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不再問「為什麼」,就會產生「成見」 人為什麼會有成見?假如完全沒有成見,會怎麼樣呢?說得極端一點,我們必須一一思考:「我為什麼要穿衣服?」「我應該要相信家人嗎?」「我應該要吃飯嗎?」能夠閱讀、理解書本上的內容,都是因為有過往經驗累積的「成見」.人為了更有效率的生活,避免不必要的思考,所以就有了「成見」.小孩子的成見還在發展中,所以會不斷的問:「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車子跑得快?」「為什麼爸爸要去上班?」「為什麼太陽那麼亮?」這些對於大人來說都是理所當然、不用一一思考的事情.因此大人會打斷孩子永無止盡的疑問. 孩子:「為什麼一定要去幼稚園?」父母:「因為去幼稚園,以後才能上小學啊.」孩子:「為什麼要上小學?」父母:「因為要念書啊.」孩子:「為什麼要念書?」父母:「那是因為……?不要鬧了,趕快去準備明天上學的東西!」很多人小時候都跟父母有過這樣的對話吧?像這樣一直問:「為什麼?」不斷的追本溯源,就陷入了「無限回歸」. 小孩子認為,只要一直問:「為什麼?」最後就能找出答案.但是有判斷力的成人知道,一直問下去也不見得會有解答,所以會在適當的時候停止問答.找不到答案的孩子,在半信半疑之下接受了「一定要讀書」的想法,這就變成了成見,而漸漸的被「為了考試一定要用功」、「一定要進好學校」等等各種成見所束縛.「不會念書的小孩就完了」也是社會恣意創造出來的成見.就像「一定要用功」根本沒有合理的根據,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沒道理的. 左圖是很有名的一幅圖,有的人會看到老婦人,有的人會看到年輕女性.同一幅畫每個人看到的卻不一樣.我們在認知事物的時候,每個人特有的「濾鏡」會確立特定的看法,讓其他的資訊和背景都往後退.以這幅畫來說,要同時看到老婦人和年輕女性應該很難. 我們會從不完整的資訊中,讀取到完整的意義,那是因為,我們都是透過心中的濾鏡在解讀資訊.我們從資訊中建立適合自己的秩序,構築自己可以接受的完整意義.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拒絕被支配的勇氣>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36273本文來自時報出版授權轉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