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一個階段終了,迎向新的開始,不管大人或孩子,大都會滿懷鬥志的訂下新的計畫,新的目標來面對新的開始.只可惜人雖然有向上之心,但是本性也是好逸惡勞的,因為挫折或本身意志力不夠而放棄原先的計畫或夢想,也是人之常情. 當我們一再地放棄自己擬定的目標時,會對自己失望,喪失信心,最後也會失去自己的熱情. 不管是讀書或運動,許多列在我們預定計畫裡的事情,往往都是一些我們認為重要、該做、但是自己過去一直做不到的事情.想要勉強或鞭策自己去做一些不太想做的事,其實會消耗我們的意志力.最近有很多研究指出,意志力是一項有限的資源,就跟我們的肌肉和力氣一樣,用愈多愈累,某天當我們的意志力用盡了,就很容易放棄並隨波逐流. 這就跟精神、體力相同,早上起床的時候精神最好,忙了整個上午後,到下午或傍晚就累癱了.不過好消息是,意志力也跟體力一樣,可以透過訓練而增強,的,意志力愈強,自我規範的能力就愈強.當然,鍛鍊意志力不是件容易的事,其他的研究顯示,要增加一個人處理困難事物的意志力,最好的做法就是「習慣成自然」,當我們把行為變成習慣,就不會動用或耗損掉有限的意志力資源了. 任何習慣的養成都是來自於「環境提示」「慣性行為」、「獎酬報償」,三階段形成的習慣迴路.這迴路起初可能是思考後的選擇,但是當反覆做了很多次之後,就會愈來愈自動,不必再做任何刻意的努力――就是意志力――也能持續的進行.想要養成好習慣,我們可以先觀察了解自己目前有那些不良習慣,然後在環境提示與獎酬報償沒變的情況下,將舊的慣性習慣轉換為我們想要的好習慣.舉例來說,如果冰箱擺滿各種甜點、飲料,卻要克制自己不拿,這實在是是強人所難.若冰箱裡只有健康的飲料或水果,我們打開冰箱只會拿到健康食物,自然就能會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了. 想建立新的良好習慣,最好是一次一個去做,等行為真的變成習慣之後,再去建立第二個、第三個.有專家建議可以為想建立的習慣打分數,如果它能帶來的好處愈多,造成的壞處愈少,也會增強我們實踐的動機;接著具體定義這習慣可操作的行為內容,比如減重不要只是空喊「我要減重」,而是訂出具體目標,知道自己要減幾公斤,要採用什麼做法?是多做三十分鐘運動,還是少吃一餐……定義愈清楚,就會愈容易做. 而且如果把目標拆成小步驟,就更容易成功,因為人們在離目標愈近時,力量也就愈強,最後是詳細紀錄,像寫感謝日記也是很有效的方法,因為我們在紀錄的時候,也是對自己的潛意識與腦神經中樞,提供正面回饋的獎勵. 當我們能陪著孩子一起檢視他們訂的計畫,然後協助他們建構適合的環境,當孩子能夠一步一步完成目標,除了可以恢復他們的自信與主動學習的動力之外,也會更積極熱情地迎向未來的挑戰. 李偉文醫師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著作:「教養可以這麼浪漫」、「閱讀是最浪漫的教養」以及童書繪本「陪鍬形蟲回家」..等書.本文來自李偉文部落格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