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成為母親,我才明白,心繫孩子的掛念,是什麼滋味;因為身為人母,這才理解媽媽的愛,不管相隔多遠,永遠藏在心頭. 猶記得生完孩子那時,和前夫相處不太愉快,我想到的第一個人竟是她.我終於知道當媽媽是怎麼一回事,沒有人會不愛自己的小孩,過去,我極度不能體諒,甚至可以說充滿怨恨,可是女兒出生後,我開始理解大人有他們各自的苦衷跟問題,不是我可以參與的. 於是,我想要找尋媽媽的下落,卻不知道從何找起.爸爸不知道,哥哥為了一己之私不願說.坐月子期間,想媽媽的念頭越來越深,願意放下過往的怨恨,她就是生我、育我到國小的人,即使和爸爸離婚後,藉口爸爸不讓她見我,就真的再也不出現,也改變不了她是我媽媽的事實. 但是,我和媽媽沒有共同朋友,所有阿姨、舅舅、媽媽家的親戚,全都斷了聯繫,宛如海底撈針一般.後來,想起媽媽是虔誠的信徒,小時候常帶我去高雄元亨寺,曾說我和哥哥的名字都是寺內師父取的.有了線索,再度燃起一線希望. 「當年幫我們取名的師父叫什麼名字?要如何找到這個人?他還活著嗎?」我趕忙問長輩們.輾轉詢問之下,終於找到這位師父,透過師父的協助,找到了媽媽.久別重逢的她,就站在前頭,「媽媽」兩字我卻叫不出口.「妳打電話給我的時候,我已經哭過一回了,謝謝妳願意見我……」她哭了好久好久,感覺得出她想抱我,我卻猶豫的往後退了一步. 「這是我女兒!」只能勉強對她說出這句話.經過數年後的第一次見面,我是尷尬的,看著她替孫女準備的禮物、衣服,接著她帶我到她住的房間參觀.我在化妝台的一個盒子裡竟看到我的照片―― 幼稚園時期,剪著齊瀏海、呆呆的黑白大頭照.人不會變,但可以「轉」.親情永遠不會走遠,只要轉身,都還有機會補償.還有國中時,在母親節摺了紙星星,寄到外公家希望媽媽能收到,但都沒有回應,原來她有看到,並留下這份心意. 「原來媽媽是惦記我的!」那一刻,母女之間的親密感再度找回來.於是,開始和媽媽有密切的電話聯絡,一點一滴找回失散已久的關愛.後來,就是生病罹癌,她前來醫院照顧我.這份血濃於水的情感,原來一直都存在,只是因為誤解而暫時分開.「我有媽媽了耶!」「我有娘家可以依靠了!」在我失落時,終於有人可以哭喊、撒嬌、傾訴.母女之間的親密關係,原來就是這種感覺. 用盡一切努力,讓女兒感受母愛「這幾個媳婦當中,只有稀尹不會頂嘴,凡事都想到我.」過往為了看小孩一面,曾受到前夫和婆婆的百般刁難,直到前夫生病,女兒得以回到身邊,由我撫養照顧.反過來,我會經常帶孩子南下探視,讓女兒擁有完整的親情. 日久見人心,婆婆這幾年才終於明白我的孝順.因為我知道,愛不能等,過程的努力是必要的,而且必需讓孩子知道妳的努力.除了每兩週千辛萬苦到苗栗山區探望,儘管當時年紀尚小,不太會講話,我還是堅持要打電話,讓女兒知道:「媽媽不是不要妳,而是暫時無法和妳住在一起!」 小時候輾轉四處,每次爸媽偶然探望,轉頭又突然消失不見,那份被遺棄的陰影老揮之不去,時常在夢裡糾纏著我.「媽咪,不要走……」我不想讓女兒再度承受這些,所以寧願在探視後讓奶奶親子間的溝通不需帶有情緒,「理解」對方想法,成了最重要的關鍵. 抓住她,看著她大哭,然後在她面前不捨的離去.這一切,讓女兒深刻記得,媽媽從來沒有缺席過.如今,能夠與她一起成長,我感到無比幸福.和女兒相處的時候,我不吝惜分享自己的故事,不管是工作、人際,就像朋友一般,站在她的立場思考,現在的她不過是個十三歲的小女生,我必須站在她的年紀,理解她的行為. 「媽,我要轉學!」就讀私校的她,因為和男生手牽手被學校記過,本來女兒覺得被校規處分很沒面子,只想轉學,但我只說了一句:「恭喜妳碰到一個困難.」我同意老師的處分方式,因為這就是團體生活的規範,被學校處罰只是一個過程;但是並沒有責怪,任何經歷都是學習. 因為自己也經歷過,更能感同身受.謝謝妳寶貝,讓我們一起犯錯「犯錯沒有不好,我可以陪妳一起,重點是從中學習正確的事情,而不是從正確的事情,去揣測犯錯的後果.」也許是自己走過許多岔路,我也鼓勵孩子,勇於犯錯,如果一輩子可以犯十次錯誤,多錯一點也就少一次錯,不是很好嗎? 重點從來就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如何看清本質,形塑自我的價值.透過這樣反覆的思考對話,讓女兒能夠自我回想、反思,從而知道自己過錯在哪.只是,雖然很用心教育女兒,仍難免有緊張的時刻.青少年時期的孩子,同儕力量比家長還大,她常常說,那個某某某他家不是這樣. 「妳把他媽媽的電話給我.」我淡淡的說了一句.「妳要幹嘛?」錯誤其實是個很好的禮物,讓人從錯誤中學會承擔責任,避免再次犯過.「我問她要不要養妳啊!她如果要養妳的話,妳趕快去他家住,偶爾想起我再跟我聯絡就好了.」 用淡定的態度處理爭執,她反而更可以冷靜下來面對問題,屢試不爽.若是連我的情緒也跟著起舞,反而會更嚴重.但能夠如此「對話正確」,也是以過往的為基礎,我想對女兒說:「謝謝妳寶貝,讓我們一起犯錯、摸索,一起成長!」所有嬰孩小時候都像小天使一般可愛,長大就可惡,總會忤逆、叛逆,一如我們走過的青春.因為是自己生的,驕縱的脾氣如出一轍. 「孩子驕縱的個性非常不可取,一定要磨掉!」同住一室的媽媽常對我耳提面命.只是人不會變,為什麼要改變她的個性?驕縱就驕縱,只要用在對的地方,不也可以是一個優點?不過,由此可見上一代的教養,與我這一代,有著多麼巨大的鴻溝.「我以後想要當偶像明星,目標是北京的戲劇學校!」女兒興奮說著.「好哇!」我只回了一句.「妳怎麼什麼都說好?可是我去北京念書,要花很多錢耶!」「我說過要幫妳負擔了嗎?妳去,當然要自己打工啊,我只是不反對這件事而已.」 「那妳不擔心我嗎?」「擔心啊!但如果妳去了受不了而回來,那就不會再做夢了,要是妳撐得過去,表示妳對夢想有所堅持.所以,與其擔心,不如讓妳早點體會艱辛.」夢想為什麼不能分享呢?重點是承擔責任. 所以不管她想做什麼,我都會說:「好!」「媽咪永遠是妳的靠山,也是妳的軍師.」我明白「理解」是親子關係這只風箏的聯繫,我們有可能被風越吹越遠,想要不斷裂,手中的繩線,就不可以抓得太緊. 理解孩子各種纖細的心思,願意耐心傾聽,他會願意和你分享.倘若我能給女兒一種「我理解妳,也願意接受妳」的安全感,她就會願意和我分享大小事,但是,這真的需要練習. 然而,比念書更重要的是品德的養成,什麼階段想念書都可以,品行才是影響未來人生成敗的重要關鍵.孩子的人生是自己的,父母只能盡照顧和引導的責任,剩下的,他們得自己承擔,誰都無權干涉. 當我有一日看著妳的背影,儘管越走越遠了,當妳回頭,會知道我還在,而妳將成為我的驕傲.孩子其實就是我們的鏡子,所有的思想、行為,都是反射.其實父母要做的工作,就是引導孩子成為「他想要成為的人」. 孩子有自己的個性,若是無法理解,只想要他順從你的意志,只會讓彼此徒增怨恨.父母要修的功課,應該是如何陪伴度過這個叛逆期,而不是去教他「不要叛逆」. 孩子如果可以理解,就可以溝通.別因為一時的情緒,瓦解雙方的親密感,自我觀念的框架,反成了壓抑孩子思考和夢想的劊子手,屆時等他長大,這份遺憾將無人能解. 別忘了給孩子生來應有的呵護,也別遮蔽了孩子有所發揮的天空,只要確認飛翔時,你能給予安慰和打氣,帶給他重新翱翔的力量,那個背影,將有你的驕傲. 迷路回家:生命為我拐了許多彎忘了是誰說過,人生就是不斷的傷害與被傷害,她一生唯一追求的,就是與過去和解.蔡稀尹,一位爹不疼娘不愛的女孩,歷經性侵、背叛、遺棄、孤獨的創傷,身體已經不堪負荷,得了淋巴癌末期!當生命的終點突然變具體,我們可以看清些什麼? 作者蔡稀尹依循著內在聲音的引導,為愛出發,開始與自我對話:「你是誰?」「往哪裡來?」「要去向哪裡?」一一重返創痛當下,轉念、面對、放下,從每一站迷宮拼圖中找到反身前進的力量,完成自我蛻變,取得通行的生命禮物.進而翻轉那些沒有藥醫的傷痛,破除層層迷霧,走上心靈返家之旅. 本文由博思智庫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