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照書養,老二當豬養.」這句開玩笑的話,多少也如實呈現了一個新手父母從戒慎恐懼、擔心孩子跟別人不一樣而不斷查閱著書本,檢查自己孩子的生長進度,然後到有了經驗,知道書上的建議也就只是建議,就放心地把孩子像養豬仔般,不那麼斤斤計較了. 的確,因為我們家是生雙胞胎,所以很早就知道雖然孩子的成長有一定的規律,但也了解每一個人的發育其實有些個別差異,不必和書上或朋友作比較,然後擔心自己的小孩是不是不正常. 不過人類就像所有的生物一樣,在認知與學習上,也會有特定的敏感期,也就是到了某個時期就會特別喜歡做某些事,學習某些技能會比較有效率.如果我們能適當的理解,就不會揠苗助長,被廣告詞「不要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點」所恐嚇. 人生不是百米短跑,更不是每一個人都必須擠在同一條跑道上的比賽,應該常常提醒自己,要讓孩子用他自己的步伐前進與成長. 澳洲某個原住民部落他們慶祝生日的方式並不是隨著年齡成長來紀念,而是依自己的心智與學習的成熟度來決定在什麼時候慶生. 我喜歡他們這種過生日的方法,因為一個人的成長真的不是等速的,不管是生理肉體上或心理智慧上都是如此.在進入青春期之前,大部分孩子身高體重差距不大,但是從十來歲到十六、七歲的青春期,往往就在某一個暑假就突然長高,真如童謠說的「一眠長一吋」. 對於心智的成熟也是如此,不是等速線性的,就像讀化學時學到的原子能的能階,也許很多年就在同一個地方跳著,但是突然某一個時刻,有了足夠的動能,就跳到另一個能階,這個越過某個障礙的瞬間,我們以「突然開竅」來形容. 這個經驗在小留學生身上很容易看見,當孩子來到一個全然陌生語言不通的國度,頭三個月,或者起初半年一年,完全無法對談或閱讀,但是非常神奇的,就在某個瞬間,突然他就「開竅」,從此對答如流,一飛千里. 當父母了解這種情況,或許就不會太擔心,只要孩子持續學習,繼續在這個真實的世界裡生活,願意看書、上課、參加活動,我們應該給他們多一點的時間與大一點的空間等待他們,就像蝶在破蛹而出之前,蛹的外觀看起來不是安安靜靜似乎毫無變化嗎?但是在蛹裡面可是正在進行一場翻天覆地的劇烈重組呢! 在孩子從哇哇出生到學爬學走,然後搖搖擺擺的上幼稚園,再來似乎突然就跳入比父母還高的青春期,這十年來的時光,對我們忙碌的大人來說,只是一瞬間恍如昨日的事,但是對孩子而言,卻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如同毛毛蟲、蛹、到蝴蝶,完全不同的生命型態. 這些階段大致是明顯的,我覺得孩子在上小學之前,父母親應該是孩子的玩伴,陪著孩子探索這個真實的世界,絕對不能把孩子交給電視手機或平板電腦. 到了小學,父母是孩子生活的典範,禮貌規矩的指導者,同時也是養成孩子自我要求,生活常規的重要規範者,我們可以不打不罵孩子,只要溫柔而且堅定的要求,在小學階段的孩子應該會遵從父母的指導. 到了中學,當孩子已有良好的生活習慣與價值觀,父母才能放心與放手,才有機會跟孩子變成親密無話不談的朋友. 當孩子進入大學或社會,父母就應該退居幕後,成為孩子的顧問.所謂顧問就是當客戶(也就是孩子)不來詢問尋求建議,我們有再多的看法或意見,也只能留在自己心中,也就是當孩子成年之後,我們要尊重孩子的獨立自主,甚至要強迫他們獨立自主,如此才不會在不知不覺中,讓孩子從「媽寶」變成不願意面對社會挑戰的「啃老族」. 李偉文醫師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著作:「教養可以這麼浪漫」、「閱讀是最浪漫的教養」以及童書繪本「陪鍬形蟲回家」..等書.本文來自李偉文部落格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