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啟菱攝影│吳毅平 107課綱上路後,高中階段的教學樣貌將有大幅轉變,<未來Family>針對30位公私立高中校長進行訪查,多數人普遍認為,新方向立意雖好,但實際執行起來,仍有不少關鍵細節需要克服. 新課綱影響最大的,就是高中端,未來高中的教學樣貌將有大轉變,而各個學校準備好了嗎?新課綱要推展的最大問題,又是什麼呢? <未來Family>近日針對30位台北市公私立高中校長進行調查,結果,有19位受訪校長,認為新課綱若想成功推行,最關鍵的就是「大學入學考試招生方式」;其次才是「教師心態」與「家長心態」. 至於要開多元選修課程,最困難的部分是什麼?有14位校長認為是「硬體設備與空間」,另有9位校長覺得是「專業師資」;「預算」跟「校內老師配合度」,也都是問題.而新課綱希望開出1.5倍的多元選修,有20位校長回答已經準備妥當、屆時可以開出. 對於新課綱,有21位校長覺得自己已經「非常了解」、8位覺得自己「還算了解」,只有1位校長坦言還不太了解.若延伸到校內老師,只有7位校長認為「所有人都了解」. <未來Family>彙集各受訪校長的意見,整理出以下四大疑慮: 1.考招尚未定案,影響眾人心態與學校課程安排 建國中學校長徐建國說,新課綱立意良好,建中也因為參加領先計畫、前瞻計畫等,已經開始在做多元選修,發展校訂課程;目前看來,問題比較大的卻是大學考招,「考招方式不僅影響到大家的心態,也會影響到學校的課程安排.」 比方說,建中搭配原本的考招方案,有跟大學端在合作AP(AdvancedPlacement)預修課程,讓3、4月就已經確定要讀哪所大學的孩子,可以先開始進一步學習,而學校本身許多課程,也都跟考招時程有關. 2.領綱審查未完成,課程規劃時程緊迫 「考招要定下來之外,還有另一個重點,就是領綱(各科目領域課程綱要)也要快點定案,才有助於學校的課程研發,」徐建國直言,雖然現在高中端已經在進行相關準備了,但還是有太多未知數. 大同高中校長莊智鈞則認為,目前領綱都還沒過,學校雖然已經先依據領綱草案在做課程規劃了,「但如果領綱經過審議之後有大變動,學校還真的會措手不及,如今距離107學年度也不久了,時間是很不夠的.」 3.鐘點費偏低、預算不足,師資、設備都難辦 錢的問題也很關鍵,莊智鈞說,目前高中老師的鐘點費是一堂課400元,若要請校外專業人士來開課,每次上課2到3節,那鐘點費也就是在800元~1200元間,還要加上交通往返、備課時間,這樣子的報酬,對很多專業人士來說是缺乏吸引力的. 私立學校也有其困境.靜修女中校長蔡英華說,靜修已經開多元選修三年了,對課程的發展跟落實並不陌生,但私立學校的營運,有八成的開銷都用於人事經費,「而政府每年對私校的補助本來就不多,又受限於需要核銷,補助款只能用於軟硬體設備上,但未來要開更多課,勢必要增加師資、而且還是不同領域的師資,」這是蔡英華覺得比較大的問題. 4.行政人員也要公開觀課,行政教學難兩全 在新課綱中,校長等行政人員,都要公開觀課,也是另一個爭議點.有某位校長表示,雖然這個政策立意良好,但就實務上來說,要兼顧行政工作跟現場教學,原本就有一定的難度,勢必要耗費更多心力,才能兩者兼顧,會不會降低大家擔任行政職務的意願呢? 徐建國強調,理念要落實,原本就會牽涉到許多實務問題,「打個比方說,這堂課,你要讓孩子去禮堂聽演講,那桌椅誰排、門誰開、麥克風誰架,都要想過;你要讓孩子做實驗,那器材誰管,也是問題;就算老師要讓孩子自主學習,上網查資料,那校內網路頻寬夠嗎?都需考慮,」這些細微的層面,其實正是影響新課綱推展成效的關鍵因素. 針對各校疑慮,教育部這樣說… 對於第一線的疑惑與意見,教育部中小學師資課程教學與評量協作中心規劃組長李文富說,目前政府已經針對各議題思考配套. 在法規部分,目前教育部已經在擬定「高級中等學校課程規劃作業要點」草案,裡面針對新課綱做了許多配套.例如,(教育)部定必修方面,學校可以實施差異化教學,適性分組教學,未來授課班級數可以是原班級數的1.5倍、每班基本人數至少要有12人;至於學校規劃的選修課程,若有增加授課班級數的必要,上限也是原班級數的1.5倍. 草案中也提及,當老師有必要進行「協同教學」時(也就是一堂課不只一個老師教),若是兩位老師,兩位老師的上課時數都列入計算、也都有鐘點費,每人每週協同教學最多6節;若是超過兩位老師,則由授課老師們平分兩個老師的鐘點費. 「法規確立之後,經費的問題就可以來解決了,」李文富說,目前的規劃是,教育部會給基本的、經常性的經費,確保各高中職能開出1.2倍的選修課程,倘若各校需要更多經費開更多課程,可能就得靠競爭型計畫再拿經費. 1.課綱審議進度VS大學考招新制兩大爭議如何解?2.教師培力與增能,政府做了什麼?3.陳安儀談婆媳:不停的埋怨,是對自己的懲罰4.「班級經營」到底該經營什麼?5.我的德國婆婆:學會在公共場合舉止得宜,孩子一生將受用無窮! 本文獲「未來Family」授權轉載,更多精采內容請上<未來Family>粉絲團;<未來Family>官方網站.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