表示,掛香囊、燒藥草也是利用植物氣味驅除蚊蟲的方式,香囊的藥材如霍香、薄荷、紫蘇、菖蒲、香茅、八角茴香等;詩人陸游曾描述艾草熏蚊的情景,顯示當時民間普遍使用;宋代科技著作<格物粗談>等著作也記載許多「偏方」,例如將陰乾的浮萍加上雄黃以作紙纏香再焚燒,樟腦、鱉甲、楝樹花葉及麻葉等,也可焚煙驅蚊;還有搧扇子、掛蚊帳、撲藥粉、滅蚊燈等方式. <炎夏驅蚊,搭配消暑藥材>這種利用植物氣味驅蚊的方法,最近大為流行,網路流傳的中藥包以丁香、艾葉、白芷、蘇葉、薄荷、石菖蒲、藿香及金銀花各10克組合而成,還有人加了青蒿、香茅,吳醫師說,從中醫理論來看,這些藥材大多屬「味辛」,含有揮發油,利用蚊蟲不喜歡濃烈氣味的原理驅蚊,搭配具有疏風解表、消暑或調理脾胃功能的藥材,夏日使用,還有消暑功效;霍香、薄荷、紫蘇、菖蒲、香茅、八角茴香等也是類似藥材,據說苦楝帶有薑與辣椒的味道,效果最好;原住民用來入菜的馬告(山胡椒),種子榨油香氣濃烈,被視為特效防蚊油,枝葉熏燒的煙霧也能驅趕蚊蟲,被稱為「驅蚊樹」. <切得越碎,效果越佳>中藥包雖具有些許防蚊功效,但揮發油的氣味揮發殆盡後,效果也消失,如果掛在較大空間,最好增加藥材的量,切得越碎、甚至磨粉,效果越佳,不過氣味發散得快,使用時間也較短. 此外,居家難免有螞蟻、蟑螂出沒,這些具有特殊氣味的藥材是否也有防治效果?吳醫師說,根據古書記載,上述藥材對蚊蟲有效,包括螞蟻、臭蟲、飛蛾、蟑螂,至於效果如何,則需進一步研究. <易過敏孕婦減半劑量>雖然中藥包只是置放或懸掛,並非服用,而且劑量低,但吳醫師建議,皮膚易過敏或對上述藥材過敏的人,需視自身體質使用,避免產生副作用;家有容易過敏的孕婦或小孩最好減半劑量再用,或諮詢中醫師修改配方,也不宜貼身攜帶,以免過度刺激,引發過敏症狀,如果呼吸道容易過敏,需避免氣味過於濃烈的藥材;屬「陰虛內熱」體質的人最好調整配方,避免上火.吳醫師建議,購買中藥包時,需注意藥材是否新鮮,具有揮發油的藥材若保存不佳或不新鮮,揮發油含量減少,效果大大減低,此外,過去曾有燻硫磺殘留量過高,誘發氣喘、暈眩及痙攣等症狀的案例,應謹慎選購. 從產地到餐桌,台灣最大食材食譜社群平台http://fooding.com.tw/ 嚴選在地好食材提供試吃、分享食譜、推薦優質台灣好食材.本文來自台灣好食材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