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時候常會說出一些讓大人很驚訝的話,有的成熟超齡、有的根本神回應、有的負面地嚇人、有的又富有哲理,也有的出口成髒.其實孩子的吸收力真的很好,從身旁的大人、電視與各種傳媒、同儕等的口中,都可以學到很多很多詞彙與觀念. 身為一個職能治療師,走在路上不免會多留心觀察經過的家長與孩子間的互動(職業病).曾經我看到一個孩子在走路時很想跟媽媽說話(媽媽沒有在忙,純粹慢慢地走路),但只要他開口媽媽就說:「吵死了!我不是叫你不要講話嗎?閉嘴!」孩子:「媽媽,我真的好想跟你說話...」但他媽媽總是搶拍回說「閉嘴、煩死了、講都講不聽、再說話打你唷」等等. 我沒看到之前發生了什麼事情,也或許是媽媽身體不舒服還是其他原因,所以無法評論什麼,但孩子邊哭著邊祈求想跟媽媽說話的樣子,真的令人心疼,我心想:「家長是不是能換個方式說呢?」這是一篇共勉文,其實做為職能治療師,我自己也有需要改進的部分. 我都會讓家長進來治療室一起上課,有次在治療室中我問3歲的孩子:「你拿這個東西要幹嘛呀?」爸爸就重述我的話問孩子:「你拿這個東西要做什麼呀?」此時,我突然一陣羞赧(應該沒有被察覺吧?),心想:「唉呀,說"做什麼"確實比"幹嘛"好聽多了.」之後的上課我便開始小心自己的口頭禪,不過有時仍會不小心脫口而出:「你在幹嘛呢?」而爸爸又會重述我的話去問孩子:「你在做什麼呢?」 讓照顧者進來治療室,他們跟孩子之間的對話,過去常是我扮演提醒的角色,這次的情況竟然互換了.這個例子中,其實我的用語也不算不好,就是太常簡略又習慣性地講「幹嘛」,但身為一個指導者,應該可以更好,至少我意識到自己要在孩子面前更加注意. 如同這個例子,身為照顧者的大人,是不是會有不經意的口頭禪成為了言教,潛移默化了您的孩子呢?「煩死了」、「好吵唷」、「討厭」、「可惡」(或是用了一些其實可以更好的詞彙)嚴重一點的,我甚至看過4-5歲的孩子輕鬆地問候別人的爸媽跟祖宗十八代,因為身旁的人沒惡意的口頭禪都這樣... 另外,有些孩子是後天影響,個性才變得像照顧者的.照顧者自己是否負面思考、偷懶、沒有原則、輕易妥協、按照心情做事情並對待他人?卻要求孩子要正向思考、勤勞、叫他做什麼他就要做什麼、不可以討價還價、不能情緒化對待別人! 又是個一起加油的概念了XD再說一次,為了孩子、為了將來社會的主人翁, 我們一起加油吧!黃彥鈞職能治療師,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職能治療系畢現任:臺大醫院北護分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專長:兒童發展遲緩、注意力缺失過動症、自閉症、肌肉低張、社交情緒、親子教養問題等評估與諮詢.東森、超視、三立電視台等固定專家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OTHuangyenchun/部落格:http://othuang777.pixnet.net/blog本文由黃彥鈞老師授權轉載原文連結:http://othuang777.pixnet.net/blog/post/206368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