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有個媽媽在線上發問,語氣中充滿無奈與徬徨,她問道「老師,我的孩子才兩歲,活動量很充足,但是我覺得還可以接受,因為要他乖乖地坐好他也可以做到,就是沒給他事做的時候,他就喜歡在家中跑來跑去.家中老人家看了心煩,常常罵孩子不受教,也會唸我不懂得管教小孩,我該怎麼跟長輩們溝通?又不會讓孩子失去活動的機會?」 這樣的問題其實經常出現,只要家中有長輩、孩子活潑一些,媽媽就常受到這樣的責難,想跟長輩溝通,長輩反而認為是媽媽在強詞奪理;不溝通,又怕孩子失去了從活動中加強感覺統合發展的機會.我常建議媽媽,在家中準備一顆球,小的塑膠球也好、大一點的海灘球也好,只要孩子被打到不會痛、不會跌倒的球都可以.當孩子在家中跑了起來,媽媽就把球丟給孩子,不論孩子把球踢了回來,或是開始追著球跑,看起來都是一幅孩子玩樂的畫面,這要比單純沒有目的的奔跑來得比較容易被老人家接受.其實由於年長的人,對於過度的聽覺與視覺刺激,大腦常來不及立刻處理,因此情緒就會受到牽連,而表現出煩躁、甚至是憤怒,但是我們若能引導長輩快樂地享受孩子的遊戲過程,其實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球,其實是孩子很好的玩伴,球的顏色可以刺激視覺細胞;球可以讓孩子丟接,訓練手眼協調及手臂力量;球可以讓孩子踢,訓練雙腳力量與平衡能力;球可以拍,讓孩子聽覺得到刺激並且訓練節奏感.球有好多好多的好處,但是並不是把球給了孩子就能幫助孩子,重要的是需要父母親的陪伴,孩子才能樂在其中,大腦因而才能處理這些資訊,進而促進各項能力進步! 您會跟孩子玩球嗎?重點是要孩子玩得快樂、玩得沒有壓力,絕對不是要遵守嚴格的規則,更不可以父母親玩得比孩子還熱衷,因為這可能一不小心就把球往孩子臉上砸去,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我最喜歡的就是跟孩子丟接球了!因為丟接球的過程中,我們除了聊天,還能玩九九乘法、詞句接龍、快問快答.就以「快問快答」來說,孩子把球丟出來時,同時要問我問題,而我必須在接到球、把球丟回的短暫時間內,回答問題並問問題,所以這是需要快速反應,而我們也常常因為時間短暫、來不及思考而問出奇怪的問題,或是答非所問,造成很爆笑的局面,反而讓這一場訓練手眼協調、機智反應的活動中,充滿了笑聲. 如果孩子還小,不會丟接球,那麼可以從滾球開始,一邊滾球一邊跟孩子說故事;也可以以彈跳的方式傳球,讓孩子數數看球可以彈跳幾次才停下來.另外像跟著孩子一起追球、一起拿很多球來打擊目標,也都是很棒的遊戲!其實家長們先別在意球類遊戲帶給孩子什麼訓練,只要跟孩子玩得好玩、您也樂在其中,這樣的遊戲就是最好的親子陪伴遊戲! 張旭鎧職能治療師現任百能腦科學研究中心首席教練、適健復健科診所副院長、台灣兒童潛能發展 協會秘書長、台北市青少年暨兒童、關懷福利協會秘書長、中華民國先天及代謝疾 病關懷之友協會監事.本文來自張旭鎧職能治療師部落格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