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涼的午後,幾個阿公阿嫲帶著年幼的孫子(女)在我家社區的中庭裡玩耍.不時總有相識的鄰居走過,藉由逗弄小孩和老人家寒暄兩句:「小孫子長這麼大啦!?好可愛啊!···會叫阿公(嫲)了嗎?」···只見這些長輩們猛搖手、卻仍笑的見牙不見眼地回答:「可愛?!他現在頑皮死了!」、「很會叫人、好會講話了!整天嘰嘰喳喳,吵到我的頭都痛了!」···· 總是能從阿公阿嫲一面抱怨、一面笑成一朵花的臉上,看出這些長輩們實則都將孫兒疼上了天,這卻也是不少父母經常在擔憂的問題:祖父母過度寵溺孩子,以至於,經常破壞父母所訂下的規矩,怎麼辦? 祖父母雖然撫育、教養過自己的孩子,但養孩子和顧孫子,絕對是無法以同等心態去看待的兩回事,面對孫兒,除了寵、捧、疼、哄,祖父母在體力、精力和本性上,已很難再扛起教養的責任,所以,我一向的看法是——祖父母只有(寵)愛孫子的權利,絕對沒有教養的責任(因為沒法做好教養的工作),教養之責需由父母自己扛起,然而一個“被愛的很夠”的孩子,自我形象必然不壞、自信心也容易建立,因此,祖父母只需用力的去(寵)愛孫子就厥功甚偉了. 其實,父母若將教養的責任依然握在自己手上,就不必太過擔憂祖父母會寵壞孩子.當孩子質疑:「為什麼阿公(嫲)都說可以,你就說不行?!」時,父母只要讓他知道:阿公(嫲)疼他,但你要教他——孩子很快就會明白:有些事情是因為阿公阿嫲,才能讓他“恣意妄為”的“破例”一下.而成長過程中的某些“破例”,裡面因為有著不忍拒絕的寬容,代表著“真拿你沒辦法”的疼愛···往往就成為孩子一輩子難忘的“愛的記憶”. 所以,父母只要沒把孩子全時的丟給祖父母顧上好幾年,那麼孩子短期、有限、或偶爾的被祖父母“溺愛、糟蹋”一下,真的並不會怎麼樣,畢竟,在孩子成長的過程裡,父母不可能要求所有與孩子接觸、互動的大人,對孩子只可有正面而不能有負面的影響,只要父母能協助、陪伴孩子,也就是父母仍承擔教養的全責,則負面狀況往往更能快速提升孩子的能力,就好比,祖父母和父母的規矩不同時,孩子就能透過經驗而理解到:阿公(嫲)准許的行為,爸媽未必能接受,就因為這個世界上,每個人的觀點、看法並不相同,因此,如何與不同身份、想法、個性的人好好相處,就是他可以學習到的人際能力. 李顯文老師輔仁大學企業管理系畢業,17年諮商輔導經驗歷任:吉隆坡關懷輔導中心、怡保心燈輔導中心諮商協助員,現任「高效能父母學(父母效能系統訓練)」資深領員.本文由李顯文老師授權轉載原文連結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