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嚴重發炎、腫脹,嚴重到影響進食,連喝水都痛苦!許多孕媽咪共同的經驗,就是懷孕過程中——尤其是中後期到寶寶新生的階段,飽受牙齒不適的困擾.一方面擔心胎兒的營養吸收,一方面又擔心就醫是否妥當.準媽媽的齒齦煩惱其實大可預防! 有苦難言的孕期牙周病,都是賀爾蒙惹的禍!孕期常見的口腔疾病首推牙齦炎,在孕期三個月後,牙齦腫脹和刷牙時出血等困擾的發生率有50%之高. 俗語說的「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牙醫師和婦產科醫師都認同,孕期的牙周問題與賀爾蒙改變有很大的關係.孕期是牙周病易惡化的時期,這是由於女性懷孕後會分泌特定荷爾蒙,使體內的軟組織增生,一方面有助於胚胎著床穩定、順利成長,然而,牙齦也屬於軟組織,所以這類荷爾蒙連帶也會刺激牙齦,使牙齦更敏感,準媽媽在刷牙時若未能徹底清潔,就會影響牙齒健康,使原有的牙周病惡化.另外,賀爾蒙改變帶來頻繁的孕吐,口腔內的酸性物質增加,或者像是為了補胎、產後坐月子而進食次數增加,以及口腔清潔不佳,都會連帶導致牙齦更容易充血腫脹和發炎. 孕期常見的口腔疾病首推牙齦炎,在孕期三個月後,牙齦腫脹和刷牙時出血等困擾的發生率有50%之高,而牙周病嚴重的時候,約有0.5%的孕婦牙齦處會長出懷孕瘤.另外,妊娠性牙齦瘤、齲齒發作,也都是常見的問題.上述不適的症狀需要經過牙周治療才可能痊癒,不會因生產而自行消失.而嚴重的口腔疾病甚至是會影響到胎兒的,當體內充滿了如前列腺素等發炎物質,所以其35週的早產風險會是一般孕婦的5倍,32週的早產風險更高達7倍. 懷孕中期是看牙黃金期,延誤就醫影響胎兒更重即使是牙科X光攝影,都可以在懷孕的前三個月期間安全地進行. 儘管孕期間容易好發牙周不適,媽媽們卻往往因為擔心藥物影響胎兒而不敢積極治療.常見的牙科藥物包括了抗生素、止痛藥、麻醉劑等.以抗生素來說,除了四環黴素、氯黴素及鏈黴素外,一般而言,牙科抗生素對孕婦來說是安全的.因為感染可能造成菌血症或敗血症,對胎兒的危害要比抗生素通過胎盤對胎兒的危害更大,所以必要時仍會建議孕婦服用.一般常用的止痛藥,如阿斯匹靈及普拿疼,婦產科醫師普遍認定是安全的;牙科局部麻醉劑只要不過量,都可安全使用.就診時明確告知自己的懷孕狀況,醫生自會斟酌使用合適的藥品. 孕婦的任何牙科問題,都應依據醫生指示及早治療.即使是牙科X光攝影,都可以在懷孕的前三個月期間安全地進行,第二期和第三期亦可以接受需要的治療,其中又以第14-20週的時間被認為是治療的黃金期.任何牙科放射線檢查的劑量都很小,且照射時均會遠離下腹部,醫院、診所也會協助孕婦穿著防護鉛衣,如此一來,已經相當安全地保護了胎兒. 一般洗牙或補牙更是可以在孕期內進行治療,控制口腔疾病不但能夠改善孕婦的生活品質,還可減少口腔細菌從母親到孩子的傳播.如果孕婦是屬於情緒緊張型,妊娠前期比較有流產之虞;妊娠後期則比較怕會因為仰臥的姿勢壓迫到靜脈血管,因此,懷孕中期是看牙的黃金期,洗牙、牙科補綴、根管治療等都可在這個階段完成. 懷孕的萬全準備,從口腔保健做起口腔的保健是時常被忽略的優生保健必要重點,建立健康的口腔環境,不只是造福孕婦,更是保護胎兒. 如果平常沒有定期檢查的觀念和習慣,在預備懷孕前更應該先做好口腔健康檢查,任何需要處理的牙齒大小問題,不管是蛀牙、牙周疾病、牙齒矯正、植牙等等,不妨及早就醫調養,以免孕程中發生嚴重的牙齦出血、腫脹,或牙齒脫鈣、鬆動,加倍辛苦了自己.誠如媽媽手冊裡的建議:懷孕前、懷孕4-6個月中、生產做完月子後,都應定期洗牙、檢查.2016年起,健保署提供孕婦每三個月免費洗牙一次的福利,可善加利用,並且搭配妥善的潔牙習慣,讓自己避免「生一個孩子,壞一顆牙」的隱憂. 事實上,口腔的保健是時常被忽略的優生保健必要重點,建立健康的口腔環境,不只是造福孕婦,更是保護胎兒.孕婦應有足夠的牙菌斑控制能力,透過刷牙、使用牙線、挑選品質好的牙膏,甚至使用如木糖醇和漱口水抗菌藥物,必要時配合專業治療,以達到有效的預防效果. ※ 本文由<華人健康網>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更多精彩內容,請見<華人健康網>.原文連結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