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可能會好奇,為何要分享的是「猶太教養」?難道中國教養?美國教養?英國教養?還是日本教養不好嗎?當然不是不好,只要能找到適合自己與孩子的教養方法,沒有甚麼是絕對好或不好,重點是要能適合就好!我會想了解猶太教養的起源是來自「諾貝爾獎」,有天我發現,諾貝爾獎所頒發的獎項都是對於該項獎項的成就所賦予的最高鼓勵與肯定,但為何,來自全球參與的諾貝獎,得獎人中有高達三分之一左右是「猶太人」?這個問題引起了我對猶太人的好奇,以及他們是如何教出這麼多獲獎的諾貝爾獎得主,尤其猶太人口數只佔全球約0.2%...!!!這個神奇的數據讓我直呼不可思議啊,簡直是大大驚奇,讓我更想深入了解猶太人與他們所受的教育是否與我們不同?在這裡我不深入探討猶太人的顛沛流離的歷史與生活,就先單純從大家從小就常聽聞的「愛因斯坦」說起...我們先來看看以下這段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qXmz9sTE5w&t=3s愛因斯坦是名猶太人,即使至今,他仍是一個充滿傳奇與話題性的人物.愛因斯坦到3歲才會開口說話,家長一度懷疑它是不是低能兒?5歲時,父親送他一個羅盤(指南針),他可以玩著這個指南針整天不吃不睡.9歲時,當所有的孩子在河邊一塊遊玩的時候,愛因斯坦獨自一人看著河的對岸,其他孩子的媽媽對愛因斯坦的行為完全不能理解,並對愛因斯坦的母親說「你的孩子為何不和大家一起玩呢?」沒想到,愛因斯坦的媽媽卻很有信心的回答說:「他在沉思,我相信我的兒子未來肯定會是個教授!」 故事先暫時到這裡,我想試問,如果你是愛因斯坦的家長,你看到所有的小孩都在一塊玩,但唯獨你的小孩獨自一人坐在一旁發呆,你會有何想法呢?當其他孩子的家長來問你「為何你的孩子不和大家一起玩呢?」你會怎麼回答呢?我第一次看到這段故事時,覺得愛因斯坦的媽媽實在太特別了,因為如果我是家長,我應該會很擔心我的孩子是不是在與同儕的相處上產生問題,不喜歡群體活動呢?需不需要帶他去找醫生或心理諮商師聊聊呢?再怎麼樣我應該不會有「他在沉思,我相信我的兒子未來肯定會是個教授!」這樣的回答!這就是猶太教養一個特別之處,他相信他的孩子,並且予以肯定!但傳統的臺灣教育,我們很少這樣鼓勵和相信自己的孩子,多半我們會先予以負面的想法,我們可能會去跟孩子說「你為何不和大家一起玩?有誰欺負你嗎?你怎麼不想玩呢?」可是,我們卻忽略了孩子有時很單純,不想玩就是不想玩,不需要太多理由的,就像大人也會有不想起床上班、不想工作、不想與朋友約會......等等眾多的情形.所以,即使是孩子他也是需要有自己獨立的空間,做自己的事,想自己的未來!而做父母的我們,能做的就是給予滿滿的支持與鼓勵!這樣的陪伴,對孩子來說才是最重要的陪伴! 假若我不是物理學者,那我可能會是音樂家.我時常會想到音樂.我生活在音樂的白日夢裏,我從音樂來看我的生命,……我從音樂裏獲得生命中最多的快樂. --愛因斯坦 這是愛因斯坦說過的一段話,也是我很喜歡的經典名言之一!延續前一篇文章的愛因斯坦故事,這句話說明了猶太教養的另一個理念:與責任感相比,喜愛是更好的老師. 愛因斯坦的媽媽是位鋼琴老師,所以愛因斯坦在母親的薰陶下也熱愛音樂,雖然愛因斯坦最大的成就是物理學,但他在閒餘時仍把音樂當成是他最大的興趣!我也鼓勵所有的家長都應該為孩子培養一個興趣或專長,這個興趣可以陪伴孩子的生活,與孩子一起成長,也許是畫畫、也許是音樂、也許是某項運動,如直排輪、游泳,也有可能是某項遊戲,如圍棋、拼圖,不論是甚麼,這個興趣都將能培養孩子有很深的專注力(之後可以來聊聊如何用興趣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而且無庸置疑的,有良好的專注力,就能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 愛因斯坦在五歲時,他的父親給了他一個「羅盤(指南針)」,當時只有五歲的愛因斯坦好奇著為何指南針的指針永遠都指著同一個地方呢?為了這個小小的指南針,愛因斯坦可以整天都盯著指南針上的指針看,這說明了愛因斯坦在當時已經有很高的專注度.愛因斯坦小時候的另一個小成就是:用紙片堆疊出居住城市裡的建築物,這需要極大的耐性和毅力,但小小愛因斯坦因為喜愛這件事,而努力的完成它,這也就是猶太教養所強調的「與責任感相比,喜愛是更好的老師.」 因為你喜歡這件事,你會想積極研究這件事,或是你會想積極努力把這件事做好,你會想在這件事中獲得更高的成就,並且你能從這件事中找到樂趣!所以我也常與朋友分享,與其你要求孩子學習,不如讓孩子遊戲,孩子在遊戲中獲得學習的樂趣,它就會想要更積極的去尋求更高的成就,於是他就願意投注時間與精力去專研或是花更多心思去學習,無論運動、美術、音樂......各項領域與專業亦然,因為他在這個領域裡「獲得生命中最多的快樂!」 好,接著我們要來談談--你想像過孩子未來的樣子嗎? 男孩是高又帥?女孩長的可愛又聰明? 男孩走在路上戴著耳機,手裡拿著手機不停滑滑滑…?女孩騎著機車沒戴安全帽,手裡叼根菸…? 也許,你想的和我一樣簡單,我們都希望孩子有某些特質,那麼拿張紙寫下來吧,你希望你的孩子具有那些特質呢?善良?體貼?天真?浪漫?成熟?穩重?熱情?樂觀? 仔細看看你所寫下來的這些特質,哪些是你的孩子已經具備的呢?熱情?活潑?樂觀?開朗?哪些特質是孩子還欠缺的呢?為何你希望孩子需要這些特質呢?這些特質中有哪些是你自己有的,又有哪些是你所欠缺的呢? 在前面兩篇探討猶太教養的文章中,我們不難推測愛因斯坦可能有以下這些特質:包含充滿好奇心、樂於學習與不屈不饒的毅力等,但相對的,這些特質以另一個角度來看,他可能必須要有鑽牛角尖、倔強、不斷地問為什麼等等特質, 有趣的是,同樣一種個性,我們用樂觀的角度看叫做「不屈不饒的毅力」,但用悲觀的角度看就成了「鑽牛角尖、倔強」,所以,孩子的特質要如何被凸顯出來,端看從父母從小的教育態度與理念,樂觀的父母就能培養出「不屈不饒的毅力」的孩子,這樣的孩子可能可以專心於學習與做研究,並從中獲得樂趣與成就,而我們就是要做一名這樣的「樂觀的父母」,讓孩子的特質得以獲得發揮,這就是父母所要學習的功課! 既然我們已經寫下孩子的特質了,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因材施教」!早從孔子的年代就已告訴後代因材施教的重要,現今社會資訊流通快速,訊息千變萬化,「了解孩子的個性,因材施教!」是我強烈建議所有家長都應有的基本認知.猶太教養有一個觀念和這個很接近「培養好品格,好過留下萬貫家財!」這兩句話哪裡接近呢?我們要讓孩子接受好的生活習慣,培育好的自理能力與生活常規,最後在建立好的觀念好的品格,自然就有好的個性!但每個孩子的特質不同,就如同先前所提:同樣一種個性,我們用樂觀的角度看叫做「不屈不饒的毅力」,但用悲觀的角度看就成了「鑽牛角尖、倔強」,那麼,你要用甚麼樣的角度來看待孩子的特質呢?如果家長是以樂觀的角度來培養好品格的方式教育孩子,那麼孩子就會有「不屈不饒的毅力」,孩子做任何事都會卯足全力,全力以赴,面對所有事情的都是不折不扣的努力認真,那麼,我相信這樣的品格會很機會養育出未來會有大成就的孩子.在猶太教養中,鼓勵培養孩子有哪些特質呢? 猶太人處事強調:謙虛、寬容、誠信與團結,並且要能保持整體的思維.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RYjHn0NsmI狐狸與葡萄園其實是一個猶太故事,故事主要是說有一隻狐狸看到葡萄園裡有好多葡萄,他好想吃葡萄園裡的葡萄啊,但是葡萄園的農夫看守的很緊,所以想吃到葡萄並不是容易的事.好不容易,狐狸找到葡萄園外圍的牆上有個小洞,狐狸心想,他終於可以鑽進葡萄園吃葡萄了!但是狐狸拼命往洞裡鑽,卻因為自己臃腫的身材而鑽不進去,所以狐狸花了三天不吃不喝減肥,三天後,減肥成功的狐狸總算鑽進洞裡可以好好的吃個過癮了!好甜美的葡萄啊!狐狸吃的開心極了!但是...吃的肚飽飽的狐狸卻因為發胖而鑽不出洞口!眼見農夫要來巡園了,狐狸只好趕緊躲起來,讓自己再瘦個三天,直到像當初鑽進來前那樣......!這個有趣的故事是隱喻做人處事要能站在高處看整件事,以保持整體的思維,狐狸為了吃到葡萄展現出他的減肥毅力,但卻沒料到吃飽後能不能鑽出去的問題,所以待在葡萄園提心吊膽了很久,只是從另一個角度思考,狐狸也該慶幸,至少自己曾經吃到許多的葡萄,這也算是一種安慰!我自己很喜歡這則故事,也曾把這個故事轉述給我的孩子,小孩當然覺得那是隻笨狐狸,但我們應該從故事中鼓勵孩子思考,如果你是那隻狐狸「你會怎麼做呢?」我家豬豬就說,我會鑽進去後趕快把葡萄通通摘下來,然後送出果園外,請咩咩在果園外面等我的葡萄,他再趕快運出去!哈哈!這也是妙招啊! 最後,回歸正題:「別追著孩子逼吃飯的猶太教養」在遇到孩子不吃飯時要怎麼處理呢?很簡單,讓孩子餓個幾餐就好了!同樣,舉豬豬為例,豬豬兩歲前是外婆照顧,我媽很喜歡讓孩子吃到飽,但不一定是在正餐的時間,這造成我一個很大的困擾:豬豬常常在正餐時間吃一點點或不吃,等到八、九點再喊肚子餓.的確,小孩肚子餓了,我們應該要讓他吃東西吧!但問題是他該吃東西的時間卻不吃啊!所以呢?媽媽我後來狠下心來做了個決定,就是...不吃就算了,就不要吃吧!果然,連著兩周正餐不吃,每天晚上都跟我喊著「我餓到睡不著」,如果我媽知道一定心疼死了!但問題是小孩是自己的,一定要讓他養成良好的生活常規,所以在正餐時我都會一再提醒他最好趕快來吃飯,因為吃飯時間過了我就會把飯菜全收了,而且在正餐後絕不會提供除了開水以外的其他任何食物,並不斷囑咐他:「你現在不吃飽一點,晚上你就會餓到睡不著喔!」果期不然,兩周後,每餐都乖乖吃一碗飯以上,因為他深深了解,餓到睡不著是一件多麼痛苦的事啊! 道理很簡單,猶太教養鼓勵我要培養良好的品格,連飯都吃不好的小孩,我又該如何教育好他的品格呢?因而出此絕招,一勞永逸!從此,再也沒有要不要逼小孩吃飯的困擾! http://blog.xuite.net/hp77/twblog/476747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