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了婚,和老公的感情好是理所當然的,但兩個人共組一個家庭以後,要考慮到的問題就會更多,像是「如何與婆婆相處」就是很多已婚女性共同煩惱的問題. 這篇有不少「當初是卑微小媳婦過來人,現在已成為婆婆」的經驗分享,妳會發現同時做一個「保有自我的人」和「當一個婆婆眼中的好媳婦」,其實一點也不難. 只要掌握幾個大方向,相信大家都可以試著去解決惱人的婆媳問題. 不管孝不孝順,都要有基本的「尊重」如果妳是孝順的媳婦,那當然很好,但回歸現實面每個人對孝順的定義都不太一樣.也許妳今天覺得做了沒什麼關係的事,卻是婆婆眼中的地雷問題,甚至無端被冠上不孝的罵名,那不是很冤枉嗎? 這種時候就要思考每一個人對事情的底線與想法 從懂得尊重開始練習,畢竟雙方來自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家庭,更要有「同理心」去理解彼此. 不管是公婆的日常起居還是心理的空間,妳只要試著尊重她的想法,相信對方也會開始跟著尊重妳,進而寵愛妳. ▲前輩媽媽這樣說:我也沒特別喜歡我婆婆,但當她跟我講話的時候,我會努力直視她的眼睛,聽她說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情緒差時,把婆婆當做「阿姨」為什麼說不要把婆婆當媽媽看待呢?雖然我們在家裡會跟自己的媽媽撒撒嬌,但是一不開心也容易會直接耍任性、發脾氣,但我們並不能以同樣的標準去對待婆婆,期待她的包容. 畢竟隨便說話、做事,自己的媽媽也會生氣,怎麼期待、要求婆婆不會不高興呢? 在情緒不好時,試著將眼前的婆婆當作「阿姨」,也許妳就比較不會隨意生氣,遇到不合理的事物也會更加包容及忍耐,隔著親又非親的關係,反而容易相處的很好. 而把自己對媽媽照顧、關心的態度,也同樣的對待婆婆,透過長時間的相處與培養互動,相信就能慢慢地減少婆媳問題. ▲前輩媽媽這樣說:但有些太瘋癲的婆婆絕對是例外!!!!!媽咪們也不要一昧忍讓!!!!! 不管擅不擅長,都要嘗試做家務現在自己動手做家務的年輕人好像越來越少,而幫自己兒子媳婦做家務的公婆卻有日益增多的趨勢. 尤其有了小孩之後,夫妻很容易就把婆婆當做現成的保姆,但畢竟小孩與家務事都是自己和老公的家庭責任,如果因為工作繁忙而需要請婆婆協助帶小孩,也應該表達感謝,甚至每個月給予一定的貼補金. 每天下班後也應該與老公一同規劃安排家務事,如果總是讓婆婆來煮飯洗衣,久了當然容易累積不滿情緒. 因此,不管擅不擅長,開始嘗試做一點家務事很重要 同住一個屋簷下,廚房也許真的「容不下兩個女人」,即使是從簡單的環境清掃、洗碗做起,婆婆也會因為妳主動分擔了家務而覺得窩心! ▲前輩媽媽這樣說:想當初我剛嫁進去甚麼都不會,連想要吃個水煮蛋都要麻煩婆婆,但在假日嘗試幫婆婆備料以後,她也慢慢地願意教我更多東西,現在雖然還不到廚藝很好的人,但致使也會做幾道看起來邁向不壞的菜. 不要亂抱怨「公婆的閒話」 嫁人的同時,也意味著妳擁有了兩個家,「一個娘家,一個婆家」兩個家對開始邁入新的人生階段的妳來說,都是一樣的重要.記得千萬不要和自己的家人、鄰居,甚至老公抱怨起公婆或大說他們的閒話. 有時只是小誤會,但父母總是疼女兒,一旦聽到女兒抱怨婆婆,可能會因為不夠瞭解對方家庭,以為自己女兒真的吃很多苦,進而累積對婆家的不滿,兩方的家庭戰爭就有可能不定期爆發. 其實學習適度包容與大事化小,甚至化無,這才是不少人後應該學習的持家之道. 不與婆婆正面起衝突 有時候碰到婆媳問題時,有些人會選擇正面對抗婆婆,但也因此把場面搞得很僵.「婆媳問題」有時候比「愛情習題」更難解決,旁人不懂給的意見只會讓妳的心情更不好而已. 一笑置之或用另外一種話術來回應就是很不錯的方法,不正面起衝突並不代表妳很軟弱,反而更可以展現出妳的高EQ與智慧. 電話、簡訊噓寒問暖不要少如果你們平常沒有跟公婆住在一起,就更應該定期的用電話或是簡訊主動去關心他們. 現在很多50、60歲的婆婆們都會學著使用智慧型手機,相信對現在這麼頻繁使用3C的我們來說,傳個訊息、撥通電話應該也不是太難做到的事情. 彼此事先約好方便連絡的時間,之後也會進行的比較順利.第一次與不太熟悉的婆婆聊天講電話,難免都會覺得有些彆扭,但所謂「一回生二回熟」, 聊得久了即使不常見面,一定會讓關係變得更加融洽,婆婆也會覺得妳是一個可以陪著說話解悶的好媳婦. 時時抱持著感謝的心從和老公在一起的那一天,婆婆與自己就是擁有著很密切的關係,即使有時候會有意見不合的時候,也要去看待妳們之間世代的差異與想法. 更要把感謝的心情傳達給婆婆知道,率先發出友好的訊號相信再怎麼嚴肅的婆婆,心裡都還是默默會感動. 不敢說百分百照著以上的方法做,就能成為婆婆心中的超完美媳婦.但用心去認識跟了解婆婆,並且真誠的做到了許多努力,相信多數婆婆也會理解跟看見妳的好. 即使以往曾有過衝突.....也會因為妳花時間努力軟化彼此的關係而有所改變,家庭和諧快樂的氣氛是需要每個成員用心去經營打造的,身為媳婦的妳,是否也想到還有哪些事情可以去努力改變呢? 圖片來源:WEHERATIT*本編輯部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媽咪拜(Mamibuy)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請以分享原網址之方式,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socialmamibuy.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