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愈來愈常在公共場所看到沒有規矩,甚至像是小霸王般目中無人的孩子,然而陪伴在旁的父母親卻非常淡定地毫不制止或教導.其中除了極少數的孩子也許有天生的精神障礙,我相信大多數應該是正常只是缺乏家教的孩子. 我總是覺得台灣有不少家長在孩子不同成長階段所採取的方法與重點剛好顛倒了.往往在孩子還小時,崇尚開放式的教育,以專家的話為聖旨,說「父母要當孩子的朋友」,認為一切事情都必須跟孩子「好好商量」,以致於孩子才剛學會走路、講話,就讓孩子予取予求.其實父母就是父母,在孩子習慣與人格養成的初期,不應該以「當孩子的朋友」為藉口放棄管教的責任,孩子必須聽從父母的話,從小要求他們負責任守紀律,如此才有利於一路陪伴他們度過青春的叛逆與狂飆期. 當 孩子的紀律與常規都順利養成,而且對人體貼有禮貌,家長就能夠放心讓孩子獨立自主去處理事情.一個從小被父母寵慣著長大,被過度安排的孩子,是無法在這個競爭劇烈的社會生存下來的,而且挫折容忍力也是這個時代孩子最欠缺的一堂課,因此在可控制情況下,父母也應該在生活中,有機會讓孩子可以受點苦,可以傷心難過,好好哭一場. 以溫柔而堅定的方式建立孩子的規矩,要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承擔後果,是現代忙碌的父母最該學習的.有許多在職場上非常能幹頂尖的父母,忙得沒有時間陪孩子,好不容易出現在孩子面前時,不是動口責罵、批評孩子,就是滿懷愧疚地寵溺孩子,父母要常常提醒自己不要觸犯如此兩極化的情況. 孩子需要被要求被限制,其實他們也渴望生活中有個可以遵循的底線,這是所有父母都必須知道的祕密.當孩子知道他們可以自由活動的安全底線在哪裡,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清楚地知道生活中有一道絕不可越界的圍牆,反而可以讓他們很有安全感的成長與發展. 若家長分不清「尊重」與「放縱」的差別,對於「讚美」與「獎賞」的使用也不夠謹慎的話,也許就會養出一個自我中心的小霸王,當孩子還小時尚不覺得有何不妥,等到孩子到了青春期逐漸脫離父母掌握,這時父母開始擔心孩子變壞,反而採取高壓手段,以「我是為你好」為藉口阻斷了親子坦誠溝通的機會. 孩子小時候理智分析的大腦發展尚未成熟,實在不必耗太多心神溝通講道理,他們也沒有太多能力來自主選擇,父母陪伴重點反而該放在生活常規的養成及負責自律的習慣.到了青春期階段,一個行為舉止讓大人放心的孩子,父母才可以跟孩子以朋友般的態度相處以及互相分享心靈的感受,親子間的親密感才有可能真正的建立. 從負責紀律到創造力的培養 去年底寫的「從慣寶寶到小皇帝」這篇文章,引起了不少共鳴與回嚮,當然,其中也一定包含了許多的誤解. 前一陣子,曾接到一封朋友寄來的信件提醒,他的孩子在公立幼兒園讀中班,發現當遊戲時間孩子在遊戲區玩時,老師居然規定小朋友玩具該怎麼玩,遊戲過山洞也必須遵守從那裏進那裏出,當他跟老師溝通應該讓孩子自在的玩,想不到老師居然拿出我這篇文章給他看,並且在「從小要求負責任守紀律」這句話旁以紅線圈出,老師暗示是在教導孩子守紀律. 的確,以玩遊戲這點來看,這位老師似乎誤解了我的意思.我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要求孩子一定得養成的紀律與常規,是指生活作息以及待人接物這類與人相處的品德方面,至於學習的內容與方式,是非常開放甚至可以說是浪漫的. 所謂生活作息包括幾點鐘睡覺,幾點鐘起床,飲食習慣(少吃油炸食物不吃零食,只能喝白開水),每天必須運動的習慣等等,當然,從情境塑造養成孩子自動自發的學習紀律也是我們教養的重點.其他如每天必須分擔做家事,也是沒得討價還價的,另外假日參加活動或當志工時,也正是訓練孩子在與同儕或大人互動時表現恰當舉止的大好時機. 我相信這些要求與學習內容的開放是不衝突的,像我們跟孩子平常在家一起看電影、看小說,假日上山下海攀岩溯溪,玩得很瘋,百無禁忌,讓孩子的想像得以天馬行空. 我覺得當孩子作息有規律,生活單純且穩定,就可以不必要為日常瑣事傷腦筋,省下的精力反而可以好好放在學習內容的多樣化.總是覺得把時間在浪費處理混亂的生活細節與物質欲望,是非常可惜的. 而且我所要求孩子養成的學習紀律主要是一種自我要求的態度,不是標準答案的訓練,更不是抹殺自由創意的想像,也不是過度安排孩子大小事. 當一個孩子能夠自我負責,加上良好的生活常規,就是我所謂的有紀律,這種紀律對於創意的發展是很重要的.做了一輩子創意工作的著名建築師潘冀與廣告才子孫大偉,就曾經一再強調,講究紀律,對做創意的人非常重要,因為只有非常有紀律的人,才能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來思考,並且將創意執行出來. 我們往往以為創意這種能力是天生的,有這種才華的人,當需要時就會迸出創意來,其實並不是,根據研究,創意的來源不是靈光一閃,它得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培養,在不斷挫折中反覆練習,在不斷失敗中仍能夠有勇氣繼續挑戰,所有成功的創意,全都須經歷一段漫長且既專注又有紀律的努力過程. 因此,我們在支持孩子多元發展並鼓勵他們懷抱夢想之餘,也要記得,若孩子的自我控制不足,沒有學習的紀律,是無法逐夢踏實的,那麼也許會在遭遇挫折後一蹶不振,甚至產生嚴重的情緒困擾或負面的人格特質,那麼離我們當初的想像反而愈來愈遙遠了. 李偉文醫師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著作:「教養可以這麼浪漫」、「閱讀是最浪漫的教養」以及童書繪本「陪鍬形蟲回家」..等書.本文來自李偉文部落格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