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紹雯 圖片來源:徐榕志攝 孩子不吃飯的理由千奇百怪,大人訂的用餐規矩同樣百百種,家裡的餐桌就這樣變成了談判桌,每一口都是一場交鋒.但這些餐規真的對孩子的健康有助益嗎?還是反而成為破壞孩子胃口的主因? 「怎麼還在玩,不趕快來吃飯?」「怎麼只吃肉,青菜都不吃!」這些話是否聽起來很熟悉?小孩老是要三催四請才願意來吃飯,或總是吃飯慢吞吞,又愛吃不吃的,讓大人氣都氣飽了. 吃飯原本應該是件開心的事,卻始終是家長們育兒的頭號焦慮.試問:「誰想和不停嘮叨的人,一起同桌吃飯呢?」全球暢銷百萬餘冊的德國育兒寶典<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書中揭櫫重要的原則:用餐時父母的角色,只要負責將營養均衡的食物端上桌,訂好在何時供應,以及用餐的規矩.至於要不要吃、要吃多少、要吃什麼,就將決定權交給孩子吧! 畢竟,吃飯是孩子自己的事.大人要先能自己吃得開心,小孩也才能放鬆心情吃飯.適度的觀念鬆綁,將可讓餐桌不再成戰場,而是家中最輕鬆、舒服的用餐地方. 觀念鬆綁1不必規定怎麼吃 小孩不想吃,大人應該先開動 媽媽很常因為辛苦煮完一桌菜,叫小孩來吃時,沒人理睬而大發雷霆.提供到府育兒諮詢服務、人稱「大樹叔叔」的趙崇甫認為,家長大可不必一直逼孩子吃飯,不想吃有可能是因為手中的玩具還沒有玩夠,或是當下還不餓. 邀請孩子吃飯時,拍拍他的肩膀、看著他的眼睛,確實傳達到開飯的訊息,若孩子還不想吃,大人不如就先坐下來,好好開心的吃頓飯吧,帶頭做出良好的示範. 有時,孩子看你吃得津津有味,自動會靠過來問:「媽媽你在吃什麼?」若還是不來,大樹叔叔建議,不妨就把孩子最愛的菜先吃光.別捨不得要幫孩子留菜,偶爾換個方式告訴他:「好可惜,你喜歡吃的菜都被媽媽吃完了,下次要記得快一點來.」 不強迫孩子坐餐椅上吃完飯 此外,不少家長對於孩子一定得「乖乖坐好」吃飯,有著莫名的堅持. 大樹叔叔認為,兩歲半前的小小孩專注力有限,很容易受其他事情分心,一開始,不用強求非得在椅子上坐好好的吃,可以從提醒他們「要吃就坐著」開始,肯定孩子願意坐下來吃飯的行為,再慢慢拉長坐下來用餐的時間,並允許孩子不想吃可以離開.如此一來,大人、小孩的吃飯壓力都可以大大降低. 職能治療師、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也建議,用餐時應好好把握孩子前十分鐘的「用餐黃金期」,鼓勵儘量多吃一些,當他想要用手抓飯菜,或是搶湯匙、筷子,就讓他們自己吃,不要斥責孩子來搶湯匙或吃得亂七八糟,更不要強迫孩子非得坐在餐椅上把飯吃完,否則,餐椅反而可能成為孩子厭惡吃飯的主因. 用餐氣氛比餐規重要 能不能吃得下飯,輕鬆愉悅的氣氛很重要.王宏哲說,別老在餐桌上訂一堆規矩,例如「吃飯不可以說話」、「吃飯不可以拿下圍兜」、「不可以用手拿食物」、「不可以這樣用筷子」等,這都會破壞孩子飲食的內在動機.因為,「生氣」、「哭」、「難過」只會讓孩子更不想吃飯. 但這並不表示,用餐的禮儀不需要教導,只是「規矩不是用說的.」大樹叔叔舉例,很常聽到家長罵孩子「到底要我講幾次,叫你不吃的東西不要亂丟」,但家長都沒有告訴孩子,不吃的東西要放到哪裡.此時,不如直接提供具體的方法,給一個小盤子,教他們不想吃的就放在裡面,都比一直說「不可以」的方法好. 觀念鬆綁2不必規定吃多少 別擔心孩子餓到 「小孩子餓一餐沒關係的!」每當看到家長為了餵孩子吃完一頓飯,耗上兩、三個小時,沒隔多久下一餐的用餐時間又來了,小孩當然更吃不下,形成惡性循環.此時,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副院長、小兒專科醫生葉勝雄多半會直接建議家長,「不如讓孩子餓個一餐,下餐會吃更多.」 最怕的是,家長怕孩子正餐沒吃飽,中間點心拚命餵,同樣是沒完沒了.大樹叔叔指出,孩子在餐與餐中間喊肚子餓時,「安撫情緒會比急著餵飽他」更重要.先同理孩子餓的心情,為什麼這麼快餓呢?建議試著先喝點水看看.最好能在下一餐前,不再提供任何食物.若真的忍不住,可以提供一點水果;切記,一點就好,千萬不能任由孩子點心吃到飽. 以週或月為單位觀察吃的量 孩子與生俱來是有控制飲食的能力,大人們應該放下每餐一定要吃多少的限制,只需要從旁觀察、記錄,至於該吃多少,交給孩子決定. 大樹叔叔提出「總量管制」的飲食觀點,不需要每天、每餐去限定孩子要吃的量及種類,改以週或月為單位均衡孩子的飲食,因為「大人也有吃不下飯,或是不想吃的時期,孩子也是一樣.」這兩天青菜吃得少,過兩天再鼓勵孩子吃,孩子不想吃一定有原因,在排除那些原因之前,就先記錄和觀察,不需急於一時,把吃飯變成一件很不開心的事. 毋須執著孩子非得把飯吃光 當你開始尊重孩子身體的智慧時,或許會發現,孩子的身體會做調節,有時吃得多,有時吃得少,有時這個不吃,但有時又開始吃了.這不僅是身體必須的平衡機制,也是一種重要的飲食能力. 二○一三年,發表在美國<兒科>(Pediatrics)雜誌上的調查發現,過半數美國父母,會要求家中青少年把盤裡食物吃完,不能有剩菜.有三分之一的父母在孩子表示吃飽後,仍要求他們再多吃點,導致孩子常吃得過飽. 為何父母這麼執著於把飯吃完?「紐約時報」網站新聞曾指出,大人們從小被教育不能浪費食物,主要是因為上一代活在食物資源匱乏、不知道下一餐在哪裡的年代,小孩必須充分把握進食的機會.當父母沒有意識到這樣的時代轉變,仍把焦點放在「吃乾淨的餐盤」,而不是孩子真實的「飽足感」時,孩子會逐步喪失自我控制飲食的能力,為日後的飲食問題埋下因子. 觀念鬆綁3不必規定吃什麼 不刻意挑戰孩子不愛的食物 父母親也應該允許孩子有些食物偏好的彈性.畢竟,捫心自問,就算是大人自己,也有很多食物是不吃的. 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提醒,吃飯給太大的壓力,反而會讓孩子有退縮行為,所以不要刻意去挑戰他不喜歡的食物,更不要疾言厲色或是氣急敗壞. <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一書也指出,菜色時時替換和多樣化,是讓飲食又好又均衡的保證.每餐都應該要有些孩子熟悉的菜色,由於孩子總是對不認識的菜餚持保留態度,父母要有耐心繼續重複供應這些菜色.一般不認識的菜大概必須上桌十次、二十次甚至三十次,孩子才會碰它,請保持耐心. 挑食沒關係,營養夠就好 面對挑食的孩子,家長別執著一定要他吃下特定的蔬菜.黃瑽寧說,只要孩子能在澱粉類、蛋白質類、脂肪、纖維和礦物質都各有喜歡吃的食物,那麼就迎其所好,讓他吃喜歡的就好;有吃青菜,水果少吃一點沒有關係,但如果有某一大類食物,孩子沒有任何喜歡的食物,那才要擔心有營養不均衡的問題. 別大鍋炒,一次給一樣食物 大樹叔叔觀察,小小孩在吃副食品時的經驗,也會影響日後對食物的接受度.例如,很多家長在製作副食品時,喜歡多種食材混合,認為比較營養.實際上,因為單一食物的味覺比較強烈,小時候吃慣「綜合口味」的食物,長大後接觸到單一食材的味道,接受度相對低,也較容易偏食. 他建議,從吃副食品時期開始,家長最好就是一次提供一種食物,最多不要超過兩種食材混合.一歲後,孩子跟大人一起吃飯時,給孩子的食物也避免一次全放在一大碗公.可以試試「高級餐廳」的上菜方式,每次一種、每次一點點,確定不吃,就換下一道菜.如此一來,不僅方便家長觀察孩子的飲食喜好,也讓菜色看起來更可口、更容易吃完. 延伸閱讀:黃瑽寧:選嬰兒配方奶的基本指標打造一口好牙的4大生活提案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親子天下雜誌網站>.※本文由親子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超強大資訊懶人包!更多懷孕、育兒知識都在這~還有限時好康資訊喔!iOS請按此➡ http://apple.co/1zEGgXMAndroid請按此➡ http://bit.ly/1zEGI8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