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暴制暴」的教養方式好嗎? 還是「以善制暴」的方式好?有對夫妻從戀愛到結婚,感情一向不錯,可是自從生下第二個兒子後,兩個人開始有了爭執.那天,兩個人各抱一個兒子,一個約四歲,一個約兩歲,一家人坐在我的面前,希望重新調整他們的關係.這時,活潑調皮的小哥哥不停地出手拍打抱在媽媽懷中的小弟弟,爸爸也一直動手阻擋,而媽媽則一臉無奈.從這一幅簡單的家人互動畫面,已經可以看出夫妻吵架的癥結了.原來爸爸不准小哥哥「欺侮」弟弟,因此只要小哥哥稍有動作,立刻出聲或出手限制,在爸爸的想法裡,做哥哥的應該疼愛弟弟、照顧弟弟,怎麼可以亂打弟弟呢?媽媽則認為小朋友打打鬧鬧是常有的事,不需要如此嚴格對待.夫妻倆會有如此不同出發點,其實和他們的原生家庭有關.爸爸來自比較傳統保守的家庭,認為小孩不對就要立刻教訓;而媽媽來自互動開放的家庭,認為孩子吵鬧是正在學習成長的好機會,不需要惡臉恐嚇.這時,身處兩方中間人的我,要如何來調解呢? 幸好這位爸爸是誠懇善意的人,在對談中,他表達了渴望儘速改善夫妻和親子關係的意願,因此,我建議他「三思而後行」.第一「思」:從生物學的角度來了解,生命本身就有互鬥爭寵的基因,小朋友往往在打打鬧鬧中一邊當遊戲、一邊當學習.第二「思」:從排行順序來了解,當小哥哥發現自從弟弟出生後,自己在家中的寶座被搶奪,多少會有不滿、會有擔心,因此不知不覺開始了打弟弟的舉動.第三「思」:從衝突管理的藝術來了解,如果小兄弟常為了嬉戲吵鬧而被責打,極有可能在成長過程中彼此挾怨、誤會連連,致使親子關係也陷入緊張狀況. 那麼,這時,該怎麼「行」呢?我建議爸爸--不要急著追究孩子「為什麼犯錯」?最好是教他「接下來怎麼做對」才更重要.例如,帶著小哥哥的手去撫摸弟弟的手臂,然後說:「愛愛!」來引導大兒子和弟弟相處的正確方法;否則,當小哥哥打弟弟,爸爸打小哥哥,小哥哥又去打弟弟,如此在「以暴制暴」的惡性循環中,全家的關係就糾結成一團了.總之,要重建家人互動關係,「以善制暴」才是長遠之計. 吳娟瑜老師國際演說家、親子教育專家、婚姻兩性專家.演說5000場次以上,著有「不是全能爸媽,一樣教出好孩子」、「沒有教不好的孩子」、「爸媽一句話,影響孩子一輩子」等書.終身目標:「把好的影響分享給更多的人」.本文由吳娟瑜老師授權轉載 BLOG:http://wuchuanyu.blogspot.tw/臉書:https://goo.gl/s873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