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的優美感,我們看得出來;她和人的相處,也越來越自然.」著有「鹽田兒女」等小說的作家蔡素芬,這麼形容著女兒孔令凡,自幼稚園大班就走入「生活律動」課堂,這麼些年來所展現的身體「書寫」. 幼兒時的令凡,有一段時期是個「很有情緒的孩子」,大人總覺得,她的情緒和精力,「好像沒有一個出口」,顯得亂竄迸發. 蔡素芬的先生,是中研院的學者,帶領的一個研究生曾在雲門習舞,知道令凡的情形,建議他們不妨讓她去上雲門的「生活律動」課. 「上了之後,有很大的進步,對她的情緒是很正面的.」蔡素芬說,「也許她自己不知道,但我們都看得到效果.」這「效果」很難言喻,但做媽媽的,會感覺得到女兒每次上課的開心,會發現她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律動」,即使是彈琴時身體的姿態,即使是在和媽媽等車時不經意流露的一個「舞步」. 媽媽欣賞著孩子的舞步,問她,是雲門課堂上「教的嗎?」女兒答,「是自己編的.」這就對了,不需要讓孩子依樣畫葫蘆,而是當她們的內在被引導、被激發出來,身體自然就會展現出來,孩子自己就可「創作」起來. 上了幾年課,這中間,孩子確實也會有不太想上的時候.「小孩子喜歡新鮮感,對長期上課的模式難免有厭倦感,但做家長的,確實看到她有進步、有不一樣,而且是正面的,就該堅持下去.」蔡素芬說. 尤其爸爸很堅持.蔡素芬因為在報社任職,上班時間在晚上,所以平時大多是由先生陪令凡去雲門上課.專長在免疫學的令凡爸爸,直接感受到「生活律動」帶給女兒的幫助,因此堅持不讓她中斷課程,也一路陪伴著女兒. 媽媽雖無法帶女兒上課,但會帶著女兒一起參加作家朋友們的聚會.她很喜悅的發現到,小小令凡置身長輩中,也能自在的和名作家相處. 小時候曾經情緒化、脾氣好像找不到發洩出口的小女孩,漸漸不同了.「她的身心有了平衡,肢體舒展開來,和人的相處也很自然.」蔡素芬不時提到「自然」這一點,包括,女兒對音樂等感受,也很自然的靈敏起來. 「當孩子的身體舒展開來,對人、對環境的接受度就變大了.」關於女兒與「生活律動」寫就的篇章,蔡素芬下了註腳. 更多內容請上<雲門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