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故事伴隨每個孩子的成長,可說是不可少的精神食糧,對小小孩來說,童話更是帶領他們進入這個物質世界的重要窗口. 每一個民族國家都有他們源遠流長的傳說、民間故事,這些故事經歷一代又一代的流傳,能傳頌至今的,想必蘊含深刻的啟迪謂之為經典,只是到了現在以科學為證的時代,不少人開始質疑童話故事的價值,覺得許多被視為經典的童話故事都是有著大問題,例如童話故事裡很多都是充滿兒童不宜的情節,如果你有孩子,或許你都會和我存在一樣的疑惑,不知究竟應該讓孩子接觸這些所謂的童話故事嗎? 有沒有人和我一樣覺得童話是一場暴力劇場?童話真的是美好的象徵嗎?其實童話不只是幻想出來的故事而已,它也是現實世界的一面鏡子,具有反映現實這一特質.在童話裡,主角通常是和小讀者差不多年紀的孩子,或是善良美麗的小公主之類,總是代表著純真、陽光、美好的一面.而相反的,令人恐懼的惡魔、巫婆、怪獸等惡勢力,也正如我們現實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社會黑暗面. 只是我好像也過不到我自己這關!例如 <JACKANDTHEBEANSTAL>「傑克與豌豆」故事中,標準的故事結尾會說:「你看傑克多孝順,他為了媽媽不惜冒險去偷巨人的寶物,還勇敢的砍斷藤蔓,摔死了巨人!」在「傑克與豌豆」故事中,巨人被視為貪婪的象徵沒錯,但是傑克一而再再而三的闖入巨人的家裡偷竊,他的貪心絲毫也不遜色呀!差別只在於,故事中巨人是個會吃人的壞蛋,而傑克只是個年幼天真的少年,他偷竊的動機是為了讓母親有好日子過. <LITTLEREDRIDINGHOOD>小紅帽故事中也沒有好到哪裡去,那個天真無邪的小紅帽為了要救外婆,最後把大野狼的肚子縫進石頭,讓大野狼在口渴喝水時重心不穩跌入水中淹死了,經典童話故事出現的綁架、大野狼吃掉奶奶等情節好像又太過恐怖,<睡美人>、<灰姑娘>這一類的童話,又可能會讓孩子誤以為只要擁有美貌和漂亮的衣服,就會受人歡迎.這樣會導致孩子過分在意和修飾自己的外表,產生貪慕虛榮等不良心理. 好險,在思想渾沌之時,我看到了瑞士兒童心理學家Piaget說,小孩不會區分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成人相信沒生命的事物和沒思想的生物,在兒童的眼中卻是有生命的、會說話的;他稱之為兒童的「萬物有靈論」.在童話故事裡,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具有靈性的,這些正正符乎合兒童的心理需要. 所以親子共讀時,家長伴讀的過程中扮演一個孩子的啟蒙的關鍵角色,除了在閱讀時要引導孩子,也要讓孩子關注單純美好的快樂故事只是生活的部分,我們實際的生活往往並不只充滿了歡笑,有時還會遇到兇險,誘惑、離別、甚至是死亡,世間上善與惡、生與死皆存在著,我們不需要迴避這些不好的一面,不用刻意不讓孩子經驗.因為證據就是那些看著童話長大的我們,也沒有被「迷信」而不通事理,反倒是我們的身心狀態都隨著年齡增長了,到那個時候,童話自然也被解畫了. 或許童話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只是為孩子搭起了一座橋樑,讓孩子在步入成人的現實社會之前得以認識一個真實的世界,並為此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更多育兒大小事分享 : 「讚好/Like」﹝奧斯卡報報Oscar’sPost﹞FB專頁&設定「搶先看/SeeFirst」合作邀稿聯絡:melody1522hotmail.com