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孩子的動力提高孩子動力的秘訣就在於「讓孩子挑戰」—挑戰讓孩子大幅成長 ▊製造讓孩子自己挑戰的機會父母基本上是放任主義,從來沒對我說過要好好念書,總是鼓勵我去挑戰任何我喜歡或感興趣的事.因為這樣的教育方針,讓我能夠主動地抱持著目的,持續挑戰任何事情.因為是自己主動挑戰,更有動力.不是因為別人,而是自己不服輸的個性,讓我能夠抱有「絕對不想放棄」「想要達成目標」的強烈想法.即使失敗了,也不會怪罪他人,而是自我反省,將失敗的經驗活用於下一次的挑戰,成為堅強的人.(東京大學工學系研究所Y同學) ▊因為是自己做的決定,才可以持續長久我們家採取的是「任何事都讓孩子挑戰」的教育方針.具體來說,芭蕾、鋼琴、書法、聲樂、日本舞蹈、爵士樂等才藝,只要我喜歡都讓我去學,因為是自己有興趣而開始學的東西,每一項都持續很久.(慶應義塾大學環境資訊學系K同學) 正因為「自己是起點」所以能夠努力—亂槍打鳥,即使打再多發也打不中 提高動力最有效的方法是,讓孩子自己決定想要挑戰的事,然後讓他「說到做到」.這個跟第一章談及的「為了培育自主性,要讓孩子自己設定目標」的概念相通,但這個主動的設定目標不只跟自主性有關,也會大大地影響「堅持到最後」的能力. 父母要求孩子去學的才藝,因人而異.有的孩子無法集中注意力,也無法持續長久.如前所述,我們家完全不理會孩子本人的興趣或期望,都是我單方面的強迫孩子接受我的安排,每週上四、五種才藝課,五花八門的,一點忠誠度都沒有. 結果不但沒有養成孩子挑戰的精神,反而讓兒子們有總是「被強迫」的感覺.無論做什麼事都很消極被動,連念書也覺得是為了父母不得不念,他們向我坦白這樣的想法時,真的讓我打寒顫. 特別是姊弟四個人之中,最沒有毅力、注意力渙散的長子,在國中後因為我從小到大過度保護的後果,總是缺乏自主性與上進心. 自從他自己開始挑戰撰寫書籍後,才解開過度保護的枷鎖.現在他是姊弟之中閱讀量最多的,熱心地從各種管道分享自己的經驗與學習到的知識. 他自己訂定好目標,朝向那個目標努力時的專注力,我光在旁邊看都會覺得很累.那個時候,我絕對不會打擾他. 另外,最小的兒子在升上國中,從我的過度保護、過度干涉中解放之後,馬上成為自己人生的主角.先前也有提到過,他先加入了柔道社,很快地拿到黑帶,在好幾個比賽中取得勝利.同時,他窩在房間裡念書的時間也增加了許多.這是我後來才知道的,原來他那時下定決心高中要到海外留學,瞞著我們苦讀.從開始獨自學習英文,取得TOEFL目標分數的時機點,他向我宣告他的決心,如願以償實現了留學夢. 上述經驗讓我覺得,我的兒子們就算再怎樣愛玩,親子之間應該要好好商量一起訂定目標才是.我深刻地反省,如果讓孩子自己選擇,使他朝著目標努力,他應該會變成自己努力念書類型的人,早早成長了吧. 藉由回顧眾多問卷調查的回答,跟我自己育兒經驗的反省,使我確信,要提高孩子「堅持努力到最後一刻」的動力,就是「依照孩子的意思讓他挑戰」.不經思考地讓孩子體驗各種事,是不會持久的.就跟亂槍打鳥,打再多發子彈也不會命中目標一樣. 在溫馨自在的環境下發揮孩子的才能用正面思考培養孩子積極、闊達的性格—母親的笑容勝過太陽的光輝 ▊把孩子養育成即便是小事也能感到幸福的人把孩子養育成心胸寬闊、小事也能感到幸福的人,對孩子而言是最好的.因此,我認為,雖然說不上是自由放任,但不讓孩子感到死板拘束的教育方式是最好的.我的父母個性開朗、尊重並體貼彼此,對孩子的操行教育上,有非常好的影響.(京都大學經濟學系S同學) ▊無論發生什麼事,家裡的氣氛總是輕鬆自在無論發生什麼事,家裡總是滿溢著「不能讓享受人生的機會從手中溜掉」的輕鬆、自在氣氛.針對我的成績,父母並沒有使用胡蘿蔔跟棍子,因為念書最終還是依據孩子自己的意思.父母讓我自己做判斷,去做喜歡的事,而那也教會了我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另外,他們也是時常正面思考的父母.(東京大學法律系N同學) 該如何養育出「總是體貼溫柔、積極正面的人」呢?—父母如果太囉嗦,是無法養育出開朗孩子的 感覺被愛著,被開朗又溫馨的家庭養育的孩子,大多很有自信.並非在那樣環境下長大的人,想獲得在那樣良好環境下長大之人擁有的強大自信心,說要花上數十年也不稀奇.社會其實是不公平的. 在我的高中時代,有位名叫真理的同學,她無論對誰都很溫柔,笑容燦爛、笑臉常開.不僅絕對不說他人的壞話,當大家在說某個人壞話時,她總是會指出被說壞話之人的優點,勸告在場的人.真理非常溫柔,凡事都正面思考,無論是誰都非常喜歡且信賴她. 我是第一次交到像真理這樣的朋友.我一直很疑惑,該怎麼做才能像真理一樣對誰都很溫柔,總是提供大家開朗正面的話題呢? 但是,當我受邀第一次去她家時,瞬間就理解那是因為她「教養很好」. 那時二戰結束還不到20年,東京奧運也還沒舉辦的年代.她跟她的妹妹在庭院用屋瓦搭架而成的烤肉架烤肉,熱情地招待著我. 我還吃了她們兩姊妹烤的餅乾.她們身為牙科醫師的雙親在看診空檔來打招呼,明明應該是我要道謝的場合,他們卻對我表示謝意:「很高興能見到女兒最好的朋友.」從這句話,就可以知道真理姊妹有多麼的被父母珍惜、重視. 包括他們夫婦每年都會參加越野耐力賽,真理的家對我而言就像是進到小說或電影當中一樣,如夢一般的世界.在大房子的庭園烤肉、吃手工餅乾,開朗的雙親是醫生,每年都會參加越野耐力賽等,我一輩子再怎麼努力也不可能獲得的東西,真理卻一出生就擁有這一切. 真理的自信、完全跟嫉妒心扯不上邊的天真、溫柔跟堅毅,是在她聰慧且心胸寬大的雙親,用愛建造而成的安全基地中培育出來的. 所以,當討論到「該怎麼做才能養育出任誰都會喜歡的孩子呢?」的時候,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真理.「教養很好,不知道懷疑是何物」這句話並不是憑空想像,在溫馨、充滿安心感的家庭環境培育出真理的開朗性格,就是最好的例證. 「教養很好」並不單指有無經濟能力.即使經濟能力很好,父母的想法負面,而且總是神經質地大聲斥責孩子,孩子就會變得畏畏縮縮. 如果想要培養出正面思考且個性開朗的孩子,父母必須先做到那樣.對孩子而言,在可以放心的避風港家庭下成長的意義甚大.有句話說:「母親開朗的笑容,勝過早晨太陽的光輝.」真是如此. 父母之間絕對不可以「詆毀對方」—雙親不和睦,會變成孩子的創傷 ▊「雙親感情佳」塑造了我的個性我父母感情融洽,是塑造我個性的其中一個主要因素.因為如此,我可以不畏懼地跟各式各樣的人溝通.絕對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應該是育兒的重點之一.(東京大學工學系研究所I同學) ▊只要父母一吵架,我也會覺得不幸因為有了父母吵架而非常傷心的經驗,我認為父母絕對不可以在孩子的面前吵架.我小的時候,只要父母處於不開心的狀態,我也跟著感覺到不開心.(慶應義塾大學T同學) ▊我一直都記得父親詆毀母親的樣子累積太多工作壓力的父親曾經有段時期,會在孩子的面前不斷詆毀母親.因為孩子對於這種負面的事件會記得很清楚,因此不可以輕忽那種事件對孩子心理造成的負面影響.(東京大學研究所K同學) 如何才能養育出站在人性本善立場、信賴他人的孩子?—父母不和睦,會使孩子變得不信任人 父母感情和睦,在充滿愛的環境下長大的人,大多站在「基本上大家都是好人」的人性本善立場.所以才能夠相信他人,即使被騙了也不會去騙其他人,因為相信別人,所以別人也會相信我,享受這樣良好人際關係的循環. 「希望我的父母感情和睦」也是問卷調查當中最頻繁出現的意見.如果孩子在父母有一方瞧不起另一半的環境下成長,會在孩子的內心種下不信任他人的種子.我們家的愛犬成了女兒夫婦倆的家人,聽說只要他們夫妻一吵架,牠就會逃到陽台,然後從縫隙偷看房裡的狀況,直到雙方平靜下來.就連狗都這樣子了,可以想見這應該是人類孩子內心難以忍耐的痛吧. 當然,如果是想要解決雙方意見相歧的狀況,在尊重彼此的情況下進行有建設性的爭論,那當然是歡迎的.比起夫妻的某一方總是忍耐、壓抑情感,能夠自由地互相說自己的意見、建立信賴關係,反而比較有教育的功效.只是,彼此不信任對方,只是單純辱罵的話則另當別論. 雖然原因不只有家庭環境,但有的人對任何人敞開心胸都需要花上很長一段時間.一旦變得不信任人,總是會處處提防他人. 我幼年時期的家庭環境並不和樂,所以花費了很長一段時間才從看人臉色的習慣解放出來.夫妻感情和睦或家庭氣氛和樂的環境下,養育出來的溫和與溫柔性格,是我所沒有的,因此一直都很羨慕. 相反的,從那些人的角度來看,我的缺點一覽無遺,有段時間我幾乎羞愧得想要鑽進地洞. 為了不要讓孩子有那樣難堪的童年,我都非常小心翼翼的,不要讓孩子看到家庭內或親戚之間的問題.雖說如此,我有時會覺得,這樣反而無法讓孩子在比較自然的環境下成長,覺得對不起孩子們. 後來,我在書架上放了本當時很紅的石原裕次郎夫人所寫的書,是在講深厚羈絆而結合成夫妻的真人真事.我想說,至少用書本讓孩子們知道,這世上也有感情這麼好的夫妻,努力地讓孩子們不要對婚姻有負面的印象. 我故意把書放在書架明顯的位置,這般用心良苦後來成為朋友的笑柄.結果,包含我在內,誰都沒有拿出來翻過,那本書就下落不明了. 不要跟其他孩子比較—不要拿孩子跟其他人比,順應孩子的個性養育 ▊多誇獎孩子,不要拿孩子跟其他人比較我有兩個哥哥,隨時隨地都被比較,從來不記得有被誇獎過.被拿去跟其他人比較時,有的人可能會覺得不甘心而奮發向上,但也有的人會很受傷變得自暴自棄.而我是屬於後者,因此對我而言是非常難堪痛苦的經驗.(東京大學新領域創新科學研究所K同學) ▊被拿來跟姊姊比較之後受到誇獎,但覺得很不安我姊姊不是很會念書,母親總是以不耐煩的態度對待她.母親曾經對我說:「你講一次就聽懂了,很棒.不像你姊理解力這麼差,很難教.」從幼年時期我的內心就建立起一個公式「不會念書=媽媽不愛」.因此,我很害怕變成劣等生,非常拚命念書. (京都大學研究所H同學) 拿孩子跟其他人相比是禁忌—被拿去跟其他人比較,會造成孩子內心嚴重創傷 被拿去跟兄弟姊妹或朋友比較而遭到貶低的幼時經驗,即使長大之後也一直殘留在心中,這種例子屢見不鮮.男性例子特別多,我知道好幾位40歲多或50歲多的人,童年時期經常被父母拿去跟其他兄弟姊妹比較,當成傻瓜對待,長大後數十年對父母一直懷恨在心.一旦拿孩子去跟其他人比較,孩子就會覺得不被父母所愛,幼小的心靈會受到傷害.雖然依據不同的個性,有的孩子可能會奮發向上.即便如此,也應該要注意自己的表達方式是否會讓孩子對父母的愛產生疑問. 我的先生非常疼愛老么,跟對待其他兄弟姊妹的方式不同.一旦孩子們吵架,父親一定不分青紅皂白地斥責年長的孩子:「你是哥哥耶,要讓弟弟.」「你是哥哥,所以要忍耐.」(雖然起頭的經常都是哥哥.)於是弟弟學會了只要一吵架就會用父親聽得見的方式大哭,父親也不問理由,先罵哥哥再說.就養育天真個性的孩子而言,我先生的教養方式無論對哥哥還是弟弟而言都不是很好.哥哥也因為還小,某段時期曾經跟父親鬧彆扭,趁父親不在的時候,加倍找弟弟的碴吵架. 即使是兄弟姊妹,每個孩子的個性都不同,有在青春期很叛逆跟不怎麼叛逆的孩子,有愛說話跟安靜的孩子,也有沉穩跟情緒起伏大的孩子,因此斥責的次數跟強弱不可能一致.但是,孩子是父母重要的寶貝,應該讓每個孩子知道兄弟姊妹間並沒有差異.就像是咬自己某隻手指會痛一樣,孩子的可愛跟重要性並沒有差異.但父母光只是在內心想,是無法傳達給孩子知道的. 雖然不可能徹底地公平對待或斥責每個孩子,但對父母而言,每個孩子都是對等的重要寶物,必須用言語或態度明確地傳達給孩子知道.被拿去跟其他兄弟姊妹或朋友比較而失去自信、讓孩子對父母產生不信任感的斥責方式,這些都是父母失職的行為.「受到父母的差別待遇」這樣的不滿與劣等感,會使孩子對他人產生不信任感或警戒心,長大之後甚至會妨礙孩子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使用「正確的誇獎方式」發揮孩子的專長—促使孩子努力的誇獎方式很重要 ▊在誇讚聲下長大,卻變得不重視努力我總是被父親誇獎:「你的頭腦很好,是天才,只要稍微努力一下就可以拿第一名喔.」雖然這樣被誇獎,覺得自己很特別而產生自信是很好,先不論我是否真的是天才,但我因為被誇獎天生聰明,變得不重視努力.雖然用誇獎養育孩子很重要,但誇錯地方的話會有很大的副作用.(應慶義塾大學綜合政策學系K同學) ▊從來沒被父母誇獎,覺得沒自信我的父母是安靜且謙虛的人,可能也因此在我小時候從未誇獎過我,總是告訴我儘量不要造成別人的困擾.因此,當我做任何事時,那樣的教誨總是糾纏著我,使我變得欠缺挑戰的精神.(立命館大學法律系C同學) 孩子只要誇獎,他就會自己長大?—什麼都誇讚,是偷懶的育兒法 孩子期望被父母認可的欲望很強烈,因此誇獎孩子以滿足那樣的欲望,也可以說是培養孩子安全感、自信跟積極性的必要條件.但這裡重要的是,要有效地誇獎,而不是胡亂地什麼都誇. 以前大家都說:「孩子只要誇獎,他就會自己長大.」在問卷調查當中,的確有學生對於無論自己多麼努力,拿到再好的成績也不會誇獎他的父母感到不滿.也就是說,即便是優秀的大學生,父母如果好好地誇獎孩子,確實會提高孩子的動力,念書變得更快樂. 在那個教育觀點中,「誇獎孩子時,針對什麼事情誇獎是重點」,有個非常有趣的研究結果.依據那份引用了許多數據的研究顯示,用「你很聰明耶」誇獎本來就具備的能力,這樣的孩子比起「學習什麼」,反而會把重點放在「取得好成績」上.容易形成考取好成績時就覺得「因為自己有才能」,成績不好時就覺得「因為自己沒有才能」的思考方式.另一方面,「你很努力耶」,被誇獎努力的孩子,即使好幾次的考試成績都不理想,也會很有毅力地持續努力解開問題.會認為成績不好,「(不是自己能力的問題)是因為自己還不夠努力」. 中室建議大家,誇獎孩子的時候,不要說「你只要努力就做得到」,而是把重點放在「列舉具體的努力內容誇獎孩子;利用能夠引導孩子進一步繼續努力,讓孩子想要挑戰困難事物的誇獎方式」. 經常可以看到有些父母想要用誇獎養育孩子,便用非常誇張的方式誇讚孩子.但也有人指出,太過隨便的誇獎,可能會把孩子養育成沒有實力卻極度自戀的人.孩子做什麼事都誇,就我來看是偷懶的育兒方式. 以前不會做的事,但現在會了;解開以前解不開的題目,雖然考試分數不好但比平時還要高出許多.不同的事情,誇獎的時機點跟方式當然不同.不要孩子做什麼都千篇一律地誇獎,「如何誇獎孩子」、引導孩子努力,是父母顯露本事的地方. 請用鼓勵孩子勇於挑戰的方式鼓勵孩子,讓孩子繼續努力、持續想要挑戰困難的事物. 一流的教養:這樣教孩子,將來他會感謝你你想讓孩子當人生勝利組嗎?你為孩子鋪好的路,真的是他想要的嗎?你希望不論孩子個性、天賦如何,都能在不同的領域發光發熱嗎? 許多父母以為從小敦促孩子好好念書、考上名校,成為所謂的「菁英」,就是一生順遂的保證.但日本財經作家金武貴在接觸無數知名學府高材生、企業領袖後,深深感受到:不是成為考進好大學、只會死讀書的菁英就好,更要培養孩子在各種領域都能出類拔萃的能力. 作者:金武貴 1977年生,慶應義塾大學綜合政策學系畢業,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企管碩士.大學畢業後進入外商金融機構的投資銀行部門,負責日本企業的上市和資金調度的工作.之後進入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大型跨國顧問公司,負責規畫企業的業務拓展策略,參與過韓國、歐洲、北歐、美國等地,多個國際顧問專案企畫.2005年起,於全球最大的外商資產管理公司擔任證券分析師,負責調查上市公司,其間移居香港,後改從事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業務.留學法國、新加坡、上海之後,進入知名私募股權基金企業工作.通曉英、中、韓、日四國語言. 作者:南瓜夫人 1947年生,立命館大學法律系畢業.四個孩子分別為私募股權基金經理人、美國紐約州律師、英國倫敦特許公認會計師跟加拿大的大學老師,都是活躍於世界各地的專業人士.長期於「東洋經濟ONLINE」連載的人氣專欄「南瓜夫人的人生諮詢室」解決了數量龐大的諮詢,提供讀者各種解決家庭問題的洞見. 本文授權自圓神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