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娟瑜媽媽經﹞ 我們要教孩子做自己的主人,訓練孩子可以控制自己,控制自己的脾氣、控制自己的行為、控制自己的決定,並且能夠承擔相關後果;一個孩子如果能夠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願意自行擔起往後人生的任何責任,那不就讓爸爸媽媽非常放心嗎? 為什麼出現那麼多不負責任的「小屁孩」? 很多長輩常常在講「一代不如一代」,其實每一代都有創新的、有趣的、傑出的孩子,但是,現在的小孩普遍給人的感覺,都是不太負責任,究竟為什麼會有如此多「屁孩」呢?可以從三種類型下去做分析:媽寶型小孩 會教養出媽寶型的小孩子,通常都因為家裡照顧得太周到了,尤其是媽媽,最喜歡從頭到尾去包辦孩子一切的生活事項,譬如說:整理書包、檢查作業、幾點起床、幾點睡覺、服裝穿著……等等,甚至連早餐吃些什麼、烤吐司要幾分熟,也通通由媽媽來決定. 因為被照顧得無微不至,媽寶型的孩子容易把責任分擔弄糊塗了,他分不清楚哪一些是自己的責任、哪一些是別人的責任,誤以為所有的責任都是媽媽的責任,如果做得不好、出了岔子,也認為家長應該要出面替他承擔、代替他受責備,如果對他們有所責難,媽寶型的孩子甚至會理直氣壯,覺得委屈,不明白挨罵的這個人為什麼是自己.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社會上還有某些更誇張的案例,譬如說,有些小孩一直到大學畢業了,應徵工作的時候,仍要爸爸媽媽帶著去,隨時陪伴在身旁,爸爸媽媽有時主動跟主考官積極爭取,不斷誇獎自己的兒女有多麼地優秀,如果主考官沒有錄取,怪獸型的家長甚至當場就開始抱怨、發飆.這是何其令人瞠目結舌、嗤之以鼻的畫面. 父母親從小時候開始承擔太多,這類媽寶型的孩子們,就一直沒有弄懂,其實有很多事情是自己應該負起責任的.霸王型小孩 許多霸王型的孩子,都是來自於三代教養的家庭,所謂的三代教養,在大陸有一個說法,叫做「421」,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四個長輩,加上爸爸、媽媽兩個人,下面則是唯一的獨生子、獨生女;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長輩通常搶著疼愛、搶著對孩子好,孩子猶如掌上明珠,被捧在手心疼,沒有兄弟姊妹來爭寵,獨享全家人的愛護. 在這樣的家庭裡面,倘若爸爸媽媽忙碌於工作,沒辦法兼顧教養之責,孩子很容易就會在家庭成員的順序裡面「越位」,越過爸爸媽媽的位置,站到爸爸媽媽的頭頂上,對爺爺奶奶予取予求、對外公外婆頤指氣使,甚至永遠不知道滿足,經常責怪長輩們給予他的太少,對於長輩毫無體諒與尊敬之心,像這些例子,都已經是不適任的小孩.放棄型小孩 放棄型的孩子,是現在社會上越來越常見的一個令人心疼的現象. 有的父母天天吵架,讓下一代以為婚姻就是天天吵架;有的父母則已經離婚,當孩子跟著單親爸爸或單親媽媽過日子,他的生活變得不夠完整,只能享有其他孩子一半的關愛,即便單親家長心有愧疚,希望能夠盡力填補,卻往往因為承擔較重的經濟壓力,有志難伸,只能對孩子的所作所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孩子做對了沒空誇獎他,孩子做錯了沒空矯正他,可以說是對教育呈現出半放棄的狀態. 無論是上述哪一種家庭,在如此欠缺關懷的環境下成長,孩子特別容易對人生、對生活、對前途都失去了信心,自暴自棄,認為自己沒有人愛,因此他們有更大的機率,變成吸毒的孩子、混幫派的孩子、飆車的孩子,或者是在網路上亂七八糟,製造各種社會問題. 媽寶型的孩子、霸王型的孩子以及放棄型的孩子,他們都並沒有做自己的主人,因為缺乏那一份替自己人生負責的責任感,他們有的依賴家庭、依賴爸爸媽媽,有的只曉得飯來張口、毫無上進之心,有的絲毫不懂得羞恥,犯錯了同樣無法承擔,這些孩子手掌上沒有握著「做自己的主人」這一把鑰匙,將成為家庭更大的負擔. 孩子做自己的主人,有什麼好處? 子女18歲以前,父母應當盡心盡力,從不同的階段、不同的角色,訓練孩子能夠注意自身言行舉止,例如像是對長輩有禮貌、對兄弟姊妹友愛、用功讀書與學習、對未來有規劃、每天更上一層樓……等,這都是孩子應該知曉的責任.父母放下心上大石 拉拔孩子到18歲的過程中,如果孩子足夠穩定乖巧,那麼,19歲以後父母就會輕鬆許多,只要持續地信任與祝福就好了. 19歲以後,父母的角色對孩子來講就是「人生導師」,不是管教過程中的「輔導者」、「指揮官」、「教練」,因為孩子長得這麼大,已經會做自己的主人,他帶著父母的信任與祝福,勇闖天涯,積極往前,去尋找自己可以發展的人生方向. 子女在人生道路上走的過程,慢慢會建立自己的經驗,慢慢會找到人生發展的立足點,萬一有什麼挫折,再回頭找父母親商量,並再次接受挑戰,孩子一路在做自己主人的過程,有時候不那麼明確,但至少有方向、有人陪伴,勢必會越走越清楚.孩子不會怨懟家庭 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有了「為自己負責」的觀念,無論結果好與壞,孩子都不會抱怨家庭,例如:都是爸爸媽媽逼我做這個決定、都怪我們家庭背景不夠顯赫、都是家裡的大人不能提供我錢來投資、都是因為家我才無法完成夢想……等. 所以,從小教孩子做自己的主人,就可以免除上述這些推衍卸責的家庭戲碼,讓孩子獨立地尋找自己人生該走的方向. 繼續閱讀…孩子就要這麼教 過度功利導向的社會風氣,讓父母漠視孩子在家庭裡的品格教育,為了追隨主流社會的脈動,孩子們自幼被形形色色「成功計畫」包圍,然而,跟著這些讀書計畫、升學計畫去制定前程,孩子這一生就註定「成功」了嗎?您只在乎孩子的「成績」,卻忽略「成長」?您只看到眼前的「數字」,卻忘記「素質」? 如同中國諺語所說:「孩子的人生如同一張白紙,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品格的培養,從小就得開始做起,它是爸爸媽媽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之下,長期觀察→模仿→理解→內化的成果,無法放任自成,無法草率速達,無法投機取巧.新絲路:http://www.silkbook.com/book_detail.asp?goods_ser=kk0433181博客來: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36562吳娟瑜老師國際演說家、親子教育專家、婚姻兩性專家.演說5000場次以上,著有「不是全能爸媽,一樣教出好孩子」、「沒有教不好的孩子」、「爸媽一句話,影響孩子一輩子」等書.終身目標:「把好的影響分享給更多的人」.本文由吳娟瑜老師授權轉載BLOG:http://wuchuanyu.blogspot.tw/臉書:https://goo.gl/s873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