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新手媽媽可以獲得更實用的經驗,我的哺乳區徵求各種特殊的哺乳媽媽經歷: 唇裂寶寶、唇顎裂寶寶、早產寶寶、乳頭凹陷媽媽、乳頭過大媽媽.....等等,歡迎您將您的真實經歷寄給我,我會稍加整理之後,公佈在我的哺乳專區,希望能幫助跟您有同樣經歷的媽媽.我的母奶兔寶寶 文/宜靜 在懷孕時,我就發現肚子裡面是個唇裂寶寶...不知道是否有顎裂,只確定是個單側的唇裂寶寶.透過了「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我接收到了很多關於唇顎裂寶寶的照顧訊息. 除了療程的知識之外,最主要的大概就是關於「哺餵」了.當我知道「唇裂顎裂」的寶寶一般來說都無法正常的透過親餵來獲得母乳,必須用吸乳器來取得母乳再用特殊奶瓶來餵食,不免有些許失望.因為~~我想親餵母乳. 記得剛生下晨晨的時候,護士良好基本資料,並包裹好之後,將她抱近我身邊讓我看看情形.當我看到她的那一煞那,終於放寬心了,晨晨的唇裂還沒裂到鼻子,是不完全性的,發生顎裂的機率應該很低.醫生告訴我晨晨等等會被抱到 7F 的新生兒加護病房來做詳細的檢查.大約9點多,小兒科醫生來電說晨晨目前初步檢查,只有唇裂,軟硬顎都正常.終於到了晚上可以到 7F 新生兒加護病房,仔細的看看晨晨,也聽護士說了她喝奶的情形,還不錯,不過脾氣不好,很兇!! 第二天,11點的面會時間,護士問我要不要試試看來親餵?我毫不猶豫的答應了護士.馬上到 7F 的加護病房後方,有個小型哺乳室.剛開始餵食時,並不是很順利,衛教的護士老師幫我"橋"好位置跟角度..但晨晨還是狂哭.護士拿了小量杯裝先讓她喝一口,讓他不再哭,再讓她慢慢的"喬"角度試吸看看.吸了幾口之後,終於見識到她兇八八的功力...因為..很難喝的到,跟用唇顎裂奶瓶的流量差很多.且是那時候的量還沒有很多,不過她吸允的能力非常好,很會"發奶".直到她又生氣的放開大哭時,嘴邊邊有的痕跡,就知道她已經喝到了. 比起用特殊奶瓶,她需要花更大的力氣來取得,就算是親餵, 她也需要比一般的小寶寶要來的用力.要將唇裂的部位想辦法補足,讓嘴巴變成真空狀態,這樣子要喝就不是很難.接下來幾乎兩三個小時我就得從 6F 到 7F 去餵奶,每次剛開始餵的時候,總是要將她唇裂的部位想辦法貼近乳房,讓她的口腔能保持真空,也不會吸入太多空氣.所以每次餵奶時,護士阿姨們很幫忙的幫我"喬"各種角度,讓她能夠喝的到奶. 第三天,晨晨抱到身邊就會自動的要找喝,不過還是要調整嘴巴跟乳房的緊密度.漸漸的調整的時間已經縮短了很多,可以讓她很快的喝到. 經過第二天整天的吸吮,今天已經有奶陣的情形了.親喝母對晨晨這隻兔寶寶已經不是問題囉! 一直到了開始裝牙蓋板,才出現一個大問題,裝了牙蓋板根本吸不到.問了牙科的醫生,他也說的確是如此:「喝不到」!和老公討論過後,決定讓晨晨當個不聽話的病患,牙蓋板只回門診當天才裝,平常不裝.因為晨晨並沒有顎裂,裝牙蓋板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撐鼻子」.既然手術後還會有鼻套來撐鼻子,現在就讓她能「暢飲」是最重要的事情..滿三個月之後的唇修補手術,手術當天清晨兩點多開始禁食.點時趕緊挖晨晨起床喝, 就怕他在禁食時間要喝. 手術後, 從恢復室回到病房,護理小姐來做術後的教育,也指導該如何哺餵.只是晨晨在清醒之後,急著要喝,媽媽先用大棉棒沾些水給她喝,見她很排斥的狂哭,護士有交代要先餵水,沒吐之後在餵奶,熬了5分鐘之後見她沒吐,開始將早上擠好的,用滴管試餵,小晨晨恨死滴管了,根本連都沒碰到就哇哇叫,於是在改用小量杯,她也不要,那用棉花棒好了,也不要....見她哭的呼天嗆地的,偷偷的將塞給她,看看能不能先安撫下下好了~ 只是擔心她的傷口會不會裂開, 不過見她很認真的一口一口吸,且不再哭了~吸吮的能力跟開刀前差很多,我想應該是「餓」大於痛吧!那就繼續讓她喝到飽.下午護士來關心情形, 有跟護士提到她喝的問題. 護士還是說不建議我親餵,於是得偷偷的親餵.為了給護士有交代, 於是擺了滴管跟奶瓶跟擠奶器放在床邊, 直到第二天醫生巡房, 我才告訴醫生她喝的情形. 醫生說:「那很好阿!那等等就可以拔針了.不用擔心傷口會因為吸吮而裂開.她喜歡親餵的話,就讓她喝,能喝就好, 體力也恢復快.」 隨著月齡的增加跟修補的完成,晨晨在親喝的功力上倍增,親喝順手很多,白天在保母家瓶餵反而不是很順暢,一直尋找她想要用的奶瓶奶嘴.隨著越大越"懂事",晨晨只要有媽在身邊,她一定抵死不從的不用奶瓶喝. 原文連結:http://anyichen.pixnet.net/blog/post/19892346陳安儀老師自小就是個好奇寶寶,興趣廣泛,尤其喜愛閱讀與寫作.台灣大學中文系畢,曾任電視節目「女人女人」、「綜藝萬花筒」等節目企劃、製作,後轉任民生報、壹週刊影劇記者,媒體經歷十餘年,在台灣享有高知名度,常提出獨具看法的親子教養、兩性觀點.「陳安儀的筆下人生」部落格目前點閱路破2千萬人次,擁有海內外眾多媽媽粉絲,為親子天下嚴選親子部落客.常任談話性節目來賓、專欄作者. 粉絲團 部落格本文由陳安儀老師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