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賓攝暢銷書<習慣的力量>作者查爾斯•杜希格(CharlesDuhigg)又將出版新書<更快、更好、更聰明>,指出我們每天的行為,40%是習慣使然. 因此,杜希格說,如果爸爸媽媽們能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將使他們受用一生:「教孩子釐清自己的習慣,也有助於他們了解如何自我克制.」 即使是小學階段的孩子,杜希格說,也能了解任何習慣的三個組成部分:觸發習慣的原因、習慣本身、習慣帶來的結果.所以如果爸爸媽媽注意到孩子自動去做某些事,例如孩子一起床就自動去洗臉,就可以把握機會和孩子談談習慣,例:「你覺得你為什麼會那樣做/你為什麼一起床就會去洗臉呢?」以及:「你覺得那樣做帶給你什麼樣的結果/一起床就洗臉有什麼好處呢?」杜希格說,了解習慣帶來的結果尤其重要,因為這樣可以引導孩子思考好習慣帶來的好處,開始用健康的方式來利用習慣. 中學階段的孩子可以開始學習一些與習慣相關的科學知識,以及習慣背後的成因.最重要的一點,杜希格說,就是讓孩子知道,「習慣一旦形成,就很難破除了.」壞習慣雖然難以破除,但絕對可以改變,秘訣就是,辨別出壞習慣,然後用一個好習慣來取代它.例如有睡前吃宵夜、零食的壞習慣,一時之間很難說不吃就不吃,可以先用睡前喝一杯牛奶來取代,逐步慢慢改過來. 高中階段的孩子應該已經有自我反省的能力,可以判斷自己的習慣積習有多深.例如,杜希格指出,雖然我們很少意識到,但在考試或比賽前的壓力其實也是一種心理上的習慣,讓我們就算已經充分準備好了,還是會習慣性的感到緊張;甚至因果顛倒:因為緊張而無法好好準備,而非因為沒準備好而緊張.這時候爸爸媽媽可以引導孩子正面思考,提醒他思考自己是因為沒準備好而緊張,還是習慣性的緊張,從而排除不必要的壓力,而讓適度的緊張感來激勵自已. 杜希格說,對於任何年齡的孩子,父母都應該一邊鼓勵他們享受因為好的行為帶來的正面結果,一邊激勵他們把好的行為變成好的習慣.例如:飯後當孩子主動收拾碗筷時,爸爸媽媽可以大大地誇獎他,讓他選擇喜歡的餐後點心,激勵他繼續養成這樣的習慣. 不只是對孩子,爸爸媽媽們也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獎勵自己,例如連續一星期不抽菸就吃點好吃的、連續一個月都早起慢跑了就買件新衣服,這樣來激勵自己,大人小孩一起養成好習慣! ﹝延伸閱讀﹞4大家長不能「眼不見為淨」的寶寶壞習慣 為什麼老是講不聽?兩個妙方讓孩子自動自發 本文獲<親子天下>授權轉載更多精采內容請上<親子天下>官方網站、<親子天下‧寶寶生活>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