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繪本中常有著挖寶驚喜最近購入的「一家三口」著實令人動容動容的是透過繪本反映著既有的生活面向是接觸是正視也反映議題在生活被忽略之常態 由小魯出版的「一家三口」描繪的是紐約中央公園動物園中的真實故事企鵝園中有兩隻公企鵝彼此相愛他們與其他企鵝伴侶一般的生活、相愛但遇到孵蛋時期卻面臨他們想也做不到的事情他們雖然也築巢找了顆很像企鵝蛋的石頭來孵化終究無法如其他伴侶般孵育出小企鵝 動物園裡的保育員觀察到此現象找了顆沒人照料的企鵝蛋放到公企鵝的巢中成就他們想與其他伴侶一般的孵育歷程... 陪孩子閱讀「一家三口」時是感動的我的首次接觸同志議題是在大學時期我的孩子則在幼兒時期透過繪本開始接觸 「接觸」本身即存在意義: 1.世代與世代間看似無明顯進展,但改變總在細微中存在著. 2.同志議題在家中是可討論的 我很清楚知道 即使我與林爸是異性戀組合 但從不代表我的孩子將來勢必也是異性戀組合 我最憂心的是「將來孩子身處其間時不敢告知父母」 「未來能否自在生活?」... 這些遠勝於「將來你會不會有伴侶?」(因為這世界上怨偶更多!) 「將來你的伴侶性別為何?」(伴侶不會因對方是異性就不吵!).... 3.「家」不會僅存在保護作用,還需拓展彼此經驗值 所謂的「保護作用」 某程度也可能形成對外隔絕(雖然我們很不愛承認) 人輕易從自身經驗推論外在環境 異性戀家庭自然誤以為「家庭」的組合必然為男與女的組合 可惜不是所有人的情感發展皆循此軌跡 於是 「「家」的組合為何?」有機會重新衝撞與討論 4.當翻轉聲浪僅止於主流文化時,一切了無意義 看著坊間許多繪本標註的主題 每每令人啼笑皆非 繪本是孩子接觸外在世界的途徑之一 透過接觸涵融與擴展既有世界 當繪本脫離生命、生活必然存在的議題 淪為口號與主題性教育時 突顯成人世界的焦慮程度遠勝於一切 這或許也是我更喜歡「一家三口」如此自然描繪著生命存在樣貌的方式 沒有迴避、沒有渲染、沒有強調 因為不過是「家庭」的其中一個型態罷了! 首次閱讀中超人夏發出「媽媽,好怪喔!「家」不都是爸爸媽媽,為什麼是兩個爸爸?」「可是這又不是他們的小孩!」「他們為什麼要拿石頭啊?」.... 這不是孩子的焦慮不過是因為經驗間的差異所產生的認知衝突現象人在認知進入失調時會經歷重新同化、適應歷程在此歷程後經驗才有機會獲得拓展衝撞後的討論之所以有趣就在於有機會拓展既有認知、經驗以協助重新適應 「一家三口」中用溫馨與貼近生命方式為故事劃下句點而保育員接受生命既有現象的態度與後起作為無疑成了家庭順利發展的幕後推手 「日落時,三隻企鵝會回到巢裏. 他們會緊緊的相擁入眠,就像企鵝園裏其他企鵝一樣, 就像動物園裡其他動物一樣,就像這座城市裡其他家庭一樣.」 而我們雖然不是紐約市的家庭之一卻是全世界的家庭之一三隻企鵝的家庭不過如同我們一家三口般的生存著、相愛著能從認識他者,拓展外在世界到回歸自身繪本的深厚處也在此處彰顯很有深度的一本書~ 同步與今年報導者「走入同志家庭」系列報導產生呼應有興趣者可繼續連結閱讀「走入同志家庭1」布丁男孩的2個媽媽「走入同志家庭2」同性伴侶怎麼養小孩?10個問題解惑「走入同志家庭3」其實我們都一樣「走入同志家庭4」原來我們是次等公民「走入同志家庭5」比利時的彩虹啟示「走入同志家庭6」我的T媽媽教我的,不是恨 「繪本小資訊」 書名:一家三口文:賈斯汀.理查森/彼得.帕內爾圖:亨利.柯爾譯者:陳培瑜出版社:小魯新公民繪本初版:2016年5月 更多生活紀錄與分享請連結「粉絲專頁」與「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