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把鑰匙:做自己的主人Ownership 杞人憂天的爸爸媽媽們,巴著孩子不放,始終不敢讓孩子脫離鳥巢,習慣性地幫子女打理所有細節、為子女決定每件事情、替子女鋪好未來道路……,殊不知這些行為的背後,對小孩正是最嚴重的殘害,孩子將失去獨立自主的能力,彷彿放棄了自己生命的掌舵權. 「給他一條魚,不如給他一支釣竿.」孩子的學習力其實很強,只要爸媽捨得放手,往往能夠在青春勃發的年紀,為自己闢出一條道路,道路或許崎嶇,但才是屬於孩子自己的人生模樣. ﹝林偉賢爸爸經﹞ 現在的小孩在成長道路上遭遇到一個很大的麻煩,那就是來自於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長輩的決定太多了.有很多人,從小到大,一切的決定,都是跟著父母的操控去做選擇,而不是由自己來做決定. 有的孩子,小時候學習任何東西,都不是因為自己的意願,而是父母年輕的時候沒有完成的的夢想.譬如說:爸爸、媽媽童年家裡窮,沒辦法學鋼琴,總是看著有錢鄰居小孩彈琴,心裡羨慕不已,於是結婚、生孩子以後,等到孩子年紀大一點,家裡的經濟條件好一些,就要求小孩要學鋼琴.所以,有很多很多的孩子,他所接觸到的專業技能,都不是自己想要的,甚至日常生活的休閒、娛樂、才藝,也不是自己感興趣的. 很多上一代的家長,巴不得搶先將兒女、孫子人生的路給鋪好,孩子才牙牙學語,就幫孩子報名正音班;孩子還在學加減乘除,就替孩子報名數學進階班;孩子對中文感興趣,偏偏要孩子專注在研讀英語;孩子想成為郵差,卻潑孩子冷水,告訴他將來當醫師、律師才有前途;而在孩子的求學過程,選讀科系的時候,長輩又開始叨叨唸唸,哪一個科系比較有前途、哪一個科系出來會賺大錢,最後,小孩背棄了自己心中最渴求的科系,填下了爸爸媽媽所認可的志願;於是,當他熬到畢業、進入社會職場,選擇的工作、事業,也都不一定是自己所喜愛的,於是只成了上班機器,對職業沒有熱情,對人生也沒有熱情. 當為人父母者忽略了培養孩子「做決策的能力」,總是取代孩子的位置,替他做決定、幫他做選擇,在此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只會變得更加依賴別人,他們心智成熟速度會大大地被削減,長大後將面臨更多的困境. 孩子不是爸媽的僕人 給孩子自己做選擇的機會,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對於培養一個有擔當的孩子來說,是相當重要的步驟. 以我自己的兒子為例.我的兒子今年28歲,想當年他在師大附中念書時,就已經清楚知道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是什麼;他希望未來能夠在醫院就職,從事臨床心理方面的工作,考慮到當今社會充斥著許多心靈層面有糾結的人,他希望能夠透過職業,去幫助這些困擾的病患,處理他們生命中遭遇到的挑戰. 身為一個爸爸,我經營了很多事業,擁有龐大的商業體,海內外林立著多家公司,當然我私心希望兒子可以成為接班人,以家長的立場作為出發點,這是對他來說最好的選擇.然而,這樣主觀的想法是不對的,「最好的選擇」應該是由自己來認定,而不是由家長或外界眼光來認定. 所以,我調整了自己的想法,既然兒子沒有意願接班,對爸爸現在做的事業不感興趣,那他又為什麼一定要接班呢?硬要兒子來接班,不見得一定是最好的選擇;以社會角度來看,企業經營來說,有負責經營者,有股東、有董事,他們都可能是更適合的傳承者,為什麼接班一定要是有血緣關係的自己人? 任何一個人,如果他做了一個很勉強的決定,這個決定違背了自己的本意,或是違背了自己的能力、違背了自己的興趣、違背了自己的意願……等,那都不會是最好的狀態.當孩子表現出沒有興趣、沒有意願,父母卻依然強迫孩子去執行,不就是將孩子當成僕人了嗎?這樣的孩子,只懂得當一個僕人,不懂得當自己的主人,將來又該如何替自己作主. 最後,我非常尊重兒子的想法,支持孩子往自己選擇的方向努力,升學考試時,他考上了政治大學,開始專攻心理學系,一直念到成功大學醫學院臨床心理研究所,這些選擇,都是由他自己做的決定. 為什麼爸爸媽媽替孩子做決定是不恰當的?代替孩子做決定,當事情不如預期,家長似乎拖不了干係;相對的,讓孩子自己選擇他要的那一條路,那將是他自己的責任,他就會自己承擔起結果. 我也被兒子深深感動,他決定走上這樣的道路之後,一路走來其實很辛苦,因為路是他自己決定的,過程中也是甘之如飴;經過如此漫長的學習之路,他現在已經服完兵役、考取所有心理學相關執照,準備進入醫院的體系發揮所長,而我由衷地替兒子開心、以兒子為榮. 現代孩子所缺乏的挑戰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經特別提出,現在的孩子們缺乏某些挑戰的機會,主要可歸類為五大挑戰:一、獨立、自主、負責任的能力不夠 相較於以往,現在的孩子在性格上有著「不獨立」的特點,依賴性強,難以自主.這樣子的現象,都是因為父母太愛代為做決定,當決定事情的那個人不是自己,一旦出了什麼問題,孩子當然認為自己不用負責任,反正一切出包都有父母扛著,孩子也就變得越來越糟糕. 甚至有很多的知名人士,都在為自己的孩子成長問題深感苦腦,生長的環境太優渥,大人們長期太寵著孩子,什麼事情都幫孩子做完,茶來張口、飯來伸手,逐漸養成孩子們依賴的性格. 二、面對挑戰的勇氣態度不足 現在家庭裡只生幾個小孩,獨生子女特別多,如果是與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住在一塊,那更自然是寵上加寵.父母、長輩幫孩子擋風擋雨的,不要求孩子面對自己製造的問題,甚至不敢讓孩子嘗試任何事情. 當孩子什麼都不去嘗試,根本沒有機會可以真正的認識自己,因為他沒有接受挑戰過,不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裡,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哪裡,不知道自己什麼能、什麼不能,從頭道尾都沒有去嘗試.父母只求孩子專心讀書,最後孩子成了書呆子,除了讀書,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 這樣的孩子,長大遇到挑戰時,是沒有勇氣的;發生小事情就當起縮頭烏龜,回家找爸爸媽媽吐苦水;當事情嚴重到不可收拾時,則一哭、二鬧、三上吊.應該讓孩子從小勇敢地承擔、勇敢地承諾、勇敢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這是為了將來長大成人後的勇氣發揮.三、不擅長學習如何學習 我們的孩子,都是在填壓式的教育方式下長大的,跟著老師做決定,計算步驟與老師不同,就不是最佳解答;答案和老師的答案不一樣,通通都是錯誤的;只有被填充,卻沒有靈活思考的空間,也因為如此,孩子永遠不曉得該如何進步,只能停留在原來的框架裡. 很多孩子在學習上不能做自己的主人,只會跟著同學做、跟著老師做,沒有自己的學習計畫、學習方案,更沒有想過,自己的人生要往哪個方向走.孩子需要學習如何學習,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主動的能力,而不是只有被動、被迫接受的能力.四、不懂得創新突破 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地方,就會呈現出山寨品多、仿冒多的情況,事實上,那也是一種不把自己當做主人、把自己當做僕人的作法;別人做的東西,就跟著做,去盜版、去複製,沒有提升自己的能力,做自己的決定,拉高自己的位階,讓自己做一些不同的嘗試. 孩子越是有創新能力,他就會對自己越有信心;越是沒有創新能力的孩子,只有跟著別人、模仿別人,他當然就越沒有自信,他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因為沒有嘗試,所以沒有把握.五、欠缺領導力 以前,只要打敗很多人之後,就可以成為領導人;而現在要成為一個領導人,方式已經不一樣了. 富勒博士說:「你可以為越多人提供服務,就可以創造越大的財富.」幫助的人群越多,成就的價值就越大,身為一個出色的領導人,應該多多為大眾提供幫助,因此贏得最多的肯定,當然可以走得最遠. 繼續閱讀… 孩子就要這麼教 過度功利導向的社會風氣,讓父母漠視孩子在家庭裡的品格教育,為了追隨主流社會的脈動,孩子們自幼被形形色色「成功計畫」包圍,然而,跟著這些讀書計畫、升學計畫去制定前程,孩子這一生就註定「成功」了嗎?您只在乎孩子的「成績」,卻忽略「成長」?您只看到眼前的「數字」,卻忘記「素質」? 如同中國諺語所說:「孩子的人生如同一張白紙,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品格的培養,從小就得開始做起,它是爸爸媽媽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之下,長期觀察→模仿→理解→內化的成果,無法放任自成,無法草率速達,無法投機取巧.新絲路:http://www.silkbook.com/book_detail.asp?goods_ser=kk0433181博客來: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36562吳娟瑜老師國際演說家、親子教育專家、婚姻兩性專家.演說5000場次以上,著有「不是全能爸媽,一樣教出好孩子」、「沒有教不好的孩子」、「爸媽一句話,影響孩子一輩子」等書.終身目標:「把好的影響分享給更多的人」.本文由吳娟瑜老師授權轉載BLOG:http://wuchuanyu.blogspot.tw/臉書:https://goo.gl/s873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