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PattyChou授權轉載 友人V幾個月前到一間兒科診所當藥師,某天晚上,我隨手傳了訊息問她最近工作還好嗎?沒想到她卻有感而發,回了我:「之後等妳有小孩,藥粉記得在家自己磨,我認真的,不是為了藥師方便,而是這樣真的比較安全.」在我們長大、會吞藥之前,生病看醫生都是吃藥粉,在我的既定印象中,我一直認為,藥粉的存在只是給家長和孩子一個方便,從來都沒有想過,這跟「安全」這兩個字有任何的關聯性存在.「比較安全?怎麼說?」我立刻追問.「你根本不知道,孩子吃到的藥粉裡,到底有多少他不該吃到的東西.」另一位剛從醫學中心藥局離職的友人H也同樣表示,藥局、大醫院、小診所都一樣,藥師在將藥丸磨成粉的這個過程中,就算醫療院所基本上都有明文規定,在磨完一位小病人的藥之後,藥師一定要用刷子「清掃」機器內部的殘留藥粉,甚至還有醫院會搭配加入糖粉中和的步驟,以降低小病人吃到其他藥品的風險,「但是每一個人清的程度都不一樣,而且就算再怎麼認真清,還是會有殘留.」簡單來說,就是在這個讓家長較方便的流程中,前面小病人的藥粉若殘留在機器中,有可能就意外摻入你孩子的藥粉中.那些殘留的藥粉劑量雖然極低,但卻是孩子不需要吃到,也不應該吃到的,「有些藥物還好,但是如果是抗生素,那就真的不太妙了.」友人V邊說邊搖頭.除了「藥物可能殘留」的問題之外,「無法確保100%均勻分裝」、「藥粉穩定性比錠劑低」也是其他存在的問題.不管是在藥局、大醫院或是小診所,藥師協助家長把孩子的藥磨成粉,會是把所有天數的藥品都全部一起磨成粉,再將其盡量均勻分裝在各個小包裝中,但是在這個流程裡,藥師就算再細心處理,也只能做到「盡可能」平均分裝,因為都已經磨成粉的東西,再專業的人也無法用肉眼判斷和確認它的劑量是否每包都均勻、精確.另外,藥品都是化學成分配置而成,將其磨成粉之後的穩定性會比錠劑低,再加上如果數種藥物混雜在一起,同樣會影響整體的安定性.據了解,全台灣大部分的醫療院所因為怕被投訴,因此還在幫小病人磨藥,只有部分醫院如三總、台北長庚、台大(兒童特殊心臟專科除外)、北醫、萬芳已經不再提供這樣的服務.然而,藥師們都知道,對小病人最安全的方式,還是在小病人服藥前,家長才將該份處方自行用湯匙磨成粉(膠囊較方便,只需要打開,裡頭就是藥粉),再讓孩子服用.「真的不是因為我們想偷懶、省事,而是今天換成我自己是家長,我也不會讓我孩子的藥在醫院裡就先磨好」友人V無奈的說,「之前有媽媽自己是護理師,她就堅持不在醫院就把小孩的藥磨粉」友人H則是滿臉認同的說.藥師的工作,不只是包包藥、發發藥而已,而是一個具有相當專業的工作.磨藥這個動作,確實提供了家長很大的方便,卻佔據兒科藥師不少業務工時,羊毛出在羊身上,耽誤、犧牲的是藥師和病人或家屬解釋用藥須知以及您寶貝孩子的用藥安全.親愛的爸爸媽媽,如果可以的話,在家自己磨小寶貝們的藥吧.如此一來,不僅能提升孩子的用藥安全,也可以幫藥師們降低一些業務上的負擔,讓他們的專業更有時間和機會發揮喔! 本文由PattyChou授權轉載我是PattyChou,希望我筆下的小故事能幫醫療人員打氣,同時也讓大眾更了解醫院裡發生的事.大醫院小故事粉絲團原文轉自良醫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